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欢老师”,太重要了!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这么说 ...

卓立 小花生网 2024-04-03

檩子:最近我们介绍了几次曾担任北京史家小学校长多年的卓立老师的“幼小衔接家长手册”,很多朋友都反映内容非常实用。的确,史家小学这类学校,在教育理念上是走在国内公办教育前列的,但总体上又是符合主流教育路线的,所以很多的做法、经验,比较有现实参考价值。


教师节,我们再和大家分享其中一篇关于师生关系的卓校长说,老师要带着目的去爱学生,家长要鼓励孩子去喜欢老师 ... 因为学生喜不喜欢老师,对他有没有兴趣学老师教的科目,有直接关系!


说实话,让老师“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多数情况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老师是一份职业,对学生的“爱”无法准确定义,更无法硬性要求;而学生对老师更多的是遵从,要发自内心喜欢,怎么勉强得来?


那么@卓校长为什么认为这是可以办到的呢?来看看他的分享 ...


本文摘选自卓立校长所著《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一书,经小花生编辑而成



喜欢老师

老师讲的课就会变的有趣


几十年的教师生涯,让我一天比一天更由衷地意识到:喜欢自己的老师,对于求学的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又非常容易在现实的校园生活中被忽略的事情。


我非常想把我的这个想法,和为什么会这样想与大家分享。


“爱上学”和“爱学习”是两件事,但是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大好机会。特别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学习上的成就感还没有这么快建立,“喜欢老师”、“在同学中受欢迎或者有亲密小伙伴”、“学校好玩”,是爱上学的几大动力。


从家庭说起。在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就往往会优先和妈妈建立起感受共同体的关系,妈妈教的儿歌会更快地记住,妈妈陪伴睡得更沉······


大一点了,孩子往往会优先听取妈妈的建议和批评。其他家人说出来会让孩子充耳不闻,或者拧着脖子反抗的事情,在和孩子建立了很好的连接的妈妈说出来,孩子却毫无抵触,或者只是平和地质疑。偶尔,这个人也可能不是妈妈,而是和孩子相处最多的那位主要抚养人。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喜欢和信任。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已经无数次和妈妈确认过彼此对彼此的感受:我们互相喜欢,我们彼此信任,我们双向依赖,我们已经找到了在对方伤心或者失望时的沟通办法,我们永远是一国的……


6岁,孩子来到学校了。


这时候,妈妈不能随时守候在身边了,老师、同学全都是陌生的,即使是有了幼儿园的经验,但这一次又不一样,这一次被要求的事情更多了:规则、习惯、规律、交往、沟通、学习……


家有小学生的家长都有一个体会:小学生非常听老师的话,几乎就是圣旨一样。但是这种听话,更多的是敬畏,而只有发自内心的喜爱,才会是孩子自发地喜爱上这个老师教授的科目的动力。尤其对于初入小学校园的一年级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是有着和老师建立更紧密的连接的愿望的,这种连接,在跟班主任老师之间显得更为重要。


但是,一个班的孩子面对一个班主任,而一个班主任要面对的却是一个班的几十个孩子。相对数量的悬殊,让老师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也常常无奈地力不从心。


当我还在史家小学工作的时候,就常常和我们的老师们讲,我们小学老师,特别是低年级老师,如果你只是教会了孩子“1+1=2”、“a、b、c”这些基础的知识,那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


基本的知识,是有可能在学校这个教学体系外完成的,也有可能在一个更集中或者节奏性更强的时间段来完成的,未必需要我们基础教育这漫长的12年。


这12年,是要用来做什么?其中的一个核心任务是养成学习的思维品质,完成和找到终身自我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这个学习,是对世间万事万物的学习:有形的人类历年历代形诸文字典籍的基础知识,无形的综合的领导力、沟通力、承受力、感悟力,甚至享受力……


这个大学习的载体,正是校园中学习知识的过程、与人交往的过程、磨砺意志的过程、端正品行的过程、力争上游的过程、战胜自我的过程。


老师的"爱",有"目的"


让孩子喜欢上老师,是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


不仅仅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而且还要享受到老师的爱,还要学会爱。所以说,老师的爱,是有目的的。


