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俊清:在一流的网络上跑一流的服务

CERNET 中国教育网络 2022-11-22

前言


作为中国首个全国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历经25年建设,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奇迹。CERNET致力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寄托了国家对于教育现代化、网络强国的期待。


CERNET建设25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系列人物访谈,重温这项伟大国家工程的建设历程,期盼CERNET更加美好的未来。


于俊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精品共享课负责人,长期从事智能媒体计算和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研究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媒体计算和网络安全研究团队负责人,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网络与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网络与计算中心主任、CERNET华中地区网络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余项、多项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奖励。



在与CERNET朝夕相处的6年间,于俊清真切地感受到参建高校之间的密切协作,以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对于高质量服务的执着、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尤其是高校师生对于CERNET的认可。


这位致力于让华中科技大学师生、部门通过教育信息化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信息化负责人衷心希望:CERNET不仅要成为最懂教育和科研的网络,更要在一流的网络上跑一流的服务,为中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化支撑。

最懂教育和科研的网络


《中国教育网络》:您是如何与CERNET结缘的?在CERNET的节点工作中,您印象深刻的事有哪些?


于俊清:我是2003年8月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的,2010年3月担任学校网络与计算中心副主任,2013年10月开始担任CERNET华中地区网络中心主任,从此与CERNET结缘。


期间,经历了主干传输网络和IPv6升级,并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亲身感受了网络传输质量的快速提升,以及在CERNET国家网络中心的领导下,会员高校之间密切交流,互通有无,获得很多高质量的建设和研究成果。


在与CERNET朝夕相处的6年多时间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不仅执着于网络的高质量服务,更加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在近几年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高校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创新技术研究和创新大赛,深受高校师生的认可。


《中国教育网络》:华中科技大学是CERNET地区主节点之一。您认为参与CERNET建设对华中科技大学来说有哪些重要影响?


于俊清:从1994年开始,华中科技大学就是CERNET的八大地区节点之一,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曾经通过这个节点接入CERNET主干网,目前主要负责主干传输武汉节点的建设与运维和湖北地区学校的接入。


作为重要的地区节点,学校对其一直高度重视,从空间、资金、人员多方面给予支持,在支持教育科研网的同时,很好地推动了学校校园网的高质量建设,为学校在网络前沿技术方面的高水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实验和测试环境。


学校拥有下一代互联网接入国家工程实验室,节点所在的网络与计算中心是实验室的副主任单位,有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华中主节点机房


《中国教育网络》:在推动地区节点建设的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于俊清:为做好地区节点的工作,我们重点抓好了四件事情。


第一,按照CERNET国家网络中心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做好各项建设和维护工作,为接入学校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第二,做好学校自身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真正起到带头作用,为当地学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三,定期组织交流和研讨,为地区学校的网络和信息化工作人员提供技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平台;


第四,依托CERNET开展科学研究、助力人才培养,为未来我国网络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输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和创新人才。


CERNET华中地区网络中心团队合影


《中国教育网络》:今年是CERNET建设25周年。在您看来,CERNET最主要的成就和经验有哪些?未来CERNET的发展应从哪些方面破局?


于俊清: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史。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人类文明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我们已经生活在了互联网时代。


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的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但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间里,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难得机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4年,57位学部委员联名向国家主管部门上书要求建设互联网,培养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开展网络领域的科学研究,CERNET建设从此起步。


25年来,CERNET一直不忘初心,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教育科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国内公认的最大和最好的教育科研网络平台;依托该平台培养的一大批网络技术人才已经在该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赢得了很多荣誉,学术影响力很大。


我觉得CERNET成功的经验有三个方面:


一是抓住了大学生这一最具创新潜力的群体,开展了最具开创性的工作;


二是坚持共建共享和有组织创新,会员高校之间共同建设网络、协同攻克技术难关、共享建设成果,逐步建成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共同体,大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三是用户为先、注重体验,CERNET吸收了科研的开放和互联网公司重视用户体验两方面的特点,服务质量和用户数量逐年提升。


未来,教育网应该在教育信息化的研发上加大投入,要在一流的网络上跑一流的服务,努力使CERNET成为最懂教育和科研的网络,让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成为最懂教育的企业,为中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一流的信息化支撑。

不仅懂技术更要懂管理


《中国教育网络》:最近几年,华中科技大学的信息化建设有很多亮点,您觉得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化最大的亮点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于俊清:近几年,华中科技大学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在国内高校率先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分管信息化和宣传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都是成员单位。


学校理顺了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制定了"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落实了建设经费、在人员引进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等。


2015年,学校在"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提出,要通过"十个一"工程建设,建成全国一流的智慧校园。经过四年多的建设,规划的内容大部分提前完成,一些信息化应用获得师生认可。例如:


提出并建设了"攻击能防护、问题能追溯"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获批建设湖北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创新研究中心;


