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端午节想想罗大佑,就知为何这么多“成都粉”了
端午节,我们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成都,快乐满满,热闹非凡。
包粽子、赛龙舟、玩剧本杀、巴士上吃火锅……成都各大景区、古镇热闹非凡,迎来消费热潮,欢声笑语中,市民游客健康欢乐祥和过端午。
这种烟火气,本是成都人的日常。不同的是,大家多了一个口罩,测温、亮码。虽然多两个动作,但疫情未定之下,能欢乐游玩,谁都知道这有多难得。
每个人可能都有几个“成都粉”朋友。如果不是疫情,他们有点空,都会跑去成都耍,拉都拉不住。
6月5日,携程发布《2022端午假期旅行大数据》。从机票预订的市场份额来看,成都在机票预订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维度均保持全国第一。全国各地的“成都粉”,趁着难得的端午假期,飞到成都享受巴适的美食。
罗大佑就是个“成都粉”,他至少去过五次成都。这个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一群有着独特生活观的人,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5月27日,在几千万人观看的那场线上演唱会上,罗大佑谈到了他心目中的四大文化中心,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成都。
北京上海广州,是公认的一线城市,其文化分别代表了京派文化、海派文化和广东文化。成都这些年影响力直线上升,既是音乐人又是知识分子的罗大佑,敏锐感受到了成都这种越发磅礴的文化力量。
地处四川盆地的独特地理位置,以及天府之国的富饶安逸,让成都不但经常能置身于中原战乱之外,还使其文化绵延不断且日益丰富精妙。
成都文化一直包容并蓄
成都虽然地处内陆,但是它的文化从来都是包容并蓄,有很多国际元素。
1287年的夏天,著名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来到成都。在他的游记中,马可·波罗描述了成都的繁荣:“向西骑行山中,经过上述之二十日程毕,抵一平原,地属一州,名成都府……昔是强大城市,历载富强国王多人为主者垂二千年矣……”
和马可·波罗一样,对成都惊叹不已满怀敬意的,还有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1941年春天,当时42岁刚结束西班牙内战报道的海明威,携新婚妻子从重庆来到成都。这个粗犷豪放的人一下飞机,就被新津县(现成都市新津区)新建飞机场的壮观场面吸引了,他后来写道:
“八万名民工在修飞机场,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主要靠肩挑背驮。我相信中国人具有移山填海、创造奇迹的能力。”
海明威夫妇和翻译在成都。
在成都期间,海明威完成了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初稿。
大家都知道西南联大,但在同时期,成都也有一所“西南联大”。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东部、中部的高校被迫西迁。华西协合大学校长张凌高目睹全国上下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为了保全国家教育文脉,因此写信邀请山东齐鲁大学、北京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云集成都南郊华西坝,集中办学。这五所大学,也被称作“华西坝五大学”,英文名叫“Big Five”。陈寅恪、钱穆、吴宓这些顶级学者,都出现在了这所大学里。
与中国各界顶尖学者云集的西南联大不同的是,“Big Five”是外籍教授很多。
比如来自加拿大的林则博士,他是中国口腔医学的奠基人,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口腔医学之父”。从1907年来华,到1950年离开,林则博士在华西工作了43年,期间培养了中国和海外的毕业生152名(包括女生33名)。这些毕业生像星星之火,起了燎原之势,直接推动了全中国的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林则(Ashley Woodward Lindesay,1884-1968)
像林则博士这样贡献了整个青春的外国友人,在“华西Big Five”里有很多很多。
前面提到的华西协合大学,就是今天鼎鼎大名的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前身。因此直到今天,华西坝仍是整个中国西部最大最先进的医学城。
成都今天闪耀着的现代文明之光,其光源的相当部分,便来自于华西坝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成都十年增加580万人
成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两次“湖广填四川”,更是带来了大量移民。
1949年之后,由于“三线建设”等各种原因,大量知识分子、工人、干部及其家眷,从东部和东北地区等地迁来成都。他们极大充实了成都的工业实力,也促成了成都人口的又一次大融合。
移民城市的重要特点是多元和包容,五湖四海的人将各自的文化和习俗带来,彼此交流碰撞,进而融合新生,形成更多元精彩的文化。
一个城市能否吸引人,主要看文化。一个城市如果文化发达,就能聚人,有人就有想法,城市就能发展。
易中天先生说,最懂生活的中国人,莫过于成都人。
