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造物|9年600000公里寻艺,如今他们在杭州安家了
“贝壳上的花纹很漂亮,石头缝里的青苔给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湖里游泳和泳池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自然造物创始人 张书雁
张书雁说,万物为自然造,在自然面前我们会感到震撼、渺小、脆弱,也会受到鼓舞,“我希望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感知。”
2012年,张书雁关掉开了14年的设计公司,开始游离于乡村之间,在路上,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一起探访村落、记录自然。
他们就是自然造物。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流水线的时代,被无限复制粘贴的产品包围着,高效、高产是如今最大的主题。那些过去的老手艺,每一个都在述说着独一无二的故事,生长着来源于自然的原始力量,却在这个时代被盖住了声音、泯灭了形态。
“社会跑得挺快的,不知不觉一些东西就掉了。”
在一次一次目睹那些正在消亡的民间手艺之后,自然造物决定把它们重新拾起来,以“再现、再造、再生”的方式,致力于将非遗从博物馆里“解救”出来,让它们得以回归生活,让人们实在地发觉独属于中国的在地之美。
01.
再现
9年踏遍大江南北,只为非遗再“现身”
从2013年开始,自然造物团队每年有280天在路上,这一“走”就是9年。
9年之间,自然造物走过了浙江、安徽、江西、江苏、河南、贵州……600000公里在路上的行走影像,记录了近2000位民艺匠人,拍摄制作了300多部纪录片,照片资料超过600000张,考察记录文字2000000+。
通过对民间手艺不断的调查、访问与整理,自然造物让那些让被遗忘的民间手艺与手艺人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自然造物为非遗手艺与老手艺人拍摄的纪录片
然而,渐渐地,自然造物意识到,仅仅是记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手艺的传承问题。
“有的民艺人会有很强的使命感,面临手艺无法传承,他会感觉自己是个罪人。”
单纯的记录并不能帮助他们提高收益,外界过多的关注和叨扰也会影响老手艺人们的生活,对于大众,这些“手艺”依然只是一条信息而已。由此,自然造物意识到转变思路的必要性。
自然造物乡村践行
2020年初,自然造物组建了调研小分队,推出“在路上的礼物·行走计划”。
以浙江杭州为根据地,向四周扩散,自然造物走过了福建、江西、安徽、湖北、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期间记录了金属铜铁、文房四宝、皮影风筝、木版年画、竹木棕藤、陶瓷砂器琉璃、纺织布艺等多项手艺。
一路上调研的手艺与遇到的人
“在路上的礼物”通过边走边直播的方式,将民艺调研内容进行转化,让原本生长在遥远村落的手艺变得鲜活而立体,将手工艺品与手艺匠人的故事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一路上的礼物
同时,自然造物还建立了对应的粉丝社群,每一期的手艺调研,以“海报+文字+视频”的形式进行传播,在展示民艺之美的同时提供购买途径,粉丝们可以直接向手艺人下单,定制自己喜欢的作品,给手艺人与乡村带去实实在在的收益,从根本上为非遗手艺的传承注入了一股活水。
自然造物粉丝社群接龙
在这之后,基于良好的市场反馈,自然造物有了新计划——让老手艺从“再现”走向“再造”。
02.
再造
边学边玩,让“活着”的手艺回归生活
“传统不应该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应该能够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真正‘活’在我们的日常之中。”
——张书雁
如果说“再现”是一种记录、一种探索,那么“再造”就是一次深入的研究过程。
团队中原本做平面设计的王猛涛学习了打铁和陶艺,甚至跑去景德镇开了个工作室;设计师们有的学了染织,有的学了木雕……只有先学会了一门手艺,才有可能开发一个新产品。
在家就能玩的皮影戏
让更多人接触到实物,才能保持传统的生命力。尊重手艺,尊重文化,在此基础上,运用当代的设计运营思维,赋予民间手艺和传统文化新的价值,最后反哺这片供其蓬勃生长的土壤,让更多的人参与受惠。
在这中间,自然造物的角色就像一个翻译者,用现代化的语言转化过去的事物,让非遗更好地走进当下和未来。
自己就能制作的微风筝
河北蔚县剪纸、河南浚县布老虎、北京绒花、浙江杭州油纸伞、湖北云梦县皮影、山西晋城琉璃、山东潍坊风筝、福建泉州花灯……从北到南、从西到东,自然造物运用传统民艺进行再造,以玩具和器具的形式,让传统回归生活。
同时,自然造物以非遗手艺为切入点,和于2017年发起的“大过中国节”相结合,复兴中国传统年节的同时,打造出一个个中国特色、充满仪式感与诚意的节日礼物。
大过端午系列
进入2022年,全新自然造物·大过虎年系列正在发布!
想认识更多文旅、文创大咖获取专业咨询、培训、合作扫码添加SMART助手小S带你进入核心人脉圈
SMART优选IP往期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