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三全育人”改革,D&I又一批“驻楼导师”走进学生社区
社区讲堂、学术沙龙、师生对话、成长问诊……2020-2021学年设计创意学院“驻楼导师工作站”于近日收官。设创学院10位教师作为驻楼导师,先后走进学五楼,与150余名青年学子面对面交流。这是设计创意学院自同济大学“驻楼导师制”实施以来举办的第二期活动。作为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一大创新举措,同济大学于2019年10月起在本科生社区全面推行“驻楼导师工作站”建设。“驻楼导师工作站”建设计划实施以来,我院党委书记范圣玺、院长娄永琪、副院长徐江牵头担当驻楼导师,刘胧、邹其昌、杨文庆、苏运升、范凌、丁峻峰、孙捷、曹楠、王昊奋、梁靖、刘震元、张雪青等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切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将学科、第一课堂、专业教师等育人资源向学生社区延伸,为学子打造“全方位、立体式、浸润式”的育人空间,实现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的有效协同,获得青年学子的欢迎和好评。现在就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本学期“驻楼导师工作站”的精彩瞬间吧~
01
范圣玺
深学“四史” 传承文化
第一期“驻楼导师工作站”由学院党委书记范圣玺教授以“深学四史、传承文化”开篇,围绕“文化育人与设计初心”话题,将中国古代文化与哲理娓娓道来,通过深入浅出的哲学故事再解读,重新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同时范圣玺教授向党员同学介绍了“四史”精神,以四史中的红色记忆映照新时代设计理念。范老师引经据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同学们纷纷向范老师分享感悟,现场氛围热烈。
02
苏运升
设计抗疫
苏运升老师从“气膜版火眼实验室”切入,向同学们介绍了学院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的努力,又带大家领略了“建筑界的特斯拉”和“树型城市”,讲解了设计与流动的关系,鼓励同学们在万物勃发的时代,用设计思维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再从设计讲到进化,苏老师从自然、文化、科技层面介绍了人类文明的进化定律,分享了众多令人大开眼界的设计案例,期待同学们发挥设计的核心能力去推动社会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3
范凌
人工智能的右脑
——机器学习时代的设计与创新
范凌老师通过向同学们分享自己从同济读书到国外工读再回到母校从教的经历,以大学长的身份做同学们的成长引路人。设计+科技,是范凌老师的基因,也是同济设计的基因。范凌老师致力于将数理化与艺术相结合,用艺术的方式做设计。2017年范凌老师入选“全球青年领袖”(Young Global Leaders),选择回到同济,正是因为范凌老师爱国的本心、教育的初心。最后范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勉励同学们,当面对成长的十字路口时,叩问自己的初心,勇敢地做出选择,不断地蓄能前行。
04
杨文庆
设计与创新管理
杨文庆老师还从学习思维到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做出了耐心引导:首先,学会独立思考,多问为什么,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辨能力,从而能够介入并应对必要的复杂局面。其次,学会乐观,多些耐心,在当前的模式中一定还存在着未被发现的更好的模式。最后,学会积累与沉淀,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创造一个更好的模式。
05
丁峻峰
数字智能时代未来教育新思考
06
梁靖
设计师的未来计划
第六期梁靖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畅想“设计师的未来计划”。面对初入设计领域或对设计充满好奇的大一同学,梁靖老师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及设计案例向同学们阐述了设计学科的学习方法,并告诫同学们“保持愉快学习心态”的重要性。梁靖老师表示设计师的职责便是多行善事,他也将自己的职责践行于公益服务之中,设计了大大小小的爱心公益项目,例如“免费午餐”爱心项目,使900余所学校的300多万名乡村儿童吃上了免费午饭;为重症孤儿打造孤儿院+病房一体化爱心场所,在新华医院设计“小鹿之家”,在复旦附属儿童医院打造“布谷森林”,为患病孩童带去温暖。与此同时,梁靖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红色符号再设计”课程,以四史中的红色记忆映照新时代设计理念。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还就专业选择、学习方法等方面围绕着梁靖老师继续交流探讨,氛围十分热烈。
07
徐江
好设计:凝聚中国创造的力量
08
刘震元
成长信箱:专业学习的那些Q&A
09
张雪青
弘扬民俗 · 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创新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之夜,设计创意学院工会主席张雪青老师走进学五楼驻楼导师工作站,离退休办党委书记徐讴平老师、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庆老师共同参加。
