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读书会 | 咬定青山不放松——广元九三共读郑板桥诗《竹石》
团结读书会,是团结报社媒体深度融合的又一标志性产品。自2021年启动以来,活动和民主党派组织自身建设紧密结合,以读书学习提升履职水平、促进凝聚共识,在坚定信仰上扎根,在理论领悟上用心,在学以致用上发力,在解决问题上见效,体现了主题的契合性、联络的精准性、领读的权威性、共读的广泛性、传播的有效性,成为团结报社履行媒体职责、加强舆论引导、服务统一战线的有效载体。
本期团结读书会
【领读人】王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领导干部学国学组委会主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理事,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副会长,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宣讲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解读嘉宾。
【市委会共读】九三学社广元市委会
经典论述
“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
主委致辞
广元是巴蜀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先秦古栈道和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广元也是原川陕苏区核心区域、后期首府所在地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璀璨的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相传。九三学社广元市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挖掘社内文化教育界社员的优势和资源,精心组织、认真谋划,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推动广元“书香九三”和“九三之光”经典品读活动,在全市各基层组织全面落地落实。
时光流逝年华短暂,品读经典传承文化。九三学社广元市委会积极参与本次团结报“团结读书会”共读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是落实书香统战、团结读书的具体举措。立身先立学,立学凭经典。我们通过此次活动领悟《竹石》中坚韧不拔的意志,要时刻坚守多党合作初心,始终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不变;我们要通过读书活动,体会经典文学作品的非凡魅力,充分激发社员履职活力,将阅读感悟转化为工作学习的动力,转化为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和能力,转化为推动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市委会共读
九三学社广元市委会(以下简称市委会)成立于1992年6月,现为第七届委员会。市委会共有社员469人,设监督委员会和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女社员、青年社员、退休社员5个工作委员会和1个创新型企业家联谊会。全市共有基层组织23个,7个县区均有九三学社基层组织,实现基层组织全覆盖。
在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和中共广元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会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目标,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围绕全市中心大局,以提升多党合作贡献率、助推深化九广合作、提升参政议政能力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全市九三学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取得新成效。
多年来,市委会被九三学社中央表彰为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组织工作和参政议政先进集体,荣获全国唯一一个市级九三学社组织机关建设成就奖,被中共四川省委表彰为全省唯一一个民主党派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授予“四川省各民主党派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下一步,市委会将继续旗帜鲜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全体社员自觉践行“四新”“三好”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总要求,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重大机遇政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资政,为广元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奋力谱写助力地方发展新篇章。
活动展示
九三学社广元市委会开展读书活动
九三学社广元市委会开展定点帮扶暖冬慰问活动
咬定青山不放松
——读郑板桥诗《竹石》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语出自清代郑板桥的《竹石》一诗。这首七言绝句,是郑板桥题写在他绘制的《竹石图》上的一首咏物言志诗,诗的前两句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画中挺拔的墨竹从山崖的缝隙中生长出来,枝叶繁茂,柔韧的枝干径直向上生长,无惧又无畏,为冷峻的岩壁增添了一抹生机。诗人赞叹竹子的这种品质,说它紧紧地咬住坚硬的山体,没有任何的松懈,深深地扎根于岩石的缝隙之中,穿破山石对它的阻挡,顽强地生长着,在生命的绝境处绽放出生命的可能。诗人由此感叹,纵使经历千般的磨砺和万般的击打,崖壁上的竹子依然坚实挺拔、强劲有力。甚至,这千般的磨砺和万般的击打,只会使它更加的坚实挺拔、强劲有力,足以抵御来自四面八方的风暴的侵袭。
