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哩度等你!西樵山下800年古村,零距离触碰世界级遗产→

南海西樵 2023-02-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南海旅游 Author 南海旅游

西樵已正式入秋
西樵山下800年古村——儒溪村村口的蝶美公园又铺上了

一片金灿灿的黄


不远处的“烧鸭佬农庄”即将迎秋风,晒腊味烧鹅、烧鸭也飘香四溢

满是人间烟火气息


儒溪村是闻名大湾区的桑园围水脉之村,远看,这里河涌水网纵横交织;近看,满是古树垂荫、青砖黛瓦,美不胜收。
今天,一起往古村深处走去叹美食,看风景看见古村的艺术可能性▼▼▼


西樵山下800年古村
山川秀美的桑园围水脉

西樵山下纵横交织的河涌水网,古称樵湖十八曲,得名于明代理学家湛若水,如今则统称为官山水道。

其中的精华一段便是樵山水道,也是世界级遗产桑园围水脉的主流之一。它的流经之处,坐落着一个800多年的古村——儒溪村。


西樵山下,放眼看去是一大片的桑基鱼塘,其中儒溪村就占5500亩。

一条溪流穿村而过,蜿蜒在田野里,在落日的余晖下平静地流淌着,展现着一幅幅岭南水乡风情画卷。五百年前,明代理学家湛若水就热情赞美这里的风光:“一水环绕樵山,极为佳胜,不异浙之鉴湖风景。”


让人意外的是,眼前这个水道纵横和鱼塘密布的村庄,明清时还是水乡泽国。后来的儒溪人担沙筑堤,抛石砌围,改沼泽为鱼塘,变沧海为桑田,把水潦之地建设成村庄、集市。

像官山水道这样河涌,旧时经常有满载桑叶、蚕茧或生丝的木船穿梭往来,热闹繁忙。

儒溪村里的河涌多到本地人都数不清,这些河涌都是桑园围水脉的支流。几百年来,它们哺育着两岸的稻菽桑麻,滋养着鱼虾蟹蛙,也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耕种。

村民在河涌边洗菜。

如今,河涌早已褪去水运繁荣时期的运输功能,家家户户必备的小木船被电动车、汽车等取代,但当年划船半小时出门耕种的记忆则深深刻在了许多村民脑海里。

像游泳、划艇等这些与水打交道的技能,村里的小孩从小就能掌握。
古村里的“烧鸭佬”
陪伴街坊二十余年

墟市意味着烟火气,如今的儒溪村永平墟市虽然已重归于宁静,但我们仍能在村里的“烧鸭佬”农庄找到食肆的气息。

这家农庄是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合作商家之一,自制的明炉烧鸭外皮香脆肉汁四溢,还有独创菜式脆皮炸辣椒风味独特,获得不少儒溪人的喜爱。


“‘烧鸭佬’,来一份炸辣椒和烧鸭。”夜幕刚刚降临,就有不少邻里街坊前来农庄吃晚饭,明炉烧鸭和炸辣椒是老饕们必点的美味。


明炉烧鸭、烧鹅外皮香脆肉汁四溢,细细品味间还有独特的炭香味,在西樵山下吃烧鸭,总能吃过返寻味。


鲮鱼酿辣椒外层裹上秘制面粉后下锅油炸,一道香脆可口的“炸辣椒”就出炉了。趁新鲜一口咬下,外皮的香与鲮鱼、辣椒的鲜形成独特的口感,十分惊艳。


作为广东省养殖黄骨鱼的品牌村,儒溪村黄骨鱼养殖规模大,并且养殖户严格按规范科学养殖,养出的黄骨鱼规格和品质都特别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烧鸭佬”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天进货新鲜的黄骨鱼,并以清蒸、豉汁的形式为食客献上最原始的鲜美。
最具广东特色的豉汁黄骨鱼在豆豉的咸香下,尽显清甜。鱼肉雪白嫩滑,搭配豉汁最为下饭。

创始人“烧鸭佬”是土生土长的西樵人,年轻时在广州闯荡多年,后来回到家乡开农庄,一开就是21年。


如今,“烧鸭佬”已退休,由其儿子掌管农庄。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每天到店里帮忙打点生意,用灵敏的目光和超强的记忆力,喊得上每一位食客的名字,并与他们寒暄。

如果你来西樵山,就到“烧鸭佬”农庄吃饭吧。在这里,就像来邻里家做客一样亲切。



11月18日起,购票参加南海大地艺术节的游客,可享受明炉烧鹅、脆皮炸辣椒95折的优惠,敬请期待~
咨询电话:13078189898/ 81253188
青砖黛瓦、岭南古风
走进儒溪八景

