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南非,我们与犀牛第一次对视……

“关注犀牛,禁用犀牛角,捍卫生态系统。”

我们在行动!


2017年初,应南非Peace Parks Foundation(PPF)  之邀,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部分师生团队开始着手开展保护犀牛的公益活动,运用设计思维引导公益创新,希望将所学所感更多地融入到社会创新中。


项目启动之后,我们用各种设计和创意试图为宣传保护犀牛做出努力,我们设计了"为犀牛骑行"为主题,以犀牛角为设计元素的骑行口罩;设计了“犀牛孤儿领养系统”,通过"犀牛躲子弹"的网络游戏与大众在线互动,同时在学校宣传和课堂活动中推广犀牛保护计划;还设计了“犀牛玩偶”,通过给犀牛玩偶安装犀牛角的这一过程,表达将犀牛角还给犀牛的心愿……(关于项目详细介绍可点击链接:南非,有2000只犀牛在假装活着。)


然而,没有去过南非,没有亲眼见过犀牛生存环境的人,其实是很难被打动的。今年暑假,在PPF的邀请和帮助下,犀牛保护项目的部分成员前往南非进行了实地访问。但愿我们南非考察之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对你更好地理解保护犀牛的意义有所帮助。

我们看到的


先上一组图片……




看了这组疑似有些“触目惊心”的照片,你是不是以为这就是偷猎者正在偷猎盗取犀牛角?事实上这是动物保护专家为野生犀牛去角到空运转移的整个过程。全程有序且安静,这只犀牛被轻轻蒙住双眼,期间受到了很好的照顾,却失去了自己初长成的角,以此来换取在野外最大可能的安全。可憎的是,即便是去角的犀牛,也有可能成为偷猎者的目标,就为了它头上的角根。


这不是偷猎,而是救援。但是救援现场尚且令人观看时不忍于心,那偷猎者又将会用怎样残忍的手段来盗取犀牛角就真的难以想象了。以下这组照片或许可以让你试图想象一下偷猎现场的情形。



以上这组图片是考察开始后的第一天下午同学们在在野外路边发现的一具犀牛的尸骨。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只犀牛的鼻骨随角被一同砍去,它被留在荒野流血致死。随行的南非人告诉我们,这正是偷猎的现场,离南非野生动物学院(Southern African Wildlife College)也就是同学们这次的住所只有几公里,甚至在这可以望见学院的旗杆,足见偷猎者有多么贪婪与猖狂。


所幸的是,有很多组织正在为保护犀牛做出努力。


我们在“犀牛失亲俱乐部”看到了一个将犀牛孤儿和母犀牛配对抚养的保护园区。在这里,我们与犀牛进行了第一次对视,他们笨重,呆萌,充满好奇。园中的犀牛无一不被去角,园外就是它们曾经生活的草原,现在却不得不待在这里接受保护。


对于小犀牛们来说,这无疑是监禁,而期限或许就是,犀牛角消费的停止。


南非考察的第三天清晨,我们进行了期待已久的bush walk,在护卫队的带领下我们徒步穿过了草原。



我们参观了“受伤动物保护中心”,许多肉食哺乳动物及猛禽也被收养在这里。


当然,我们也再次在园内看到两只犀牛,正与斑马一起平静地在沙地上休息。


穿越草原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野生动物的知识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最有趣的是犀牛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看似杂乱的土堆却向同类传达着各种讯息,这是犀牛们的"Facebook”。




我们听到的


在与当地动物保护组织代表们的交流中我们得知,犀牛角贸易中最开始的一环——偷猎,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疯狂地存在,难以遏止。



据说,在野外,犀牛会帮助弱小的动物,身边有犀牛便是安全的象征。然而现在,犀牛自身也难保,成为需要帮助的对象……




我们想到的


对犀牛造成危胁,同时又致力于保护犀牛的,都是我们人类。经过这次南非之行,我们遗憾地得知,偷猎者并没有因为风险和日趋减少的犀牛而放下手中的砍刀。但同时也知道,有更多的人,都在为保护犀牛这一物种做着各种尝试与努力。



身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有义务去消除固有的对犀牛角的崇拜,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周围的人。的确,这是一场艰难的战役,是不同意识观念之间的较量,但是我们愿意一试。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拯救犀牛项目将持续开展,我们将用设计思维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尽我们的力量推动社会创新。



我们期待……


我们保护犀牛实际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情景正如我们在南非看到的另一番景象:没有笼子,没有栅栏,不需要防备,不需要保护,动物们自由自在地在草原上奔跑。夜晚,头顶的枝桠背后,就是整片星空,漆黑之中还可以听见鬣狗的低语……



用设计思维引导公益创新

我们在路上~



文字 | Greg

编辑 | 榴莲、睿妍

责编 | 徐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