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校园欺凌,仿佛成人世界的预演 ...
最近大家都在说中关村二小这回事儿,其实自从有了学校,校园欺凌这种现象一直存在,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也许这个事件如此发酵的意义在于提醒大家,面对校园里这类事件,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不应该再糊里糊涂地就事论事了,而是一起合作,寻找一种可以共同遵循、相对合理的解决路径。
今天这篇文章的作者朱迅垚是南方日报记者、南方周末评论员,他从一个新的角度论述了校园欺凌的另一层含义。
他说,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其实有两种校园欺凌:一种是突发的小冲突或者临时对立引起的斗殴辱骂等身心攻击(中关村二小事件可能就属于此列),另一种是系统性、结构性的校园欺凌,这种欺凌甚至有时候找不到主谋,甚至有时候根本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身体,但造成的心灵伤害极大。
而这第二种欺凌,正是经常被我们忽视的。并且,出了校园,进入社会后,这种欺凌依然无处不在…
本文由吃瓜船长(微信ID:nfzhuxunyao228)授权小花生网发布
中关村二小,帝都中关村第二小学的简称。
对我这种只在帝都读过大学的人来说,帝都某些出现在新闻中的中学、小学经常形成一种想象中的压迫。原因是,京城学校的鄙视链据说是倒着来的。最好的大学远没有最好的中学小学难(牛)进(逼)。
鄙人的妈校是著名的“某附中附属大学”,是著名的京城段子“学习不努力,高考去隔壁”的发源地。据说鄙校的附中宇宙第一,鄙校的附属实验小学更是宇宙中心第一。反正这一个附小一个附中,前面真没必要加附属俩字儿。当年每次不小心在校园里遇到隔壁溜过来的牵着小手儿唱着小曲儿的附中学生,我们都会被他们身上的气场深深震慑,内心感到一万点伤害。
京城中学的排名厮杀之惨烈远远超过京城大学的竞争,妈校附中据说也是最近十几年才跃升头把交椅。著名的八大名校,大部分都是革命家、京畿重臣和各地土豪们后代的领地,把这些学校的校友祖上拉出来,完爆京城大学的那些屌丝校友。
至于小学呢?我的想象基本停留在“宇宙中心”、“天价学区房”之类。其他也没啥印象,反正今年在长安街附近的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附近,我看到那些十几平米的学区房动辄三四百万,吓尿我们乡下人。
简单说,孩子要上北京这些牛叉小学,先不说背景不背景祖上不祖上,单落个北京户口,买套学区房,您就得先掂量掂量您的分量。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看到,中关村二小,这所京城排名靠前的牛逼小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时,最初是有些疑惑的。
在那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刷屏文章中,中关村二小四年级一名10岁男孩的妈妈表示,她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后,出现失眠、厌食、恐惧上学等症状,目前已经被医院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校园欺凌不分国度、种族,哪里都可能发生,原因虽然复杂,但总得来说,多数与个性和家庭所处阶层有关。按照上面的推论,既然中关村二小属于极难进去的那类小学,能进去读书的一般就不是特别底层的北京市民。这样的学校,所有孩子老师都得担待,一般来说是比较难发生欺凌事件的吧。
不过我旋即释然。王朔小说和姜文电影看一些,基本就能理解。当年北京大院子弟之间的互殴,大院子弟和平民子弟之间的群架,文革前后登峰造极。到处都是欺凌,比今天还要赤裸裸的欺凌。
欺凌从来就是一种比较级,只要存在阶层的不同、差异乃至对立、冲突,欺凌就存在。
换句话说,有些人在某些阶层序列里被欺凌,到某些序列可能就成为欺凌别人的人。北京那些听上去牛皮轰轰的中小学,里面一样分为三六九等。
王朔的小说就看得分外明显,大院子弟按照其父辈的序列从上至下地欺凌。当然,那时候主要以政治划分阶层,家族政治上得宠,孩子容易得势,家族政治上失宠,孩子容易被欺凌。有趣的是,那会儿政治局势容易变化,今天得势的说不定过几天就被打倒了,今天不得势的说不定过几天就上台了,于是孩子之间的势力也常常跟着城头大王旗变来变去。
如今倒是更加复杂,增加了财富的阶层区分序列。当然,时代也在进步,不再是那种任红卫兵撒野的无秩序时代。