郑板桥的《竹石》既是在写竹,也是在写诗人自己。郑板桥的一生,也像极了崖壁上的竹子,历经“千磨万击”。而立之年,父亲过世,面对窘迫的生活和未能考取仕途的遭际,郑板桥顿感一事无成。于是,便在家乡扬州靠卖画维持生计,近20年之久。期间,他读书、游历、交友,仍旧希望能够考取功名,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并不顺利。他40岁考中举人,44岁考中进士。但在保和殿举行的朝考中,郑板桥没有考中,也没有得到任何官职,只得回乡继续靠卖画维持生计。直到49岁那年,因慎郡王胤禧的赏识,郑板桥被征召到京城。次年,担任范县知县。任满后,又赴潍县担任知县。
郑板桥到潍县任职的前一年,恰好当地刚刚遭受了瘟疫和海水倒灌的双重侵袭。他到任的那一年,山东东部又遭受饥荒。潍县的情况更是严峻,从八月开始一直干旱,没有降雨,田里便没有收成。郑板桥见状,捐出了自己俸禄中的养廉银,代替农户缴纳租赋,同时又让县里财力相对雄厚的世家大族煮粥接济灾民。对于那些囤积粮食准备以高价出售的人家,郑板桥责令他们平价出售,将粮食分给更多的人。这一系列举动救活了万余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潍县连续干旱了很长时间,郑板桥的上级莱州知府不但一直隐瞒灾情,不向朝廷上报,而且对郑板桥予以救济的请求,记大过一次。可是,郑板桥并没有被这种恶劣作风所影响,他辗转将灾情上报朝廷。乾隆皇帝知道后,连续下发了多道圣旨责令当地救灾,批评隐瞒灾情的相关人员,同时由江南地区调集粮食供给山东。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潍县刚刚度过这场旱灾,就又遭受了洪涝。郑板桥就任的第三年,潍县经受着蝗灾、瘟疫和洪涝的共同侵袭。于是,他独自发动灾民参与到潍县公共设施的修缮中,在官府和富户的合力支持下,让灾民通过翻修倒塌的城墙有所得。凭着郑板桥的有效治理,第二年秋天,潍县终于迎来了丰收,成功摆脱了这场持续五年之久的自然灾害。就是这样一位秉公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却在他60岁那年,潍县知县即将届满之时,因不愿与省、府一级的不良官吏同流合污,得罪了那些人,被扣上了“贪污”这个莫须有的罪名,进而被免除了官职。但百姓的心里是清楚的,郑板桥离开潍县时,人们眼含热泪,自发地前来送别他。
之后,郑板桥回到扬州,继续靠卖画维持生计,直至离世。一切仿佛又回到了他而立之年的那个起点,但是又有所不同。《竹石》一诗被认为是郑板桥晚年所作。这时的他,经历了漫长而又坎坷的科举取士的选拔过程,尽管漫长而后坎坷,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就像那崖壁上的竹子,不畏艰难地奋力向上生长。他们心中都有某种强烈的渴望,竹子是对生长的渴望,而郑板桥则是对“学而优则仕”的士大夫理想的渴望。这时的他,经历了仕途上的高光时刻和至暗时刻,尽到了守护一方、造福一方的职责,却被伪善之人所诬陷。他不愿屈从,不愿低头,身处宦海之中,内心却无比坚定,不随之沉浮,就像那崖壁上的竹子,有着刚毅的风骨。通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不单是想赞叹竹子的品质,更以竹子自比,向外传递他愈加坚定的信念和选择。
孔子教导弟子时就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认为一国的军队或许可以因为战事的失利而失去主帅,但一个人却不能被剥夺志向,强迫他放弃理想。孔子本人便是如此,孔子为了恢复周礼、施行仁政的思想,周游列国,期间遭遇了一次危急时刻。师生一行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和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整整七天没有食物吃,就连粗劣的食物也没有,学生们纷纷病倒了。孔子更加慷慨激昂地讲授、传诵着经典,一边弹奏琴瑟,一边歌咏,不曾停息。学生们对此很不理解。但在孔子看来,一个人是穷困还是通达,关键在于他是否理解仁义之道。如今,他秉持着仁义的道德理想却在乱世遭遇祸患,这并不是穷困。同时,孔子也借眼前的情形教导学生,“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露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如果我们反省自身,在理解仁义之道上没有缺陷,遭受险难时不丧失道德理想,那么,我们便能理解在极寒的天气下、在艰苦的环境中松树和柏树的繁茂了。孔子内心的这份坚守,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脉,更留下了坚韧不拔的风骨。
从郑板桥的生平事迹中,我们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一句的背后,包含着对一个人道德定力和政治定力的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极其重视这一点,不只是对广大青年,更是对党员干部。2017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做起”,“要增强政治定力、道德定力,构筑起不想腐的思想堤坝,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02年公开发表的《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篇署名文章中,便回顾了他年轻时在梁家河村插队的经历,说到“上山下乡的最深刻体会”时,他就引用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两句,并且化用了《竹石》这首诗的前两句,将其改为“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以此表达自己愈加坚定的“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和选择。这无疑应该成为每一位人民公仆共同具备的信念和选择,成为自身修养的重要方面。
