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八)——玉盘珍馐
温馨提示 请在吃饱喝足的时候阅读此文
别怪小编不提醒你~
号外号外~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系列,
又更新啦!!!
咳咳咳,新来的朋友们不必慌张,
复习资料在这里,拿走拿走别客气↓↓↓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一)——从“头”说起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二)——脂泽粉黛
本期就让我们来聊聊生活的最基础——长安饮食。
《长安十二时辰》浓墨重彩的记录了长安人民的日常生活。除了衣香鬓影,雕梁画栋,长安这座国际大都市还有数不清的美食…
准备好,一大波美食正在靠近……
盆友们哈喇子先收一收哈,
下面请把小板凳搬好,
小笔记拿好,
来听小编跟你聊聊长安的饮食~
壁画 野宴图 韦氏家族墓出土
唐朝的主食以稻米,麦面两种为主,相信大家也发现了,在以上图片里,无论水盆羊肉,还是胡饼,主食还是以面食为主。一般来说,面食流行于北方;米则盛行于南方。
唐代,麦子的种植相当普遍,“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尉时对北方小麦的描写,“去年到郡时,麦穗黄离离”则是对南方小麦的描写。当时面食种类很多,命名跟今天可是大不相同,如果你在长安,告诉店家你要一份面条,估计店家会跟你大眼瞪小眼,不停挠头都觉得对方可能是葡萄酒喝多了在讲醉话,最终也很难吃到一碗面条。
那当时到底是怎么命名的呢?事实上,“饼”是当时对面食的总称。大多以制作方式命名,如汤饼,蒸饼等等。
由于少有实物资料,放一张现代“汤饼”饱饱眼福~
蒸饼,蒸制而成。汉代就已经出现的食物,唐代蒸制的食物统称蒸饼。今天的馒头,可能就是蒸饼的一种。唐代亦常在其中加入佐料调味,《清异录》就记载了唐德宗喜爱吃“用消熊,栈鹿为内陷”的“出尖馒头”。
壁画 男侍图 万泉县主薛氏墓出土(猜猜我手里拿的是什么~)
七八月正是西安最热的天气,在这种天气里,来一些甜丝丝的水果可以说是又解渴又解困,那唐朝都有哪些水果呢?
事实上,唐代的果品很多,仅唐诗中出现的果品就有30多种,如梅、杨梅、梨、柿、枣、橙、枇杷、甜瓜、荔枝、樱桃、杨桃、葡萄、扁桃、西瓜、番石榴等,可以说,现在人所食用的大部分水果,唐人均已享用过了~
壁画 托果盘侍女图 房陵大长公主墓出土 大家能猜出来果盘里是什么吗?
详情戳↓↓↓
除了水果之外,长安还有美味甜品——酥山,什么是酥山呢?小课堂:“酥”与“酥山”
小课堂:“酥”与“酥山”
“酥”,大约在南北朝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带人中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对“酥”的益处及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由此可知“酥”与我们今日所吃的奶油、黄油大致相近,可视为同一类奶制品。至唐时,“酥”的吃法就已多种多样,除从西北少数民族那里流传拿酥来直接吃以外,还有以酥、椒添入茶中食用,如唐德宗就好此,李泌曾戏云:“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作琉璃眼。”酥还可以加入糕饼中,做成可口的点心。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疗》中云:“乳酪酥等常食之,令人有筋力,胆干,肌体润泽”。
“酥山”,其实就是“酥”的变种,是用酥油类奶制品制作的带有欣赏、装饰性的降温食品,可视为现代冰激凌的原始形态,不同的是,其上还装饰时花。关于“酥山”唐诗中仅有和凝的:“暖金盘里点酥山,拟望君天仔细看”和“睡起四肢无力,半春闲。玉指剪裁罗胜,金盘点缀酥山,窥宋深心无限事,小眉弯”。
壁画 捧物侍女图 章怀太子墓出土
(很多学者认为,上图中间侍女所捧之物便是酥山)
了解酥山,详情戳↓↓↓
长安十二时辰 剧照
酒,可以说是唐人必不可少的“肥宅快乐水”了,在酒的陪伴下,诗仙李白留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千古名篇。唐代之时,随丝绸之路来到中原的胡酒一度风靡长安大街小巷。比如:波斯的三勒浆,高昌的葡萄酒,龙膏酒等等…
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西域自古盛产葡萄,因此葡萄酒亦具盛名。《册府元龟》记载:唐太宗“及破高昌,收马乳蒲桃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缇盎。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由此可知,高昌葡萄酒是唐太宗平定高昌之后始入中原,其实,葡萄酒不独高昌有,可以说西域均是葡萄酒的故乡。《北史·西域传》记载:“康国者……多蒲桃酒,富家或致千石,连年不败。”《晋书·吕光传》记载:“龟兹城……胡人奢侈,厚于养生,家有蒲桃酒,或至千斛,经十年不败。”