游走在儒溪的街头巷尾,仍随处可见古井、古榕、古祠堂、古炮楼、青石板路等古迹。还有世世代代相传的儒溪八景:儒林首第、三元榕荫、岗背敲经、拱桥晚望、云龙反照、石狮沐浴、四甲松涛、方井流香。

如今仍留存的只有儒林首第、三元榕荫、拱桥晚望、方井流香四个景色的遗迹。

伫立在村口的赵家炮楼,在战乱时期守护着儒溪人的平安。
 •01• 儒林首第

位于现在儒溪村赵家炮楼西面,是古时进入儒村的第一道门楼。因儒村旧时有“儒林”之誉,故称儒林首第。可见当时儒村乡民崇文尚礼的风气正盛。

据悉当时门楼被拆毁,这块石匾曾作为儒溪旧大桥的基墩,在2008年大桥重建时,才被挖掘出来。
 •02• 儒风盛,人才华美 

儒溪自古崇文尚读,不同时代都名人辈出。北宋时期,有与范仲淹、欧阳修、尹洙被尊称为北宋四贤的余氏先祖余靖。光绪年间,有高中翰林进士的余赞年。还有乾隆年间义修西樵山三湖书院的岑怀瑾,赠书大使石景宜博士。

儒溪村保留着非常多的公祠,后人可以借这些公祠了解先人的丰功伟绩。
 •03• 拱桥晚望

拱桥坐落于永平古市的西入口处,此处一条小河涌把儒村一分为二,东北面为上儒,西南面为下儒。因为此桥用碎石堆砌成拱形,横跨在河涌两岸,故称“拱桥”。

儒溪拱桥是南海区不可移动文物。
 •04• 方井流香
方井位于下儒方井村中心,井口呈正方形。镶嵌在方井四周的是红米石,其产于西樵山的红褐色粗面岩。明嘉靖四年,巡按两广御史屠应坤上奏朝廷,严禁开采西樵山石,红米石使用才逐渐减少。几百年来,井台护石历经磨损,井水却甘甜依旧。

听村民回忆,村里遇大旱之年,四周河涌和水井均已干涸见底,唯独方井仍泉水不断,解决了村民的用水之困。


除了文物古迹,儒溪村里最常见的是民居。无论是旧时的青砖房,还是如今建起的小平房,都带着岭南水乡建筑的特点。

在广东南海这个湿度过重,连润肤水都能省下的地方,青砖房的设计能阻隔不少的湿气,给南海人冬暖夏凉的体验。沿路看见的民居在阳台处还镶嵌了一些黄色的花砖,让本来朴素的房子立刻变得生动起来。

儒溪村的民居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即将开幕
儒溪村即将迎客

昔日修筑的桑园围在现代南海人的加固下,仍然在守护南海这片土地。


2021年,南海区正式发布以“桑园围”为起点,连接12条河涌、8个文旅景区、44个乡村,全长58公里的“桑园围水脉”复兴计划。

作为首届南海大地艺术节8个艺术分区之一的儒溪村,将呈现由中外艺术家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青砖瓦房、板石路、交错的河涌、水道两岸的榕树、曾经守护村庄安全的炮楼等元素都将成为创作的灵感,我们希望借此拼凑出一幅典型的岭南水乡画卷。让每一个来到儒溪村观展的人,能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抽离出来,感受到浑然一体的艺术氛围与岭南水乡气息。 


水是这里的主线,人们依水而居,因水而盛,与水共生。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将以展示“水”为主要线索,向大家讲述桑园围水脉之村的兴盛故事。


11月18日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即将开幕

作为八大艺术分区之一

儒溪村即将焕发新生

哩度等你!


见一面吧,就在西樵山,哩度等你~

2022-11-04

哩度等你!“网红”四季营地,西樵山下听音湖!

2022-11-10

乘客请注意!前往平沙岛的艺术渡轮即将靠岸

2022-11-09

走!回到90年代的太平墟!

2022-10-24

西樵这条村,出了两百个学霸!

2022-11-07


关注南海西樵视频号,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来源 | 佛山新闻网、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西樵文学协会、西樵儒溪图片 | 宋兹檀、西樵儒溪、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编辑 | 赖嘉华  林婉妍审校 | 何锦婷  杨荣燕声明:1、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原创图文,请在后台联系小编处理。2、除标注原创的图文外,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因来源不详,而无法标记来源和署名的,版权仍归原作者。3、凡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侵害到相关著作权所有人,或原作者不希望转载,请在后台联系小编,我们将予以删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