基于微信企业号的信息门户"华中大微校园",内置移动应用或流程近300个,在校关注用户7万多人,师生只需要关注"华中大微校园"即可接收学校各类通知、提醒等信息,查看相关通知、公告和公文,办理相关事务等;


网上办事大厅上线流程208个,涉及到全校28个部门,大部分为跨部门流程,涉及部门最多的流程达到9个部门,师生办事效率和体验大幅提升;


"一张表"工程稳步推进,以学院教职工年度考核为抓手,实现了各学院考核方案的个性化定制,汇集了61个数据子类近2000个数据项,大部分数据实现自动抽取,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数据审核机制,2018年,7个学院和直属单位成功试点,总体来说参与的学院和教职工还比较满意。


这几年我们其实一直都在补短板和强底板上下功夫,与兄弟高校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多差距,需要继续努力。


《中国教育网络》:从华中科技大学的信息化建设经验看,您认为,做高校信息化应该有哪些意识和视角?


于俊清:7年多的实践,我个人的体会是信息化是管理和技术的结合,理顺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是做好信息化的前提,信息化建设不能照抄国外,要结合国内高校的实际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校园,才可能取得成功。



信息化的管理者不仅要懂技术,更要懂管理。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领会国家领导人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论述,用理论武装头脑,用理论指导实践,切实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师生、各职能部门、院系充分享受到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并可以在信息化方面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国教育网络》:华中科技大学的一站式服务在全国高校中别具一格,这也顺承了当前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您对一站式服务的理解是什么?


于俊清:我认为"让信息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是一站式服务的目标,我觉得"一站式"是对高质量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概括,内涵很丰富。


华中科技大学网上办事大厅和师生服务中心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共计390余项,师生服务中心共有26个单位入驻,其中校内单位25个,校外单位1个(派出所户政室),设有服务窗口28个;


设置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全天候服务,为师生提供校园卡自助服务、本科教务自助服务、研究生自助服务、荣誉证书自助打印服务、设备管理自助服务、家具管理自助服务、财务自助投递服务等校内各类自助服务终端设备;


此外,还引进了火车票自助取票、天然气自助圈存、武汉通自助充值、车辆违章自助处理、身份证自助照相、身份证自助取证等社会化自助设备,共21台。


建设一个好看的大厅并不难,提供好用的服务才是重点和难点。其中,信息化应该做好后台服务工作,为线上业务做好平台支撑,做好线上线下有效对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做到"能线上的尽量线上,不能线上的尽量线下自助,不能自助的再到人工窗口",尽可能提供高效的不见面服务。


华中科技大学师生服务中心


随着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流程逐渐优化,我觉得未来的一站式服务网上业务会越来越多,线下自助会越来越多,线上线下的对接会更加充分,实体大厅的人工窗口会越来越少,但提供的服务层次和质量会越来越高,例如可提供一对一的政策咨询服务、项目申报指导、疑难问题解决等。信息化要为学校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中国教育网络》: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从信息化部门的角度要如何理解与应用?您认为应该如何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健康发展?


于俊清: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非常重要,发展也非常快,未来必将是高校信息化的重点之一,应用场景也会越来越多,运用得好可能会对学校的管理服务带来一个新的提升,但是目前高校信息化的普遍情况是管理尚未理顺、数据准确性还不是太高,"信息孤岛"仍然存在,大多还在努力进行数据治理。


没有高质量的数据和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都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信息化不仅是技术,更多的是需要提高管理水平,而管理是靠人的智慧实现的。因此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人的智慧"是做好信息化的关键,两手都要抓,都要硬。


记者:王世新

版式:付 涵

  

CERNET建设25周年专访

· 姜均露:建设CERNET要敢为天下先

· 梁猷能:CERNET得道多助

· 李志民:CERNET培养了中国互联网筑路人

· 赫冀成:CERNET要做互联网永远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 袁成琛:互联网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 吴建平:CERNET是伟大的事业

· 张凌:CERNET是中国互联网的探路者

· 李星:大道至简

· 雷维礼:CERNET看得远敢担当才有如今作为

· 张兴华:CERNET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领路先锋

· 张德运:CERNET放眼新时代肩负新使命

· 张蓓:新起点,CERNET未来之路更值得期待

· 马严:网络强国 责无旁贷

· 王兴伟:CERNET以国家意志凝聚队伍

· 汪为农:CERNET让IPv6走得更远

· 龚俭:如果没有CERNET, 中国互联网还要推迟数年

· 李芝棠:与新技术同频共振,无悔做CERNET人

· 李卫:雪中送炭,CERNET助力西部高校信息化建设

· 汪文勇:CERNET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 葛连升:CERNET是中国互联网的一面旗帜

· 张凡:校园网的创新和研究氛围,培养了中国互联网精英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