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邹迎晞 | 一个建筑师在乡村的使命


SMART度假产业平台是以专家委员会为核心,集结了300余位开发、投资、运营、设计、文创等各领域的创意大佬,通过每年的文旅及乡创产业峰会、乡创学院等,以及他们一线操盘的实践经验为文旅行业带来深度专业的内容。


文旅行业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敢于突破、特立独行的“坏孩子”,才有了差异化和唯一性的好项目与内容。关注“SMART名人堂”栏目,我们将定期分享平台上的名人思考和经验给你。


作为中国第一个田园综合体“无锡田园东方”的总规划师与建筑师,邹迎晞和他所创建的“袈蓝”作为乡村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综合服务商已经成为了中国乡建领域里越来越响亮的名字。他带着团队开咖啡馆、办市集、干乡村运营、做新农人社群,是最不务正业的设计师。但是五六年时间里,做了15个省市地区,50余个县市、村镇的大中型区域规划项目的策规化设计,他又是乡建圈里最靠谱的设计师。 
 
对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一开始我们也从单独的村子做产业植入、解决三农等一系列的问题,实践过程中却很难得到想要的结果。乡村振兴要解决的是社会结构性的矛盾和城乡要素之间是否能够双向流动的问题。做乡村振兴实际上应该跳出村子,在整个县域至少镇域的范围以内进行整体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


乡村振兴会加速“乡村”的消亡

之所以说“乡村振兴会加速乡村的消亡”,是基于中国城乡二元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于“乡村”的定义。中国城镇化率将近60%,欧美已经超过90%,乡村振兴不是要放弃城市化,而恰恰是通过加速乡村的在地城镇化进程实现。传统意义的乡村的大量消亡是不可逆的。
 
乡村运营是伪命题

乡村不是城市,它的资源集聚性、投资回报率不够,资金成本也高,更难从乡村实际运营中产生收益。做乡村振兴第一靠政府补贴;第二是开发平衡;第三土地整理。在乡村不要期待有高额的投资回报,而是通过整个县域经济的乡村振兴的整体战略执行,产生相应的土地价值以及产业集聚需要的空间,以产业发展带来后续收益。 

乡村振兴不是目的,是抓手

不要以为做乡村振兴就是解决乡村的问题,乡村振兴的真正目的:第一是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的新型城镇化,表现方式是在地城镇化,2017年中央农村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在地城镇化才是乡村振兴一个重要的目标。第二是通过区域整并、集聚产业。第三是乡村振兴可以解决目前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第四是粮食安全,中国的粮食安全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得多,只有通过乡村振兴解决区域村庄发展与整并以后,腾挪出更多耕地进行现代化农业,才能真正解决多年以来包产到户对农业发展的局限,更是对粮食安全的一个基础保障。 
 

乡村建筑师的新使命

6年前我是一个商业建筑师,一个偶然机会看了周其仁先生的《城乡中国》,也因偶然接触到田园东方创始人张诚,从无锡阳山项目介入接触到乡村,也通过这个项目了解到产业的逻辑和运营的本质。刚开始时还没有乡村振兴,我们在解决乡村和农民问题过程当中,又不断开始新的思考、前置的研究与实践,直至今日还在探索迭代。 

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尤其是当我们去解决乡村问题时,习惯以传统建筑师的角色解决乡村建设和空间问题,以及村容风貌到产业植入的空间需求。实际上这个空间在村里边需不需要、村民怎么看待它、是否能够长久地存在下去,是传统建筑师解决不了的或没有考虑到的。 

乡村给建筑师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是说做一个小单体,就能迅速成为网红解决问题,最终可能是留给乡村一个无效资产。作为一名乡村建筑师是要去发现乡村的本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设计放大乡村的更多可能性,最终解决的是乡村持续发展的问题。 

反过来也正因为乡村的复杂,所以能带给建筑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建筑有两个结果,一是炸掉,二是保护起来。建筑之所以动人是在于情感,如果我们在乡村的建筑中融入了解决问题和情感这两个要素,很有可能成为一批建筑遗产留下来,这是回馈给建筑师最宝贵的东西。


袈蓝文化的大运营与发展体系

2018年起,在“袈蓝”的服务体系中,服务乡村项目运营的“袈蓝文化”在乡村建设中逐步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在乡村振兴的项目实践中,产业振兴是核心,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是路径,没有这个路径就落不了地、生不了根,在乡村光有设计解决不了后续问题,怎么样把产业落地才是我们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袈蓝文化在这样的需求下诞生,针对人才振兴的核心议题我们创新性提出了“新农人”概念与“土壤”精神,通过“设计+运营”的持续服务模式为乡村构建强劲的人才新引力,这也决定了袈蓝的走向。


文旅或是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等大部分项目的核心问题是缺方法和内容。方法可以通过众多在乡村领域不断实践的人不断修正和迭代可以慢慢形成,内容却是一直以来的缺失。
 
我们在服务一个区域时都会考虑到地从哪来,人到哪去,产从哪兴,财在哪聚。却容易忽略人从哪来。周其仁在《城乡中国》里面提到中国只有两种人,城里人跟乡下人,城乡一体化关键是人的一体化。 

目前还有不少地方政府说到乡村振兴会第一时间就想到做民宿、做农场,但是当我们把时间拉长来看,这些“内容”在乡村振兴的整部大戏中并不是主角,也不是带来票房的大明星,因为他们改变不了乡村的本质,有实力的乡村开发企业、现代农业企业家才是乡村振兴的明星,会带动资本力的变化。但是明星不一定是主角,新乡贤和返乡创业者才是主角,因为城乡融合的关键是产业,产业的关键是人,即我们所理解的新农人,他们带着智慧和文化带进了乡村,是乡村振兴得以实现、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 
 

乡村振兴以众创的形式不是侵占资源,而是解决系统问题。村里的事,还是要交给村里人做。我们只为乡村做补充。袈蓝,无论是“袈蓝公社”落点,成为乡村的城乡融合服务中心,还是把袈蓝咖啡开到乡村给新农人在田园里提供一个他们熟悉的去处,或者打造新农人商品的出口——三尺集,帮助新农人发声和展现优质农产品与情怀的窗口,都是秉承着这样的原则。

做产业和人才发展的土壤的改良者,是袈蓝的核心价值观与使命。乡村的产业是一个生态系统,依赖的是土壤,只有让土壤有厚度,有营养,才能支撑起上面的生态体系。袈蓝的乡村事业以新农人为抓手,整合能够植入乡村的文旅资源、孵化文旅IP,并让他们适合乡村的空间需求,持续发展成为激活乡村的中坚力量,而袈蓝文化作为政府、企业、新农人、在地村民之间的纽带,在建设期同步驻村,在起步期陪伴成长,在乡村找到自己的节奏后撤出。

文字来源:邹迎晞采访速记
图片:袈蓝提供
编辑:Phoebe

点击查看
了解更多名人堂人物


想认识更多文旅大咖
扫码添加SMART助手小S
带你进入核心人脉圈


点击下方图片

对SMART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