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大学修文书”!化腐朽为神奇,保研北师大的学霸小姐姐原来这么会玩!| 在浙师,你也能

浙师人文之窗 浙师人文之窗 2021-03-16

“你在故宫修文物 我在大学修文书”

浙师学子化腐朽为神奇 

匠心不改传承千年技艺

她让优秀成为习惯

叩响师范最高学府大门

初心不改追逐教师梦


“挑战杯”国赛一等奖
“策论中国”大赛一等奖
学风特优班金奖和最佳风采展示奖双奖
两次获国家奖学金
三年斩获50余项奖项
......

她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届毕业生 余承霖
在北师大和南师大保研面试中脱颖而出
成功保研北京师范大学学科语文专业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救”宝藏”、探师路的故事


“宝藏抢救员”&文化传承


“展平,千万小心,这两页黏在了一起。”
 “浆水刷均匀。”
 “这一块缺了,补纸!”

这是一台抢救破损文书的“手术”,一张张原本破损的文书,原本以为只是一片腐朽,一毫米与100年全在指间。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赛场上,余承霖所在团队的操作台成为赛事焦点,评委和观众们仿佛在看现实版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纷纷点赞。


在“策论中国”大赛向浙江省开放的第一年,作为各大高校硕博生队伍中仅有的两支本科生团队之一,项目“抢救最后的宝藏:民间文书‘生存’状态的调查及对策建议”荣获一等奖,谱写了浙师大新历史


化腐朽为神奇,从被人嫌弃到收获全国大奖,这一路,一走就是两年多。 “我们这个民间文书修复团队,大约有20人。”余承霖说,做这件事,一定得耐得住性子,有时忙了一整天,只能修复一页纸。 “以前经常被人质疑,你们修复这一堆‘烂纸头’,一点意义都没有。”但对她和她的团队成员来说,文书修复是在为这个时代留存历史的印记,传承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文书修复团队在进行田野考察


为寻找民间文书,她和团队挤出了所有课余时间,早上6点出发,手持鱼鳞图册在各地走访,结合资料与田野实况进行田野考察,晚上回来后开会到凌晨1点。之后的修复工作更加复杂和艰难,制糊、喷潮、压平、托裱、修补、更换护叶……大学生们变身一名名工匠,修复了1000余件民间文书。


文书修复前与修复后的对比图


作为项目负责人,余承霖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除了文书修复工作,她还要撰写调查报告、制作PPT、做答辩人……作为人文学院第一个闯进挑战杯国赛的项目,余承霖和团队修改了数十遍答辩文本,PPT更是找了专业人员和相关老师来来回回做了40多种版本。临到比赛前夕,她仍熬夜到凌晨进行准备,抠各种细节,“连晚上做梦都是比赛的内容。” 化压力为动力,冲过一道道难关,这对于她也是一个全方位成长。


但也正是这样倾注心血的付出,让余承霖在鱼鳞图册、民间文书等历史文化方面有了扎实的基础和深刻的理解。在“策论中国”大赛答辩舞台上,她侃侃而谈,古典文献与田野实况结合的研究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也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我在故宫修文物》风靡大江南北之时,余承霖也在狂热追剧, 她说:“你在故宫修文物,我在大学修文书。”无论修哪一样,都是在为这个时代留存历史的印记,传承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师路探索者&不惧挑战


教师梦的种子,从小就深埋在余承霖的心中。从初中开始,她就试着从老师的角度看待每一堂课。“一上语文课,我就会想,如果我来上课,我该怎样做才能让同学们理解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

为了更接近自己的教师梦,余承霖进入浙师大后,努力锻炼自己的教师技能、增长专业知识。作为第四届语文卓越教师班的班长,她认真练习三笔字、熟悉中学阶段每一册课本……在这个过程中,余承霖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更加能够体谅老师们的辛苦,也体谅这份工作的特殊性。”

大一新生演讲赛


回忆起第一次上台讲课的情形,她坦言“心情很激动”。由于有过当家教的经验,余承霖的“课堂首秀”颇为顺利。一位同行的学长惊叹她讲课的自然流畅,还以为她是位“实践老手”。这份认可和鼓励,给了余承霖莫大的信心,让她更坚信自己走教师道路是适合且值得的。


大一、大四教学实习经历

在金华为贫困孩童爱心支教、在四所中小学里爱心宣讲、在丽水中学见习……余承霖不放过任何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频繁的教学实践中,有两堂课让余承霖印象深刻。同样的教案,同样的教学方式,“一位学生课后向我表达了困惑与不解,但另一个班级的学生却在很久后给我发微信表示怀念”。这一节课中,她既收获了同学们的喜爱,同时也第一次收到了来自学生们的“反对意见”。

这段经历让余承霖感慨:“教育从来不是停留在几千字教学设计的东西,不能太理想化,要想像老教师们一样教课,我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不聪明”女孩&“聪明”办法


“我是一个不太聪明的人”,谈及学习,余承霖这样评价自己。她没有天才的头脑,没有惊人的记忆力,也没有特殊的学习技巧,但就是这样的她,用时间和努力为阶梯,一步步登上保研这座山峰。

“保研的基础就是学识的储备。”纵深掌握专业知识是余承霖一直坚持的理念。课上三分努力加上课后七分用功,这是余承霖在不断的实践与努力中总结出的“学习公式”。晚上10:30回寝,凌晨2:00睡觉,早上6:00起床,在图书馆或办公室一呆就是一整天……考试前一个月,她更是进行框架式复习,4个月手写几百页的读书笔记,堪比一本厚厚的专业书。


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之间达到平衡,余承霖直言“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但也正是压力让她飞速成长,摸索出了注重时间规划、分清任务主次的“不二法门”。拥有很强目标意识的她在开启新一阶段的学习前,会记录各个课程的安排,并事先预估项目的进度,确认不同时间段的重心。通过设置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精准把控,把任务安排到每一个生活细节之中。2016年到2020年,她在这样高强度的付出中赢得50余项奖项。
努力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这个总把“笨”挂在嘴边的女孩用漂亮的成绩单向我们证明,踏实走好每一步,先飞的“笨鸟”也能收获自己的广阔天空。



现在的余承霖仍然保持不断前进的状态,不因为任何已取得的成就停滞不前,永远向更高峰进发。她说:“习惯了大学忙碌的生活节奏,现在的我总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要和更高层次的前辈交流,让自己‘流动’起来。”


探师路、救“宝藏”
她用坚持和热爱在浙师奋斗四载
用行动完美诠释何为“二十不惑”!
厚积薄发,功不唐捐
不为任何原因停滞不前,勇立潮头
学在浙师,长在浙师
愿每一个你们都能如余承霖一般
磊磊光明,未来可期!

-融媒体中心 出品-
-用心刻录声音  讲好人文故事-


往期热文↘

来源 | 浙江师范大学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