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川渝“群策群力”共商土壤修复!两地专家学者探索土壤污染防控和治理修复新路径

“如何控制土壤修复工程项目的成本?”“在修复目标值制定中,国家筛选值、风险控制值、背景值之间如何选取?”“重庆和四川都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在污染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的沿江土壤涉及磷超标,如何在制定土壤修复目标时,确立适宜的磷指标?”……

近日,由四川省、重庆市两地环保产业协会主办的川渝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川渝两地的土壤污染防治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土壤污染防治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的新路径。

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成效如何?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四川在德阳、泸州、凉山3个市(州)建设省级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试点区,在崇州、绵竹、古蔺、江安、船山、犍为、安州、蓬安8个县(市、区)建设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示范区,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壤污染防治模式,为四川建立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实现途径。

“2016年—2020年,四川省中央土壤专项资金项目共计154个。通过项目实施,全省共治理修复农用地5万亩以上、污染地块200万平方米,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突出环境问题。”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处处长康宁说,“十四五”期间,四川将以土壤污染风险防控为重点,以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为抓手,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固土所所长余海分享了重庆市强化科技创新,助力净土保卫战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思考,例如加强开展区域土壤与农产品质量、人体健康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提出与区域地质条件和土壤类型相适应的阈值,建立生态与环境健康评价标准体系,因地制宜研究适合区域特性的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为土壤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在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彭枫看来,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需要从战略上整体思考,要强化部门联动,强调修复治理等技术方法的科学性、系统性、环境友好性,要借鉴前期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开发应用智能化、信息化的监管技术,确保落实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和“住得安心”。

来源:中国环境报


🔹 黄强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工作

🔹 “消失”100 多年,极度濒危物种尖齿卫矛再现四川

🔹 为了建设美丽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纪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