长安十二时辰 剧照
02三勒浆
三勒浆系唐朝从波斯传入的美酒。唐李肇《国史补》云:“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谓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黄庭坚在《更漏子(余甘汤)》词中云:“庵摩勒,西土果。霜后明珠颗颗。凭玉兔,捣香尘。称为席上珍。号余甘,争奈苦。临上马时分付。管回味,却思量。忠言君试尝。”毗梨勒,又叫三果,树像胡桃,果子形状也像胡桃,核圆短没有棱。“诃梨勒”植物名,常绿乔木,果实可入药。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载:“诃梨勒,树似木梡,花白,子形如橄欖,六路,皮肉相着,可作饮。”由上可知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均为产自波斯的果品。三勒浆如何制作,史料没有记载,但肯定的是三者合一可以制成一种独特的果酒。
长安十二时辰 剧照
龙膏酒
龙膏酒,是一种以鳄鱼为原料酿制的养生酒。唐苏鹗《杜阳杂编》记载,宪宗曾召处士伊祈玄解入宫,饮龙膏酒,“黑如纯漆,饮之令人神爽,此本乌弋山离国所献”。乌弋山离国,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自皮山西南经乌秅,涉悬度,历罽宾,六十余日行至乌弋山离国,地方数千里,时改名排持。”
美酒虽好 可不要贪杯哦
小编在此真诚提醒
一千多年前的酒留下来的太少太少,小编实在尽力了,不如给你们看看好看的酒杯吧~
狩猎纹高足银杯
壁画 提壶持杯侍女图 房陵大长公主墓出土
圣人手里的这个酒杯大家眼熟吗?
真身在此~
伎乐纹八棱金杯
还想对这些器皿了解更多,前方指路↓↓↓
拓展知识戳↓↓↓
唐代是饮茶之风由江南一隅走向全国的重要时期,茶叶开始成为中国人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开元中)自邹齐沧棋,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间道俗,投钱取饮。楚人陆鸿渐为茶论……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通过封演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饮茶之风的盛行一一从南到北,从中原到边疆,饮茶成为无论道俗都多爱的饮品。在唐以前,人们将新鲜的茶叶“煮作羹饮”,几乎不做加工;自唐始,茶叶开始进行深加工,一般采用的是做饼的方法,以便于儲藏和运输。茶饼的制作一般要经过七道工序,即采茶、蒸茶、捣茶、拍茶、焙茶、穿所、封茶。这些制作技巧和工具,在当时是极富创造性的。
受前代影响,唐人饮茶仍以煮茶为主。不同之处在于,人们开始在器具的选用上,水温的控制以及茶汤的调和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规范——茶圣陆羽,就有专著《茶经》,对煮茶的每一道工序都有详细的说明。
长安十二时辰 李必烹茶
除此之外,更简易的饮茶方法——沏茶,也开始出现,因其与茶叶的普及,最终取代了煮茶,成为后世最流行的饮茶方式。
本期推送到这里就结束了,从第一期开始到现在,我们带领大家了解了唐代的妆容,服装,贵族生活器皿,宗教,饮食等等,虽只是大唐长安盛世之九牛一毛,但仍望诸君能从浩浩历史沧海中,自信的感悟到:大唐,不止在书本上,画卷里,文字中,更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里,在我们每一人的心目中。
当当当,又到了随堂考试的时间啦~
但小编相信,这道题你们一定不会错↓↓↓
以下两幅剧照中的火晶柿子,也出现在了本文提到的哪一幅壁画里呢?(说出名字即可)
是不是超级简单!也欢迎你们来陕西历史博物馆寻找它的踪迹哦~
声明
文中所展示壁画均为经过处理的壁画扫描图,并非现场拍摄。因壁画保存条件苛刻,请大家在参观壁画馆时配合“禁止拍照”规定,文明参观,感谢大家的支持与理解!(鞠躬)
同时再一次感谢首席表情包创意官来自宣传教育部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王嘉同志友情提供表情包参考资料:
《唐韵胡风》程旭 文物出版社
金银| 是时候亮出我的“走龙线”了
金银| 一条铜蚕见证一条丝路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投稿合作邮箱:7490433@qq.com
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
小编呕心沥血
点个“在看”留个言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