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娃要不要专门学词汇?如果要,怎么学比较好呢?根据这几年本人的观察体会,以及与我们家姐姐的探讨,我就原版娃的词汇学习认知的底层逻辑和内在规律进行了总结,供宝妈们参考。
困惑1:孩子读书过程中,在遇到生词的时候,直接连蒙带猜,囫囵吞枣,孩子也说书读懂了,不过生词理解了多少,猜对了没有,咱们做家长的也搞不清楚。 困惑2:指着书中的一个生词,让孩子讲讲什么意思,大多数时候孩子讲得大差不差。但单独让孩子看这个单词,不提供上下文语境,很多时候孩子往往又不认识或者讲的不准确。原版娃为什么可以无视生词快速阅读英文原版章节书? 原因在于他们有强大的猜词能力。在泛听泛读中,遇到生词,原版娃会自然而然的通过上下文猜意思,而不会停下来查词典,阅读不打断。这个搭配词典的排版最优,让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词的使用场景。超级棒。
这就像我们开车碾过一个个小石子或小树枝,咯噔一下就过去了,大多数情况下不妨碍继续开车向前走,也不妨碍对整体内容的理解。 这种能力是非凡的,走传统英语教育路线的孩子基本没有这种能力。为啥呢?因为传统娃是借助中文释义死记硬背,并通过大量做题来巩固这种死知识;而原版娃会在大量不同的语境中去理解、认知、运用词汇,最终形成强大的内化能力,更符合语言学习的底层逻辑和内在规律。原版娃在大量的泛听、泛读中,有机会多次遇到某个生词,如同在不同的路上多次碾压这个小石子和小树枝,经过不同语境的交叉比对、验证,他们就基本可以找到这个感觉,大概可以认识到碾压的是什么东西,即使没有那么精确,但七八成的准确度还是有的。有的学者评估,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与新词汇相逢(碾压)十几次甚至更多。 所以说,原版娃的对一个词汇的认知过程和环节,大概可以如下划分:通过英语启蒙阶段看大量的原版动画片、大量的泛听、泛读,原版娃有机会和一个生词相遇好几次,在不同语境的支撑下,会对这个生词产生初步的印象。他可能讲不出这个词的含义,但基本不影响对整体内容的理解。 在大量的原版动画片、持续泛听、泛读的基础上,原版娃有机会与一个生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效相遇5次以上,然后就进入下一个阶段,或许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把这个词的大概意思猜出来,不一定很准确,但大差不差。但只给词条不给语境的时候,孩子却不一定能够讲出这个词的意思。在持续泛读泛听的基础上,原版娃有机会与一个生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效相遇至少10次以上。在这个阶段,孩子大概率可以抛开上下文语境,把这个词的大概意思讲出来,不一定很准确,但大差不差。在这个终极阶段,孩子与生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效相遇了至少15次甚至20次以上,在这个基础上,孩子可以比较准确的讲出这个词的至少1个含义,有的还会在口语和写作中不自觉的输出这个词。 上面这个对词汇的认知过程,我认为对大多数词汇都是适用的。当然一些比较特殊的词汇,比如一些比较抽象的大词(big words)、习语(idiom)、科技科幻和一些涉及到文化背景的词汇,孩子未必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这是受到孩子的年龄认知水平所局限,也是正常现象,需要及时给他们一个准确的释义。 一般来说,原版娃的听力词汇量会多于阅读词汇,但听力词汇要转换成阅读词汇,绝非把东西从左手交到右手这么简单,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为了让娃的阅读词汇量不断积累,而且是高效的积累,我参考了外籍教师教授词汇的做法,也参照了英美教科书的方法,花了五年时间,配合Magic Treehouse、Harry Potter等原版书做了一系列词汇笔记。孩子从上了小学一年级后,就再也没有上过英文的课外辅导班。三年级要结束的时候,给她搬回一套Harry Potter,孩子读得行云流水,非常喜欢。可见,高效积累词汇对原版娃的阅读还是十分有益的。经过和我家大宝姐姐的探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词汇笔记对原版娃是有重要帮助的,特别是在第二阶段(认识)。当然,在第一阶段(印象)和第三阶段(熟识)也助力不小。在第四个阶段(内化),对孩子的帮助主要体现在拓展英语输出思维上。这里多说一句口语的问题。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练场景口语或台词口语,实际上只是追求技巧,是舍本逐末的行为。这种口语,只能应付有限的几个场景,或者很浅层次的交流。真正口语交流棒的孩子,最本质上是英语思维强,才可以在任何场景都流畅自如的沟通,甚至深度交流。孩子的时间是无价的。花更少的时间,更精准的掌握词义,更好地建立和拓展英语思维,这就是这些英英释义词汇笔记对于原版娃的意义所在。对各位宝妈,意义就在于,低费妈损耗,从此青春永驻,延年益寿^^。喜欢这篇,一定点赞、在看、转发哦更多带娃高效学习资源,如,B站名师、英文听单等...扫码进群👇发“资源@小助理”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