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初心 | 余承霖:文书修复、田野考察、斩获奖项50+……保研北京师范大学!

“挑战杯”国赛一等奖

“策论中国”大赛一等奖

“费孝通田野调查”征文大赛二等奖

学风特优班金奖和最佳风采展示奖双奖

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面试中脱颖而出

余承霖用坚持和毅力

成功保研北京师范大学学科语文专业





“我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





空空余承霖的教师梦想不算大,却被倾注了比常人更多的坚持和热爱


空空这个梦想从一开始就受挫,小学的她腼腆、怕生,到了初中更面临变声期带来的尴尬。声音变尖之后,她每次开口都会惹来同学们的模仿,老师们也会跟着开玩笑。这些玩笑都让她和勇敢走上讲台、大胆发言的心态越来越远。但她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认真观察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


空空从初中开始,她就试着从老师的角度看待每一堂课。一上语文课,她就会想,如果她来上课,她该怎样做才能让同学们理解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




空空来到浙师大后,她开始系统学习教育学的相关内容,“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权,善于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这是她一直认可的教育模式。她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在实战演练中锤炼自己的师范技能。在金华为贫困孩童爱心支教、在四所中小学里爱心宣讲、在丽水中学见习……大一到大三,小学到高中,她不断揣摩: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时,应当如何教学?


教学一览


空空在频繁的教学实践中,余承霖曾给两个班级上同样的课程。但当她按照自己的授课方式,在两个班同样抛出问题、鼓励学生回答时,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1班虽然不一定能做出正确回答,但在我抛出问题的时候思维活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11班同学回答问题认真、标准,但缺乏新意,上课心不在焉,有点走神。”


空空余承霖对这两堂课印象深刻:“教育从来不是停留在几千字教学设计的东西,不能太理想化,要想像老教师们一样教课,我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空空从萌芽到结果、从理论到实践,她正逐渐地把“教师梦”变为现实。





“把任务安排到每一个细节中”





空空追逐“教师梦”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学里,各式各样的活动纷至沓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平衡学习、学生工作与竞赛?余承霖坦率地说:“很难。”




空空最初,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部门任务、竞赛文书,她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节省时间。每天中午只吃一个面包、在教学楼间来来回回几十次、一个星期之内就有三四次天亮了才睡着……“有段时间特别难熬,那个时候正参加‘挑战杯’校赛初赛,我负责修改答辩文本,结果脸部出现红肿溃烂的症状,又被医生误诊,病情反复。我只能每天在医院绞尽脑汁修改文本,也不知道自己的脸能不能好起来。”


左图为浙江团省委副书记周苏红参观我院项目展位


空空但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难以预料到的生活难题却让余承霖飞速成长起来,注重时间规划、分清任务主次成了她的不二法门。


空空在选择参加一项活动前,余承霖都会事先预估项目的进度,确认准备阶段、忙碌阶段以及最终阶段。根据任务的松紧程度,在相对宽裕的时间中安排其他短期任务,在紧张的决战阶段推掉其他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最终答辩环节。在这样精准的时间把控之下,她几乎把任务安排到了每一个生活细节之中。2016年到2020年,她在这样高强度的付出中赢得50余项奖项。


部分荣誉展示


空空对古典文献相关领域的研究是余承霖努力冲刷过的另一道险滩。她曾在李义敏老师的带领下和团队一起手持鱼鳞图册走访汤溪、兰溪,结合资料与田野实况进行田野考察。他们几乎挤出了所有时间,白天跑田野,晚上开会到深夜;为了将研究做实、做透,他们也采取了许多办法。比如将面粉洒在风蚀难读的石碑上,借助这些显现出来的印子读古碑文,与之前识别出来的碑文相比对,以此提高碑文辨读效果。


文书修复、实地走访与获奖


空空也正是这样倾注心血的付出,余承霖在鱼鳞图册、民间文书方面有了扎实的基础和深刻的理解。那一年正好是“策论中国”大赛向浙江省开放的第一年,他们是夹在各大高校硕博生队伍中仅有的两支本科生团队之一。答辩舞台上,她侃侃而谈,古典文献与田野实况结合的研究方式也令人耳目一新。最终,余承霖所在团队荣获一等奖。





“让自己流动起来”





空空大学四年,余承霖尝试开拓更广阔的天地,让自己从涓涓细流汇集成了宽阔的江河。她积极“试错”,去接触更多与专业相关的挑战。


空空“我的班主任老师说,优秀是一种习惯,穷尽优秀的可能性之后,才能真正突破过去的水平。这个过程‘润物细无声’,自己没有察觉到变化,但你已经和优秀的人并肩走了很远。”




空空师范技能中,口语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大学期间,余承霖一直保持着积极参加朗诵、辩论比赛的状态,抓住每一次演讲比赛的机会,逼迫自己去表达、去展示,最终形成自己的舞台风格。


空空说起自己刚参加演讲比赛时的表现,她笑道:“我一面对台下陌生的老师、同学,整个人就发颤,可是上台腿抖实在太影响演讲仪态了。当时一急,我就在讲台上一边演讲一边走路,从讲台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再走回去,这样的话腿就不怎么抖了。演讲结束后我的指导老师还一头雾水,跟我说:‘承霖呀,你整个表现都挺好的,就是怎么一直在讲台上转来转去?’”


由参与者到负责人


空空就在这样“豁出去”的表现下,余承霖逐渐练出了胆量,台风越来越自信从容,她在竞赛、课题中的角色担当也逐渐发生了转变,由普通的参与者变成了主要负责人,在一次次总结陈词和答辩中,积累愈发深厚。她将每一次比赛都比做一把钥匙,收集“钥匙”的过程就像在打通“灵窍”,让她不断地积累、改进,由起初的胆怯、慌张变得信手拈来。




空空纵深掌握专业知识是余承霖一直坚持的理念。“保研的基础就是学识的储备。”晚上10:30回寝,凌晨2:00睡觉,早上6:00起床,在图书馆或办公室一呆就是一整天,经常忙到忘记吃饭……这是余承霖大三时的日常生活。


框框考试前一个月更是进行框架式复习,看过图文开馆时的人流,听过闭馆时的音乐;4个月手写几百页的读书笔记,堪比一本厚厚的专业书;碰到精妙的文本就反复诵读、抄写……


空空教学、竞赛、学业三管齐下,余承霖的行程几乎没有空闲,但她始终不满足于现状。“一旦感觉自己的状态比较‘游刃有余’,我就会开始想这样的忙碌对我有没有提高的作用。”“忙归忙,但更要保证‘忙中有序’、‘忙中保质’。”



空空现在的她仍然保持着“奔流”的状态,不因为任何已取得的成就停滞不前,永远向更高峰进发。她很感谢一直以来鼓励、支持自己的班主任老师,“习惯了大学忙碌的生活节奏,现在的我总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要和更高层次的前辈交流,让自己‘流动’起来。”


-融媒体中心 出品-
-用心刻录声音  讲好人文故事-



往期热文↘



文字 | 浙师大人文党员之家
图片 | 由本人提供
编辑 | 王珏
责任编辑 | 吴佳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