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杂|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水晶多曲长杯
东晋葛洪《抱朴子》:“外国作水晶椀,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今交、广多有得其法而铸作之者。”
玻璃杯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朝时人们用的竟有这样的造型
水晶八曲长杯,为八个横向分层式的曲瓣和椭圆形矮圈足,素面无纹。
水晶八曲长杯
唐朝
高2.9厘米 ,壁厚0.1厘米
长径9.5厘米,短径5.5厘米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水晶,古称“水精”、“千年冰”等。水晶,现在的我们很常见,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石英结晶体,和沙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同,都是二氧化硅。水晶在古代被称作“水精”,因为晶莹剔透,唐代诗歌中常常把它比作冰、水、露珠甚至月光。
古人不了解水晶是天然矿物,有时误认为是千年冰。有趣的是唐代玻璃也被认为是“千年冰所化”,可见唐代水晶可能有时也归为玻璃之类。墨书上将水晶杯题为琉璃杯反映了当时有以琉璃冒充水晶的状况,东晋葛洪《抱朴子》:“外国作水晶椀,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今交、广多有得其法而铸作之者。”
而玻璃,古称颇黎。《酉阳杂俎》:“千年积冰,结为颇黎。”说明唐人认为玻璃是自然物,如天然宝石之类。即如《全唐诗》卷二一温庭筠《相和歌辞·春江花月夜》:“颇黎枕上闻天鸡。”《韩愈集》卷四古诗四《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颇黎碗。”均应指天然矿物所做的器物。琉璃,古人认为是人工烧制物,《南洲异物志》:“琉璃本质是石,欲作器,以自然灰治之。”
多曲长杯原本是典型的波斯萨珊式器物,口沿和器身呈变化的曲线,宛如一朵开放的花朵。唐人对这种造型奇特的器物十分喜爱。
唐朝 鎏金摩羯纹八曲银长杯
1955年西安市文管会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在陕西富平县房陵公主墓壁画中细致描绘了一个宫女, 一手执壶, 一手执多曲长杯的形象。说明此物在唐时已为权贵所珍爱。唐代、五代的文献中有“持酒船唱令”、“连饮三银船”等提法,所指当为八曲杯,因其略近船形而称之,但这显然不是正式的定名。
房陵公主墓
托盘执壶仕女图
伊朗马赞德兰州出土的五曲银杯是三世纪的制品,恰为八曲长杯之半爿(pán),日本奈良天理参考馆所藏银鎏金八曲长杯,其上之女神像与多数萨珊器物上见到的一样,具有相同的特点,属萨珊风格。
萨珊王朝或萨桑王朝,也称波斯第三帝国,是最后一个前伊斯兰时期的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取代了被视为西亚及欧洲两大势力之一的安息帝国,与罗马帝国共存了超过400年。
萨珊王朝在当地被称为埃兰沙赫尔,在中古波斯语里意指雅利安帝国。古典时代晚期的萨珊王朝被认为是伊朗或波斯最具重要性和影响力的历史时期之一。从很多方面来说,萨珊王朝统治时期见证了古波斯文化发展至巅峰状态,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罗马文化。
萨珊王朝的文化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它的边界,影响力遍及西欧、非洲、中国及印度,对欧洲及亚洲中世纪艺术的成形起着显著的作用。
玉、牙、骨、角、竹、漆、木器等,除玉器堪称大宗外,其余均属文物中的小器类,故往往被合称为玉杂器,但即如牙骨角漆竹木,一器之微,不但源远流长,往往也穷工极巧,考工证史,极具有历史价值。
小贴士:
最后的最后,小编再唠叨一句,希望美丽帅气的大家照顾好自己。
记得要勤洗手、多喝水、不给祖国添麻烦。
参考资料:《神韵与辉煌》
校阅 审核:曹琳娜
编辑 校对:董于鑫
金银| 是时候亮出我的“走龙线”了
金银| 一条铜蚕见证一条丝路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投稿合作邮箱:7490433@qq.com
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