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疯狂!4.3万/㎡新地王诞生!专家放言政策即将大面积松绑,房价还要涨!

2018-01-09 大宁 安徽楼市



2018年的开端,全国楼市调控“松绑”的声音此起彼伏,限购解除、限价被破......一度引起广泛关注,而就在近期,作为楼市“四小龙”的苏州,又诞生了新地王!更是引发业内哗然~


楼面价4.3万+/㎡

苏州楼市诞生新地王


1月8日,苏州迎来2018年第一场土拍,某央企以总价9.82亿元摘得姑苏区苏地2017-WG-47号地块,楼面价为43167元/㎡,溢价率为43.9%


43167元/㎡直接刷新苏州目前最高的楼面价记录,新地王再次诞生!



据悉,该地块位于姑苏区北园路南、档案馆东,地块占地面积37909㎡,从区位图上可以看到,地块紧邻苏州拙政园,地段十分稀缺。


地块周边有6个项目,在售均价26183—43325元/㎡之间,而该宗地块的楼面价比部分项目在售价格还贵的情况,让人唏嘘。


楼市还处于风口浪尖上,苏州地王诞生让不少人产生质疑,对此我也联系了苏州楼市的相关媒体了解情况。


拍出高价地在苏州楼市不足为奇!原因有三


1容积率低,别墅产品,无参考性


据了解,该地块单从楼面价来看,确实是高的吓人,但该地块的容积率仅0.6,建筑面积22745㎡,这以后是要打造独栋、联排别墅等豪宅产品的。



2起拍价高,未突破限价


此外,该地块的起拍总价为68236万元,起拍楼面价为29999元/平㎡最高限价区间是在41667—45000元/㎡,所以该宗地是在限价范围内



3地段稀缺,别墅聚集地


据悉,地块周边多是别墅产品,区域内在2017年就有不少地块的出让价格在4万/㎡左右,此外,区域内的别墅产品有的备案价已达10万/㎡。



综合来看,这个4.3万+/㎡的楼面价似乎就容易理解了。


楼市“四小龙”土拍陆续降温

流拍、楼面价遭腰斩


虽然说,此地王的参考意义不大,但在调控期横空出世,犹如雷击!至少成为全国楼市焦点。


1苏州:土拍“很平静”


除了该宗地块外,1月8号和9号,苏州共出让了20宗地块,其中居住用地有11宗,抛开地王外,其他地块的出让价格在苏州媒体眼里是“很平静”的。



苏州在2018年初打响土拍第一战,土地市场并不是外人眼中所传的“火爆”,那么作为楼市“四小龙”的南京、厦门土地市场又如何呢?


2南京:楼面价遭腰斩


2017年12月22日、27日、29日,南京连办三场网上土地拍卖会21幅地块起槌开拍。


但从土地成交情况来看,多宗土地遭流拍,另外成交的地块中有的楼面价比同区域的最高楼面价低了近1万/㎡,直接遭腰斩


让业内直呼土地市场正快速变冷,楼市下行信号明显!



高价盘入市遭限价,当前政策又没有松动迹象,使得开发商不敢冒然哄抬地价,市场随之降温


3厦门:仅9宗地达竞价上限


再来看厦门,2017年12月29日,厦门最后一次商住用地拍卖开槌,据悉本次拍卖继续采用“限地价、竞配建”规则出让,并且要求项目须一次性申请预售、一次性全部对外公开销售


据悉,土拍当天共有2宗商住用地出让,开发企业举牌竞价十分谨慎,竞价不温不火,最终地块均未达到竞价上限而成交。



此外,据厦门媒体报道,2017年厦门出让的29幅商住地块中,仅有9幅地块达到了上限价格。在要求“一次性公开销售”后,22幅商住地块仅有3幅达到上限价格



四小龙中,厦门、南京、苏州土地市场都有降温趋势,再来看看离合肥近的杭州市


4杭州:中心地价75折,大跌


1月8日,杭州主城区迎来新年第一拍,共拿出5宗地块,其中3宗,是地段相当不错的涉宅地块,分别位于湖墅、上塘和之江



据悉,湖墅商住地起价25360元/㎡,封顶43004元/㎡,关注度非常高!


如果地价封顶,该地块将成为杭州史上第四贵的宅地,但意外的是,地价不仅没有封顶,还相当于打了个75折!大跌!