成都人是否最懂生活,当然有讨论空间。但是成都人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是不用怀疑的。他们总是乐于创造独属于自己的美感,将自己的生活尽可能体现在地域之中。无数人被这种独具魅力的文化吸引和折服,因此有了很多“成都粉”。
从“六普”到“七普”,即从2010年到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足足增加了58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58万人。这个数据,仅次于两座一线城市深圳和广州。据成都市统计局数据,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119.2万人,比“七普”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又增加了25.42万人,成为去年全国最热门迁入地。
安逸,幸福,美食,好玩……成都身上的这些关键词,无人能拒绝它们的诱惑。
58同城招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重点城市销售类职位招聘需求TOP3为成都、北京、上海。在销售类职位招聘需求上,成都已跃居全国第一。
著名的天府二街,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游戏基地,周边分布着数百家游戏公司,包括腾讯的王者荣耀团队、网易游戏和完美世界,产业聚集和人才优势非常明显。
互联网产业外,成都近年聚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通过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发展,这又吸纳了大量高科技人才。
智联招聘课题组联合任泽平团队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显示,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成都位居第六,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杭州。
2020年成都落户数据显示,除了就近吸纳中西部城市青年,成都对一线城市青年的吸引力逐年增强。在落户来源地中,北京、上海、广东到蓉青年人数,分别从2017年第17位、第28位、第6位,上升到2020年第6位、第18位和第4位。
截至2022年1月,成都的人才总量已攀升至587.6万。其中包含各类重大人才计划专家3788人,累计吸引新落户的青年大学生数量接近58万。
快慢相宜的镜像成都
奋斗和安逸,是成都的镜像。
今天在茶馆里喝茶打麻将的大爷大妈,并不是一直都这么安逸。人们只看到了他们今天的安逸,却没见过他们年轻时的打拼。所以,那些好像永远都不用上班,以及好像永远下不了班的人,其实是一伙人。
和其他特大城市的主要区别在于,两千多万成都人努力工作之外,更懂生活,更懂玩乐。快慢相宜,是成都的独有之处。快节奏之外的慢生活,才是成都最大的魅力之一。
南方周末一篇报道引述一个成都人的话说——
“成都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在其他的城市,你可能只有工作。但在这儿,你能找到工作跟生活的平衡,在快慢之间随时切换。”
“上班时状态很好,效率很高。下了班就享受慢生活,周末去逛公园、喝茶、打麻将,特别安逸。”
成都的吸引力,远不止美食美景。
每到端午节,成都地区都要打扫卫生,流行在家门上挂上陈艾、菖蒲,据说可以辟邪消灾。今年端午,成都照样热热闹闹,各种活动正常举办,防疫和过端午两不误,背后何尝没有传统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成都人精神领域异常丰富,自然就催生了发达的媒体。在中国的传媒江湖中,成都媒体向来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既敢打敢拼,又活色生香,活生生的成都人写照。
成都的媒体,还应包括茶馆、演出、展览、饭局、书店、咖啡馆。能传递交换信息的地方,都是媒体。通常来说,文明程度越高,经济发展越好,媒体就会越发达。出现危机时,通过媒体,各种信息在社会面可以充分快速交换,从而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应对之道。这也可以完美解释成都疫情处置为何总是从容淡定。
成都方所书店。边城/摄
市民精神的独特性,也给成都加分很多。2008年地震后,很多成都人去帮助别人,去参与公共生活,成都人的精神空间,一下子得到了极大拓宽,整个成都也站上了更广阔高远的价值平台。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成都所走的路,和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长沙南京,和西安郑州兰州,并没有什么根本不同。但是,成都之所以为成都,就是因为它很好地保存了本土生活和文化传统,而这些历史、文化和记忆,或在街边转角处,或在山水草木间,或在成都人细枝末节的日常中。
成都,是无数像罗大佑这样的人心中的“诗和远方”。在这样忙碌的时代,尤为可贵。所以,由《瞭望东方周刊》与瞭望智库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再次把一项至高荣誉授予成都。至此,成都已连续13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冠军。
点个「在看」,不怕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