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特绿生活 | 冬至的温暖,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绿生活”是道可特一档旨在构建律师行业绿色执业、健康生活的专题栏目。在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关于健康生活的新鲜信息,营造轻松舒适、自由和谐的文化氛围,分享实用前沿的工作理念和生活方式,为培植“绿林”提供智慧,践行“绿所”释放能量。“绿生活”倡导良性自然的工作状态,探寻本质纯粹的思想信仰,打造有品味、有质感、有温度的文化理念。我们不仅追求极致专业的法律服务,更致力于律师行业的绿色发展,共同开启多元人生。是的,我们在一起!
对于一个泱泱美食大国,如此重要的日子,“吃”便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话题。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不客气地说,冬至吃饺子,是来自整个北方的灵魂呼唤。饺子对于北方人来说就是家的味道,象征着团圆美满。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仿佛是基因里与生俱来的,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戏称冬至这一天为“饺子节”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据传这种习俗,是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东汉时张仲景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西北地区冬至喝羊汤已成为习俗,有道是“冬至不吃肉,冻掉脚指头”。“吃了羊肠不穿衣裳”,寒冷的三九天,有什么比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更叫人心满意足的呢?
冬至开始,民间便开始从这天“数九”。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尤其是北方大都把温补的羊肉视为冬天进补的最佳选择。对于老百姓来说,将吃羊肉列为冬季进补御寒的主要方法之一。中医上讲究“四季五补”,其中冬季“滋补”成为当下最时宜的进补方法。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在此时吃上一锅炖羊肉,更有御寒滋补的双重功效。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历来被视为补阳佳品。冬季适当进食,为进补最佳食谱。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腊味已经再也不仅仅只有腊肠,腊鱼、腊肉、腊鸭、腊鸡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喷喷的腊味煲仔饭更是轻易地俘虏人们那颗不断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在云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习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节日,或红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见的汤圆就有些不屑的被称做“小糍”。
都离不开热气腾腾的食物都在寻求着团团圆圆的美满与幸福都承载着人们的爱与祝福这个冬至
愿爱与美食都不辜负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