最终,该地块以总价10.2亿元,楼面价31551元/㎡,溢价率24%成功出让。单看溢价率和自持比例,当地媒体表示杭州市中心地价开始下跌。


合肥市区居住用地年成交4577亩

居住地溢价率降低


再来看合肥,2017年一整年,合肥市区共成交了40宗居住类(含商住)地块,总成交面积在4577亩


县域方面,2017年,合肥四县一市共成交28宗居住类地块,总成交面积3700多亩,与市区相差不是很大。



纵观合肥2017年的土地出让情况,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

1、市区居住地块出让面积少,从数据统计来看,市区供地量从二季度开始骤减三县和巢湖、庐江成为了房企拍地的主战场

2


市区供地方面,市中心出让地块数量少,多在市区边缘地段,地价相对便宜,拉低整体均价。

3


居住地溢价降低,12月份,合肥市区居住土地的成交溢价率最高仅有65.33%,没有新地王出现。


合肥土地市场降温,我们都看得到,以楼市四小龙为代表的土地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降温,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是在2016年的时候这些城市房价上涨的过于疯狂。



而如今,在各种限购、限价等一系列调控组合拳的效应下,开发商对高价地表现出的拿地热情、疯狂,开始被理性、谨慎所取代


特别是现在拿地政策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多,比如合肥居住类(含商住)地块拍卖全部设置地价红线,还有要求引进985或211附属院校之类;厦门要求“一次性公开销售”、杭州要求自持比例等等,使得房企不得不严控拿地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在调控政策没明确放开前,土地市场将较长时间保持着“理性竞拍、地价平稳”的态势,商品住宅用地的成交价格已趋稳定,“地王”现象销声匿迹


土地市场是否真正降温,还是要看主城区土拍,从各代表城市的主城区土拍情况来看,确实不再火爆,但面粉价格已经上涨,想降下来也很难,我们看到,有部分城市设定土地起拍价,就说明了这一点。



此外,从购房者角度来说,也应该理性一点,一两宗地价的调整,还不足以下最终定论


2018年刚刚开始,新的一年还有很多地块待出让,如果接下来我们不断看到一些低溢价率的优质地块,届时才真的能判断市场转向


楼市松绑信号接踵而至

专家:政策迟早要放松


除了土地市场,近期全国楼市政策一直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先是兰州限购放松,后合肥又官方辟谣限价解除一事,一度让人人心惶惶。


对此,经济学家马光远发文表示,本轮以限购、限售、限价、限贷、限离为特征的调控政策,目的性非常明显,就是短期让市场降温


如果这些政策继续坚持,一定会让房地产降温。但是,这些严厉的调控,只是让市场冷冻,时间一长,对市场的影响就会很大,必然出现暴跌的行情。



但暴跌是任何一方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就会尝试放松调控。而对于楼市政策细微变化为什么会引起民众广泛关注,其认为是因为大家不相信政策会一直坚持,也不再相信政策真的抑制房价


“1998年以来,几乎每年都出台大量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价快速涨的时候抑制,房价要掉的时候立即出手救,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一个产业像房地产一样,年年吃药,一会春药,一会打胎药,扫黄也没有像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如此热衷和频繁!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政策的信誉荡然无存。”

对于目前部分城市有调控松绑的信号出现,马光远认为,包括热点城市的大面积政策的松绑至少要到今年三季度以后


”不管多么放荡的政策,这都是必须坚持的时间底线。”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城市的加入。


此外,马光远表示政策迟早会放松,调控的边际效应已经发挥殆尽



要想真正让中国房产实现住房不炒回归健康,需要真正认识房地产的基本规律,并扎扎实实去构建一个真正稳定预期的政策体系,否则,很难跳出 “俯卧撑”的怪圈。


总结


调控松绑的一丝丝风吹草动就能引起市场轩然大波,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心里对于政策收紧信任度降低,在调控没有长效机制情况下,若有一天限购限价真正解除,楼市恐还会再一次掀起血雨腥风!




延伸阅读>>>>>>>>

1、合肥房价39个板块全线破万!滨湖3万!高新2万!三县1.7万!

2、外地炒房客陆续抛售撤离合肥!降价80万甩手!本地投资客也紧张了

3、合肥3000多户业主被坑惨了!资金链断裂、开发商跑路、房产证遥遥无期!

4、财经专家建议合肥买房首选高新、滨湖!低价房全部清盘!2万+已出山!


关注“安徽楼市” 回复以下关键词了解更多资讯

楼盘丨地铁丨学区丨房价丨房贷丨咨询丨限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