读书感悟
九三学社社员 黄中华:
清代诗人郑板桥的《竹石》,以竹喻人,以物言志,展现了竹石坚韧不拔,铁骨铮铮,不为困难低头,不为世俗取媚的坚定意志,体现了竹石的高风亮节,清贫中彰显傲骨,困苦中展现气节。
竹石的坚韧展现着积极向上的崇高理想和孜孜不倦的奋进追求。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我要像竹石一样有定力、有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旗帜鲜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跟党走,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心聚力担使命,奋楫扬帆新征程。
竹石的顽强展现着不屈不挠的高贵情操和不畏世俗的斗争精神。我要向竹石一样有志气、有节操,弘扬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以科学的态度,在工作领域和岗位上钻研进取,以甘坐板凳十年冷的定力,坚持真理,勇攀高峰,“凌寒独自开”,力争成为领域标兵和行业翘楚,为中国式现代化展劲出力。
竹石的傲骨展现着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和扎根基层的为民情怀。我要像竹石一样有气节,有情怀,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做一些人民群众满意的事,让涓涓细流汇聚成人民幸福的大海。
九三学社社员 钟 瑞:
清代诗人郑板桥乐于咏竹画竹,以竹子自喻,其《竹石》一诗以竹为题,赞颂了竹的刚劲坚韧,更以竹言志,展现了诗人不畏磨砺、坚韧不拔的风骨。
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我要通过学习《竹石》,领悟诗中坚韧不拔的意志,时刻坚守多党合作的初心,始终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不变,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的政治态度不变,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信念不变,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我更要品味《竹石》,感悟诗人自身坚定不屈的风骨,继续弘扬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履职能力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独特优势,深入调查研究,建诤言、谋良策,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九三学社社员 王福强:
《竹石》这首咏物言志诗,弘扬了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性格、坚韧的风骨和坚持的意志。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我深深的被岩竹精神所打动。
坚定信念守初心。一是彰显担当。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爱国主义精神犹如一条红线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这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是岩竹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流淌千年进入血脉的力量与深情。二是顽强斗争。在奋进新征程的路上,我要矢志不渝增强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三是赓续奋斗。高标准、严要求,以无畏气概和奉献精神,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坚守岗位作贡献。一是锚定目标,“不破楼兰终不还”。在工作实践中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锐意进取、笃行不怠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拼闯劲、蓄干劲,敢于滚石上山向前冲,勇于攻坚克难站前排,善于锲而不舍抓攻坚。二是敦本务实,“绝知此事要躬行”。理清头绪、精准施策、狠抓落实,聚焦问题破瓶颈,创新举措通堵点,针对不足补短板,构建农村和美的“新生态”,推动农业强劲的“高质量”,跑出农民富裕的“加速度”。三是为民服务,“一枝一叶总关情”。以“守常之心”耕耘“为民之田”,以“奉献之心”行稳“为民之路”,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农民幸福为方向,将为民谋福的至深情怀融入农业农村各领域。
坚实履职显担当。一是系统化学习。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观点和方法,学深悟透、坚信笃行。二是高质量调研。围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主题深入开展调研。三是主动性谋事。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的迫切要求,切实增强“一线工作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积极主动作为。
《团结报》2023年2月4日 7版
团结读书会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链接
本期编辑 _ 李艳鹤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