查看原文
其他

杨舒鸿:投身支教事业七年的新时代赣鄱青年

7月30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行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复评会,推选出20名正式提名人选。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浙江大学法学院在读法律硕士,现任江西省外高校赣籍学子团工委常务副书记杨舒鸿的事迹。一起来看↓↓↓


杨舒鸿


杨舒鸿,江西九江人,从第一次参加支教,至今已连续坚守七年。他整合了最优秀的大学生智力资源服务家乡教育事业,一心一意的投身于青年支教活动,先后荣获了江西省优秀共青团员,浙江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五星志愿者、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投身支教,七年坚守



“C9+100”(原名“C9+1”)高校夏令营支教项目起源于2013年暑假,由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C9高校和在教育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北京师范大学共十所学校的赣籍学子自发组织。后来活动影响扩大,覆盖学校更广,共有100余所高校志愿者参与夏令营支教。这些志愿者大部分来自江西,他们利用先进地区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创新的模式弥补学生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缺失,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截止目前,“C9+100”已成功举办七届,累计输送志愿者1300余人次,受益学生30000余人。



2014年,杨舒鸿刚跨进大学校门,在学长的介绍下了解到这个项目,他便主动报名参加第二届“C9+100”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支教项目,成为了一名普通支教志愿者,前往赣州市石城县赣源中学支教。自那以后,“C9+100“就成为了杨舒鸿人生的一部分,连续七年的支教活动,都有他的身影。


2015年,杨舒鸿担任活动筹备项目组成员,组织联系了支教学校及志愿者选拔工作。2016至2019这四年间,他连续担任活动负责人,全面统筹支教工作。随着支教活动规模的逐年扩大,活动也得到共青团江西省委、江西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相继被中国青年网、江西青年网在内的数十家媒体平台报道。2020年,因受疫情因素影响,第八届的支教项目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支教形式,目前支教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励志宣讲,开拓创新



在暑期支教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杨舒鸿又提议并发起寒假返乡励志巡回演讲活动,通过励志演讲的形式为江西的高中生带去正能量。经过一系列的沟通联系、人员招募、内容准备,2017年寒假,第一届巡回演讲顺利开展。杨舒鸿担任负责人,组织了12位全国顶尖大学的江西籍学子前往九江、上饶和南昌三地十所学校开展励志宣讲。12位大学生在学校现身说法,以理动人,将自身的经验和方法与同学们无私分享,激发起大家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会后很多同学主动添加他们的联系方式,保持后续交流,为支教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第一次参加支教到发起演说,杨舒鸿和他们的支教团队始终都在不断探索。七年间,杨舒鸿走过全省11个地级市15个区县18所学校。在全面统筹支教活动的四年里,他放弃暑假的休息时间,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支教学校和前往支教学校的路上,和当地志愿者交流经验,全力解决各类问题,应对突发情况,敢于创新突破。时至今日,第八个年头的支教活动仍旧生机勃勃,成果显著。


疫情期间,暖心助学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大量医护人员奔赴战“疫”一线,他们的孩子却只能“留守”家中。没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们能否顺利上好网课?能否在课后顺利完成作业?考虑到这些问题,杨舒鸿积极与江西省外高校赣籍学子团工委联合团省委志愿服务和社会联络部对接,招募省外高校优秀赣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对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子女的线上助学暖心行动。共有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40余所高校的111名志愿者报名并成功对接上岗,成为医护人员孩子的课业辅导老师。


线上支教活动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与肯定。一位抗疫者坦言道:“我们夫妻俩都是一线医生,疫情发生以来,都请战在抗疫一线,孩子网课效果怎么样,我们心里真的没底。但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当我得知有高校志愿者帮助孩子在线辅导时,我们打心底里高兴,后方得到了保障,我们在一线再苦再累也不怕。”


在杨舒鸿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桑梓情谊与志愿精神的高度融合,体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点击下方链接

了解更多

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


来源:江西教育网

杨博:情系师生暖人心,心怀教育大计的区委书记

肖雪花:一位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80后教师

伍广昌:用爱心和匠心守望初心的莲乡教师

吴曙:我们就是教育工作的“后勤部长”

凃雅雅:情系教育,一往而深的爱国企业家

舒曼:守护心理健康,抗疫中的“护心人”

史南城:让数千名学生自愿回流的乡村教育引路人

单文增:用“心里的双手”找到人生坐标的独臂教师

罗长石:甘当"骑手校长",只为"一个都不能少"

刘小清:守护折翼天使的梦想

刘桂芗:为残疾儿童开启五彩人生的"园长妈妈"

李维正:让每个孩子都有书读,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

李荣同:将科技转化成农民收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农民教授”

赖扬平:在祖国最西端开垦教育“试验田”

赖福英:山村学校留守孩子们的“福英妈妈”

黄恕伯:站在学科教育顶峰的80岁退休教师
方名连:耕耘深山教育、守望农村孩子的90后女教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