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佛山的那些事儿》:(五)江湾路

佛山云 c2000
2024-09-01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c2000_cn”



[話說佛山]編者按:

這是“我佛是山人”十年前发表在“c2000.cn”上的帖子了,“十年世事几番新”,“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木棉花谢鹁鸪鸣,通济桥头春水生。”“共识五星齐聚美,联珠佳气映文昌。”……读此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是乡愁。因此就次第辑此,以飨读者。


《老佛山的那些事儿》:(四)汾江路

《老佛山的那些事儿》:(三)城门头

《老佛山的那些事儿》:(二)祖庙路

《老佛山的那些事儿》:(一)祖庙


(我佛是山人 / 文)


前言


我们身处的佛山,号称中国四大古镇之一,据史料记载,自北宋开宝三年(970年)称为佛山镇,至今刚好有一千零四十年的历史,虽然比不上西安,洛阳,开封,杭州这些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排得上号的古城,。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无力抗据对旧城的大拆大改,叹息着老城在消逝的同时,只有记下一些老佛山的事情,提供给大家作茶余饭后的回味佐料,希望未致浪费大家的时间。2010-8-15  



《老佛山的那些事儿》:

(五)江湾路


(我佛是山人 / 文)


江湾路(1)

佛山大道通车时,还未起路名,只是叫过境公路.该路在现在立交处与江湾路相连,形成一处三角平面交叉位.这里原来路两旁全是临时商铺,由于没设红绿灯指挥交通,每天从过境路驶来的汽车洪流,与市内进出的汽车,自行车,人流互不相让,争先恐后,原来在汾江桥发生的堵车现象,又转移到这里.堵车长达七年之久,1992年年底江湾立交完工,325国道同时改道,不再经过石湾,而从澜石大桥下来直通该立交,才解决了问题.江湾立交下面的三角地则建起了铁军公园.公园未完工前,原来打算准备安放在"三枝香"的雕塑座像,就是在此搭帐篷雕制的.听说光是石料,就前后买了几次,雕刻一段时间,发现石头已产生风化,在酸雨侵蚀下,石像发黑,担心以后装上城雕后,又要更换,急忙另选石料重雕,如此反反复复,可应了一句老话:"秀才办事,三年不成".市民多年耐心仍未把城雕等来,倒是市长自己等不耐烦了,亲手把基座给炸掉了,成为当年佛山电视台现场直播的一则新闻.未完工的雕像去了哪里?听说是拉到五峰公园去了.



江湾路(2)

江湾路的前身,就是以前的江佛公路,后来改称广湛公路,最后国道改道,这条路才改名为江湾路.六十年代,此路还是一条沙土公路,两车道.从红棉厂门前起,就没铺沥青.当时,石湾与城里仅有一条公交线路,是直到火车站的.读小学时,学校组织去石湾参观工厂,或者到东平河大沙滩游泳,都是列队步行.走在这条沙土路上,单程8公里,一不不小心,让沙子跑到鞋子内,就会把脚底磨出水泡来.记得一直到七十年代中期,该路两旁,还没有什么建筑物,第五中学和财政学校,都不在路边,连弼塘村也是用乡道与该路连接的.过了弼塘村,路两旁都是丘陵小山,进'别有天"的路口,有个指示牌,竹木阴森,气氛怪怪的.再往前,公路要上一个陡坡,此处就是佛山人称之为"红泥迳"的地方,爬上岗顶,有一座绿瓦凉亭.每天都有一位农民装扮的老伯伯,挑来一担木水桶,放在此亭,向路人施舍凉茶.他来自哪条村庄?是何方神圣?茶水是何人出资?我们不得而知,反正走路身水身汗,取粗陶大碗喝一碗凉茶,清凉沁肺,消暑解渴,佛山民风古朴,于此可见一斑.文革期间,提倡以阶级斗争为纲,有人告诉:这人会趁单独行人路过,下蒙汗药于茶中,然后作案,云云......我并不相信,这里并非梁山泊,公路上车来人往,哪来的作案机会呀?但从此以后,老伯已走,只余空亭,令人怀念!如今这处已基本铲平,大路朝天,小亭早已不存啰。




江湾路(3)

爬上"红泥迳",遥望石湾方向,镇内各陶瓷厂的烟囱林立,已经不太远了.当年,佛山人烧蜂窝煤及煤球,所用红泥,都取自该处.由专业挖红泥工人每天劳作,运回煤店里和煤粉搭配销售,3分钱一斤.如果想把这点钱也省下,找辆手推车,拉到此处,随便你挖.文革期间,这些挖红泥的工人,在靠石湾方向的岗边,就是大约现在石湾汽车站俯近,挖出了一个清代古坟,打开棺材,里头的尸体还完好,头上的发髻还在,所穿的清代马褂也在,引起哄动,不少市民专门跑去看希罕.后来,受空气氧化作用,故衣尸肉都化为粉末,只剩下一副白骨和头发.我们虽然也好奇,跟着年纪稍大的跑去现场,但始终心里害怕,不敢站前观看,只是远远地引颈了望,聊以自慰.江湾路到了石湾和平路口,此处按老一辈的说法,原来叫西瓜路口,该名从何而来?原有典故,网上可查,我不作复述.抗日战争期间,佛山石湾一带发生饥荒,饿死人无数,曾有人在此路口摆摊卖肉,以死人肉充猪肉,后被查出.此事,我在多个场合,先后听几位老前辈讲述,看来确有此事.,真是惨无人道!



江湾路(4)

读书时,学校曾带我们到弼塘村后的山上搞野餐活动,我们看着村里祠堂或书塾门匾上的"弼"字,不懂其发音.后来看了<西游记>动画片,知道玉皇大帝曾封赏孙猴子为"弼马温"这个官职,才真正认识了这个汉字.六七十年代,这附近一带山岗,还未栽种树木,都是光秃秃的.其中一山上有个解放军烈士墓,埋着解放佛山时牺牲的战士遗体.弼塘村旁边,曾经有一间佛山第五中学,校园挺大的,还设有学生宿舍,可以留宿.当时,除了一中,五中,其它中学都缺乏办学生宿舍的条件.文革期间,有一次市里召开宣判大会,五中领导别出心裁,竟把全校师生拉到殡仪馆旁边用作刑场的山头上,现场直观枪毙死刑犯.这种预防下一代犯罪的现身说法式教育,可真新鲜,够刺激!只可惜前无先例,后无仿效者了!五中校区后来被拼入佛山大学之内,所以佛山过去的六间中学,唯独是五中一家从来没有举办过校庆,因为校区都被别人占了,到何处去欢庆呢?曾任顺德区委书记的刘海,就是五中的校友。  /46


[c2000_cn] 欢迎赐稿 商务合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c2000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