爱的教育,我特别强调感受、享受、学会,就是“你爱他”。


这个事,说实在的,是个老师、是个大人都能表达出来。很多还是本能的,动物也都能这样爱它们的孩子。


但是老师的爱是不一样的,老师是要让他感受到爱,感受到爱并不难,还要享受到爱。什么意思呢?就是让他感到你爱他,这个爱带给他的感觉是非常温暖、非常美好、非常受用的。


有时候,我们在新闻里会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妈妈特别爱她的孩子,爱之深,期望也就更殷切。她告诉孩子只要你能考上名校,我什么都可以为你做,但是你必须给我考上。


结果,这个孩子刚一站起来,去看会儿电视,她就说“不可以,小孩不能看电视”;孩子刚一站起来去玩,她就说“不可以玩,不然名校怎么考得上”······孩子干什么都要管,弄得孩子一点自由都没有,最后孩子烦死他妈妈了,长大以后,自己的性格很压抑,和妈妈的关系也非常淡漠。


这样的例子,说明什么呢?


说明他妈妈不爱他吗?爱得不得了。他感受到爱了吗?感受到了。但是他享受到爱了吗?没有。他没有享受到爱,他感受到的是一种仇恨、一种怨气。


所以,老师的爱跟这种母爱是不一样的,老师的爱是有方向、有目的的,通过让孩子享受到爱,让他感到幸福;因为他感受到了幸福,所以他愿意推己及人。


所以,老师的爱不是简单地让孩子接受爱、享受爱,还要教育他爱别人。能被爱,才能学会爱,才能爱别人。


所以说,老师的爱,跟家庭中的爱不是一个概念;老师的爱,一定是要有目的的。


让孩子喜欢上老师

家长能做点什么 


家长如何帮助老师,一起协作来完成这个综合庞大的学习任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帮助,就是帮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老师。


诚然,老师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也会有多多少少的不足。这个时候,家长看待老师的眼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


曾经有这样两个家长的做法,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个小朋友的故事,是几年前在我们的班主任分享会上听来的。肖果果是一个很内秀的小姑娘,她刚进入一年级的那个学期,特别不爱说话,但她很友好,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班级公共事务上,她都愿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


那时候,她们的班主任是一个性格直爽的大嗓门中年女老师,老师说话又直又快,做事也是雷厉风行。果果常常回家和妈妈说,还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讲解,老师就跳到下一个问题了;还没有来得及举手,老师就分配完班级的任务了;在老师跟前都不敢说话,长了怕啰嗦,短了怕老师听不明白·····


怎么办呢?果果妈妈也苦恼了一下。


忽然有一天,果果放学回来,妈妈发现她的发型变化了——早上上学时扎的马尾变成了漂亮的麻花辫,果然,不用妈妈问,果果就炫耀地告诉妈妈,这个麻花辫是班主任在课间的时候给她梳上的。


大课间的时候,斑主任老师巡班,看见果果的马尾有些松了,就顺手给她来了个漂亮的麻花辫。果果一边描述,一边还夸赞说:“我们老师可利落了,她一边还在跟我们班几个男生词语接龙,一眨眼就给我梳好头了。”


妈妈听到这里,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让果果喜欢上老师的好机会。于是,妈妈接着果果的话,就说:“原来老师这样厉害呀,这个麻花辫妈妈都还不会梳呢,改天得向老师学习学习去。看来老师也很喜欢我们果果呀,还给我们果果梳这么费力气的头发,要是不喜欢的话,才不会花这么大力气给你梳呢。”


果果把妈妈的话听进心里了。没过几天,放学的时候,老师一见到果果妈妈,就叫住了她。老师说,果果这几天变得活泼了好多,也爱举手发言了,课间也叽叽喳喳了,走廊上见到老师,也不低头定住,而是高兴地扬起脸来打招呼了,妈妈乐了,和老师讲了那个麻花辫的故事。


老师记住了这个故事,在我们的班主任分享会上,老师复述了这个故事,大家都很有感触。


在面对一个班几十个孩子的时候,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让不同的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被珍爱的,从而喜欢老师,吸纳老师的知识和教诲,这真的是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们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孩子们往往会因为这份关注和珍爱,而主动回馈出一个更平和、更努力、更美好的自己,这不就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目标吗?