我看到这条新闻下面无数人评论说,校园欺凌是人类不分种族、国度的普遍现象。没错,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青春电影和小说里,无不充满了校园欺凌,但我今天突然想到一种很有意思的校园欺凌现象。
这种校园欺凌我是从著名韩国小说家李文烈的小说《我们扭曲的英雄》想到的。这部小说讲的也是小学生之间的故事。
这部韩国小说里的故事发生于上世纪60年代,那是李承晚的年代,也是韩国的威权时代。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小校风云》剧照
因为一些原因,一个叫韩秉泰的孩子从大城市转学到了一个乡下小学。这个乡下小学班上有个叫严锡大的同学。严锡大是班长,又个头高长得壮,年龄也比一般孩子大,而且他成绩也非常好,年级第一。
这样的班长按道理应该是品学兼优的乖学生之类,但这个严锡大不是,他不仅不乖,还喜欢打人。为什么他敢打人呢?因为他不仅是班长,不仅力气最大,更关键是他负责帮助老师督导同学们守规矩。不规矩,他就打人。老师不管他,放任他,他就权力越来越大,在他的镇压下,这个班级成为模范班,最听话、成绩最好、最干净、最整洁。
但这没有卵用,这个严锡大本身就是恶霸。不服他,他就揍你,或者他不直接揍你,他会找其他人帮他揍你。
恶霸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严锡大每天午饭的时候会巡逻各个同学桌上带的盒饭,然后他要大家贡献好吃得给他。比如,有同学偷了爸爸的打火机,他看到说这个东西不错,那你就得奉献上你的打火机,而且你还得一脸心甘情愿地送给他。
他是所有同学的中心,所有同学的英雄。
大城市来的韩秉泰受不了,他觉得这人太过分了,他要反抗,他还真的挣扎反抗了一段日子,结果如何?他被孤立了,他永远被排除在外,他不止被人欺负,而且还会被同学取笑。所有同学都对他露出敌意,玩游戏时会毫无理由的把他排除在外,同时,同学之间各种好玩的消息也故意不告诉他。
重点是,外表看来,这一切的事情都跟这个班长无关,为什么?因为严锡大大部分时间从来不直接欺负他。最吊诡的是,这个严锡大反倒经常以救援者或仲裁者的身份来接近韩秉泰,每当他被严锡大的马仔打得无力招架时,前来劝阻的都是严锡大,甚至当大部分孩子从来不邀请韩秉泰参与孩子游戏时,反倒是严锡大在,他才被允许加入游戏。
好吧。故事讲述至此,我隐隐毛骨悚然。
这本书是我七八年以前看的,但一直忘不了。原因很简单,这本小说里的相当部分情节小时候就在你我身上发生过。别不承认,你我或许不会是韩秉泰或者严锡大这两个极端的人物,但事实上哪个班级里没有一个严锡大,又没有一个韩秉泰呢?而我们多数就是那些看上去只是吃瓜但其实共谋的同伙。
在我的小学,班级里就有这样一个“韩秉泰”。有一个姓吴的女同学,班上当时长得最漂亮也是班干部的一个张姓女孩子很不喜欢她。她说吴姓女同学的身上天生有异味,于是,我们所有男生都跟着后面骂那个吴姓女生,所有女生都有意无意避开她。
我们从没有一个人去闻过这位女生的身体,但我们都振振有词地声称我们的确闻到了那股异味。那位女生不是会反抗的韩秉泰,她采取了讨好张姓女孩子的策略,她给她送礼物,从不敢顶嘴,但饶是如此,她也只是逃过了更严厉的惩罚,却始终无法进入那个漂亮女生的玩伴队伍。
校园欺凌最可怕的并不是孩子受到的一点拳头和皮肉之苦,而是他同时感受到的被孤立感、被欺负感和屈辱感,这些感觉可能会伴随他的终身。
在我看来,欺凌大概就分为两种,一种是突发的小冲突或者临时对立引起的斗殴辱骂等身心攻击,这种其实是人类成长的正常问题。
但另一种是刚刚上面所说的,是一种系统性的结构性的校园欺凌,甚至有时候找不到主谋,甚至有时候根本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身体,但造成的心灵伤害极大。
容我再发挥一下,试问,刚刚那个故事难道只适用于我们的小学吗?难道我们稍微长大一点,懂得基本做人道理后就会改变么?难道我们的中学、大学没有么?难道只在校园里,我们进入社会后就没有了么?
未必,或者更甚吧。
本文由吃瓜船长(微信ID:nfzhuxunyao228)授权小花生网发布
相关阅读: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方法和资源
周一:英文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实用的教育和学习方法
周三:前卫的阅读和学习资源
周四: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实践
周五:打开眼界的电影和纪录片
周六:美好生活画报
周日:引发争议、带来思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