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可阅读】汾阳路150号小楼:戏韵绕梁,翰墨飘香

乐游上海 2022-03-21

1946年,抗战胜利的次年,年仅9岁的白先勇,随全家搬到上海。半个多世纪后,已然成为著名作家的白先勇,在散文《上海童年》中回忆起这段岁月:“第二年搬到法租界毕勋路,开始复学,在徐家汇的南洋模范小学念书,才真正看到上海,但童稚的眼睛像照相机,只要看到,咔嚓一下就拍了下来,存档在记忆里。”(原载于《收获》杂志1999-4) 

根据白先勇的叙述,正是从住进毕勋路的宅邸后,他才开始“真正看到上海”。他笔下的这处住所,就是现在的汾阳路150号小楼。

汾阳路150号现貌


邬达克早期花园住宅类力作


汾阳路150号建于1919年,为上海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早期起步期的重要作品之一。邬达克在上海的作品种类丰富,花园住宅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在上海的花园洋房发展历程中,汾阳路150号属于早期的仿古典式花园住宅,见证了旧上海法租界花园住宅的发展。建筑具有典型的法式文艺复兴风格,周围保留大面积花园景观,保存完好,并存有椭圆形水池,与主楼建筑形成呼应关系。

 与主楼形成呼应的水池(曾经与现在) 

小楼是一座三层混合结构建筑,包括地下室一层(在地面上)构成宽大的基座,立面为横三段竖三段处理。南立面为主入口,前面是大台阶,从花园顺着大楼梯拾级而上到达建筑二层,是两层高的弧形大门廊,首层采用爱奥尼克柱式,二层为塔斯干柱式支撑的阳台。墙面分缝明显,窗上有楣饰,建筑通体为白色(后期粉刷)。建筑二层外窗过梁采用拱券式,并有券心石装饰。三层为圆弧形大阳台,由四根柱子支撑,镂空铁艺栏杆。

 汾阳路150号南侧 

屋面有女儿墙,中央弧形处是栏板,栏杆的分格柱式与二三层柱子对应,柱头有酒杯形装饰物点缀。左右两侧为镂空宝瓶石栏杆。 

建筑东侧二层有半圆形凸窗,屋面为宝瓶栏杆。前方是一大平台,可通过台阶下到花园。

左:东侧(历史照片)右:东侧(现貌) 

南立面外窗窗框颜色偏浅白,为外开木窗。南立面二、三层有爱奥尼克式壁柱,窗过梁采用平拱和劵式两种,并置有劵心石,东墙室外上二楼阳台处有螺旋形带花瓶状栏杆楼梯,建筑顶部部分有三角形山花和圆形透气窗。 

该建筑细部多处呈现出文艺复兴风格的特点。其外立面为水平仿石划格,窗户形式为矩形,二层窗洞上方有半圆形浮雕,表现出帕里迪奥母题的影响。檐口为典型古典主义风格,女儿墙虚实结合,以宝瓶栏杆与酒瓶装饰点缀。南侧露台二层有6根爱奥尼克柱(包括两根壁柱),而三层则有6根多立克柱。


修旧如旧,恢复历史样貌


2015年12月,汾阳路150号被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2016年7月,宝莱纳餐厅迁出汾阳路150号,拟修缮后将作为沪剧展示交流用途。 

2017年,开始规划汾阳路150号建筑修复方案,根据设计定为三类保护,即:建筑的主要立面、主要结构体系、主要空间格局和有价值的建筑构件不得改变。设计方案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负责,相关团队人员经验丰富,参与过多个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工程。 

此次修复工程中,设计团队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比照历史图片,对历年来建筑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与原始建筑结构不符的地方,一一落实细部修缮方案,并实地取样,参阅档案文献,再落实到施工图纸上,力求完整恢复到建筑最初的样貌。

汾阳路150号的曾经与现貌

根据原始设计档案文件,一号楼外立面水刷石墙面原为白色涂料,勒脚原为灰色涂料,此次修复,完全按照原样恢复。 

屋面栏杆原为浅色混凝土女儿墙及栏杆、宝瓶装饰,建筑使用过程中,多处栏杆被封堵,且饰面受污染及泛潮较为严重。此次修复过程中,对封堵区域的装饰层采用人工的方式轻轻进行凿除后,没有发现原始宝瓶栏杆,则全部按照原始照片、原始图纸或设计图纸进行等比例翻做后安装。

 按照原样恢复的汾阳路150号 夜景 

根据档案文献记录,建筑原雨水管截面为矩形,雨水斗形状精美,带有装饰线脚及英文缩写字母“M”;根据历史照片判断,雨水斗及雨水管为铜皮或白铁皮,颜色亮度与墙面接近。本次修缮,原位替换现有雨水管,根据历史样式复原铜皮(或白铁皮)雨水斗及雨水管。 

水磨石旋转大楼梯,是汾阳路150号小楼内饰中最具特色的设计之一,此次修复过程中,施工团队严格比对历史照片,逐级对每一处细微裂痕进行修复,且坚持采用原始工艺,力求新修部分与旧有部分无色差。