本期恰逢冬至,设计创意学院“行律千年、东方意蕴”二十四节气创意作品展也正在同济大学博物馆展出。节气饮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师生们一起包起了饺子共度佳节夜话漫谈。张雪青老师以“弘扬民俗•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创新”为话题,与同学们分享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指导意义。饺子作为最为经典的二十四道节气佳肴美馔之一,希望在这个冬日时节,温暖我们脾胃的同时,更温暖我们对生活的态度。10
娄永琪
设计之外
本学期最后一次驻楼导师活动由娄永琪院长压轴,活动通知发出几分钟名额便报满,平时只能容纳十几个人的小小的空间里聚集了二十多位同学,娄老师以“设计之外”为题通过问答形式与大一学生们面对面轻松对话。从“张力”这个词引申开来,娄老师鼓励同学们打破常规,追求卓越。设计很多时候强调的不是风格,而是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迎接当下世界和这个时代面临的挑战。比如工业设计是为产业的转型而设计,设计要服务于经济,对社会有贡献。环境设计,设计师要考虑的不是一个空间,而是生态系统。“好的设计师更重要的是思维,没有海量知识的纳入是很难创新的”,娄老师勉励同学们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勇于追求创造的本源。
学生感想
“设创学院的驻楼导师活动每次都能使我收获许多新的视野和信息。先是给了大一的我提前了解到设创老师的机会,我会在业内顶尖讲师的学业和创业经历中看到闻所未闻而广阔的世界,即使是简单的案例分享都能让我更加认识这个专业。面对几个学生的小型对谈,导师的用心备课和学院辅导员老师们的悉心准备都让我非常感动并珍惜机会。同时在这里我也能发现大一哪些专业的同学会对设计学好奇而来探索,这是非常生动的体验。所以我会继续在有时间的时候抓住参加驻楼导师活动的机会。”
——2020级济美学堂 陈颖钊
“这次驻楼导师活动中,身为职业设计师的梁靖老师展示了自己与团队做了好几年的慈善项目,筹得的巨额善款填饱了千千万万山区孩子的肚子,使我深深体会到设计师在宣传公益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令人憧憬、钦佩。曹老师改造儿童医学中心的项目更令我大开眼界,了解到了优秀的室内设计应致力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兼顾美观性与实用性,并依据受众群体来考虑环境的氛围。同时不忽视每一个细节,真正用心去提升环境质量和用户体验。能有这样一个与优秀设计师老师近距离交流的机会我真的觉得非常幸运,受益匪浅。”
——2020级济美学堂 俞心舟
在设创学院学习,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是成为未来的设计师吗?也许是,也许不是,在两个答案里犹豫着。设创的老师们告诉大一的我们可以给自己贴一个标签“知识分子”,因为我们在设创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在锻炼我们的设计思维,打开我们我们的设计视野,更是在历练我们的人生。大一的我,从开始新课题的热情,到研究课题的摸索,再到完成课题后的迟疑,让我苦恼于自己在课题过程中的定位,老师们提醒了我,我现在是一个学生啊,需要不断有新的东西灌输给自己,需要不断临摹和借鉴,需要不断学习,没有什么好迟疑的。尽力让作品达到自己认为的最好,摸摸看自己的边界在哪里,摸到了,就知道下一步该往那边走了。
——2020级济美学堂 孙芷宣
老师们旁征博引,谈笑间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也扩展了我对设计的认知,鼓励引导我从更独特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生仍需努力,争取蜕变成有设计视角、设计视野、设计能力和设计思维的知识分子。
——2020级济美学堂 陆怿美
我参加了两次驻楼导师讲座,都让我收获颇丰、印象深刻。第一次参加时是在冬至之际,在张雪青等老师的带领下包饺子、煮饺子,再边吃边聊,在张老师的娓娓道来之中,同学们了解了关于个人将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分享了对学习之路的憧憬。第二次则是娄永琪院长来到驻楼导师工作站,与同学们畅谈设计的未来,从“张力”、“风格”、“灵感”,到“学科的交叉”、“生产方式的变更”、“设计作品的评判”,既拉近了老师与同学的距离,也以娄院长独到的视角和宽阔的视野,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2020级济美学堂 刘一驰
活动总结
10期驻楼导师活动,老师们用心准备、真诚讲解,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嘱托同学们树立爱国情怀、责任担当;或引经据典与同学们谈古论今,阐述传统文化对当代设计的密切指导。设计创意学院将学生思政工作融入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第二课堂驻楼导师进社区的指导工作,实现全员育人功能的充分释放,营造了优良的师德师风氛围。
更多阅读:
来源 | 学生工作办公室
排版 | 苏柳
编辑 | 榴莲
责编 | 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