像果果妈妈这样的家长,给了我们老师最好的提醒和帮助,很多时候,家长在细节上的一小步和老师的努力形成合力的时候,就能帮助孩子成长一大步。


还有一个妈妈,因为她的孩子是夏天出生的孩子,就是生日最接近9月,比同级头一年出生的孩子小了几乎一岁。现在的年轻家长们都很愿意学习,能够获得知识的管道也很多,所以大家可能都知道,在7岁前,孩子的生理心理成熟差异,基本是以数月为单位计的。


也有一些教育专家提出,夏天的孩子最好可以接受一个人学评估,看看他是否已经发育到能够接受小学的学习生活,然后由家长做出是当年上学,还是延后一年的决定。


这个名叫冬瓜的夏天的孩子,碰到的问题是拼音的学习困难。他家是双语环境,在他的游戏中出现的是作为英文字母“A”、“B”、“C”一样的字母,变成拼音出现的时候,孩子直接就混乱了。


这个时候,他的妈妈做的事情是,常常有意无意地和孩子说:你的语文老师好厉害,知道所有的拼音和音调;妈妈好喜欢你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告诉了一个有意思的拼音游戏。语文老师是妈妈的好朋友,老师最喜欢冬瓜了······


妈妈不光说,还有行动,在孩子面前和老师亲密地聊天,兴高采烈地讨论问题······妈妈说得多了,做得多了、孩子就会想,妈妈都喜欢的人,我也会喜欢吧,然后就不由得慢慢开始观察老师,关注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孩子不走神儿了,慢慢也就掌握老师讲的知识了。


这样的变化是非常容易被老师观察到的,这个时候,老师通常会和家长有进一步的沟通,也会给孩子更多的鼓励,这样孩子就会非常自然地走人一个好的学习循环。


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班几十个孩子,因此,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那么细地关注到。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善于反过来去关注老师,老师哪怕做了一点点,你也会注意到,然后去灌输给孩子说,你看老师多喜欢你,这个时候孩子的反馈就会是:哎呀,老师这么喜欢我,那我可能也会正向地去观察老师。


这样的话,孩子喜欢上老师,相应地就会喜欢上这个老师教的功课,进而喜欢上学校、喜欢上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


日本的脑科学家林成之说:


“排在第一位的,是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


“因为人类一旦认为什么是讨厌的东西的话,就会最先在大脑里把它标记为负面的信息,那么这个讨厌的东西相关的一切,尤其是知识,都是不会再进入人类的大脑之中的。


大家仔细回想一下,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过程当中,我们一般都是十分喜欢和我们成为朋友、打成一片的老师吧。即便他是教我们十分困难、十分复杂科目的老师,如果他可以和我们起玩的话,我们都会十分喜欢他吧。


如果是这个老师所说的东西,无论是什么我们都愿意接受,我们一般都是这种情况的。所以说,能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和他们成为好朋友的话,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我非常想让家长们都意识到帮助孩子发现老师的优点,哪怕只有一点,让孩子喜欢上老师,就会给孩子的学习力养成提供很大的帮助。这也是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很好的帮助了。


划重点,再叮嘱


  • 家长自己先接受老师,对老师的行为有不解的时候,及时和老师沟通。

  • 鼓励孩子回家分享学校生活的细节,用正向的方式向孩子提问。譬如: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好事吗?而不是:今天有谁欺负你了?这样孩子在回想一天的学习生活的时候,就会是一个正向的思路,积累下来的,当然也是正能量。

  • 家长用心发掘老师的优点,要在家里向孩子说出来,反复说。让孩子亲眼看到你和老师之间友好融洽的关系。

  • 及时扭转孩子对老师的负面感受和看法。孩子取得阶段性进步的时候,及时和老师沟通,争取老师的配合,老师都会很乐意。


本文摘选自卓立校长所著《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一书,经小花生编辑而成,媒体或公号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阅读:


小花生祝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 ...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话说思维和方法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实践

周六、日:美好生活画报、热点讨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