上海中国画院、上海越剧院先后入驻


汾阳路150号,为匈牙利籍著名建筑师邬达克在克利洋行(Rowland A. Curry)时期,约1920年,为万国储蓄会董事盘滕(或译为部亭,Jean Beudin)设计的住宅。 

抗战时期,这座花园洋房一度被日伪侵占。抗战胜利后,著名作家白先勇随家人入住此处,在此度过幼年时光。 

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在此成立。上海中国画院筹备于1956年,正式成立于1960年。画院的发展,经历过逆境和顺势,但无论何种境遇,画院的书画家们始终辛勤耕耘于丹青翰墨之间,为社会、为人民作出了不磨的贡献。

上海中国画院在南立面入口合照,1960年

上世纪60年代末期,该建筑转交上海越剧团接管使用,越剧院铲除部分草坪,新建练功房。上海越剧院是蜚声海内外的国家级戏曲剧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雪声剧团、玉兰剧团等越剧剧团。1950年4月,雪声剧团及云华剧团的一部分合并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1955年3月,上海越剧院正式成立,由华东越剧实验剧团所属一团与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二团为基础成立。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上海越剧团迁出,汾阳路150号改为越友酒家,为越剧院与梅龙镇酒家合办。后来越友酒家关闭,汾阳路150号于2004年租给宝莱纳餐厅。如今,这里已成为上海沪剧院的大本营。

 汾阳路150号 夜景


建筑打卡点


旋转大楼梯

弧形水磨石旋转大楼梯,是汾阳路150号内饰中最具特色的设计之一,弧形楼梯极富装饰,自由流畅的乳白色水磨石扶手和镂空栏板,同色系的水磨石踏步兼金属防滑条。



花园

新复原的花园中轴线与汾阳路150号1号楼对应,同时延续其建筑中轴线,恢复外部空间的序列感,营造出海派文化特色的花园景观。


建筑开放信息


上海沪剧院将不定期举办公益开放活动,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沪剧院沪剧之家”。


周边打卡点


原海关俱乐部

汾阳路9弄3号

建于1898 年,原为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的原海关俱乐部,现在是住宅,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现为民宅,内部不开放,仅可参观建筑外观。

丁贵堂官邸

汾阳路45号

原为上海海关专科学校,现为汾阳路花园酒店。该建筑1989年9月25日核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为汾阳花园酒店,建筑外观可参观,内部视营业范围及营业状况而定


上海音乐学院

汾阳路20号

校园内有不少优秀历史建筑,如原犹太俱乐部(上海音乐学院礼堂办公楼)、花园住宅(比利时领馆专家楼)。

*进入校园参观以校方疫情防控具体要求为准。


上音歌剧院

汾阳路6号

上音歌剧院坐落于上海音乐学院东北角、淮海中路和汾阳路的交界处,是国内首个采用整体隔振技术建造的全浮结构歌剧院,是以歌剧为特色,集多门类演出与教学为一体的世界一流歌剧院。

*演出时间内可参观内部,平时仅可参观建筑外观。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海上小白宫)

汾阳路79号

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砖混结构,面积1496平方米。外墙为白色,故称“海上小白宫”。原设计师也为邬达克。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1:30,13:00-16:00

门票:8元


徐汇艺术馆

淮海中路1413号

徐汇艺术馆所在建筑为鸿英图书馆旧址,鸿英图书馆由黄炎培、史量才等人创办。近年来,徐汇艺术馆策划的敦煌乐舞展、“乌金千秋照”徽墨展等精品展览,屡获殊荣,社会反响极佳。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撤展、布展期间闭馆)

门票:免费


旅游线路

遇见·海派艺术传奇

上海沪剧院(汾阳路150号)→工艺美术博物馆(汾阳路79号)→伊丽莎白公寓(复兴中路1327号)→克莱门公寓(复兴中路1363弄)→交响乐团音乐厅(复兴中路1380号)→徐汇艺术馆(淮海中路1413号)


左联旧址:中国革命文学史上的丰碑

昔日外滩一号楼,今日艺术新地标

探访40多年前复旦大学校长住所

项家宅院,沪上“最会拗造型”的老建筑

沪上古典园林之首秋霞圃

魔都复古地标思南公馆

武康大楼街区“微更新”完工

广富林文化遗址:上海之根,海派之源

嘉定孔庙:上海西北部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车马很远、书信很慢”的岁月

川沙这栋180多年历史的建筑

从“黑石”到“黑胶”

岁月静好,走进金山老宅的“大咖”故事!

一座明代古典园林,隐藏在老城厢内的明珠

百年纱厂的时尚新生

80多岁的钟楼式建筑,这个图书馆独具美感

高度632米!快来登上中国第一高楼俯瞰申城全貌,感受不一样的魅力

猗猗绿竹、幽静曲水......这座独具匠心的明代名园,你可能去过

吴淞口灯塔:见证百年沧桑变迁的上海港航道守卫者



特别

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联系邮箱:654870764@qq.com,微信号:shanghailvyouju

更多

精彩

扫码

关注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