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设创人抗疫日记丨范圣玺:疫和情

范圣玺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2023-07-05

人是喜欢快乐的动物,我们的大脑至今还保留着一万年前形成的称之为“古脑”的部分,更多时候它比我们的“大脑皮层”更强势,反应比“新脑”更敏感。我们的大脑保存了很多顽固的东西,比如:经济性原则,单纯化法则,导致我们喜欢走捷径,喜欢简单,喜欢跟着感觉走。有一首歌叫《快乐老家》,“快乐是永远的家”是其中的一句歌词。问题是人的一生常常会遇到“不快乐”,辛弃疾也曾“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十常八九”有“词”的夸张,但烦恼总归是有的,有时候还很多,有时候还很莫名其妙。

“新型冠状病毒”是个新概念,德尔塔、奥密克戎都是这个范畴的东西,人类甚至不知道它的边界在哪里。没有人会想到冒出这个让我们甚为不快的东西。何以解忧?唯有抗疫;面对复杂问题,人的感觉不灵光了,还是需要人类理性光辉的照耀。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东西,我们要做的只有理清和剪断了。比如我们要戴口罩,尽管你不想遮住漂亮的脸;我们要洗手,尽管你刚刚涂了手油;我多么想热烈拥抱你啊,但也只能是“敬而远之”……
我眼下就住在办公室里,没有更多的活动空间;窗外春色满园,室内孤灯一盏;饭量小了,心血管的药量加了;睡得少了,腰间盘的痛多了……还好现在有了行军床和被子。
我们不快乐,真的不快乐!
那么有没有快乐防疫的方法?有没有简洁化的方式?现在看来还没有,真的没有。政府和学校竭尽全力,解决的也只是尽量让大家少受罪,尽可能舒服一点的问题。我们讲防疫是一场“大仗硬仗”,形势确是如此。既然是抗击“入侵”,就绝对不会是快乐和舒服的事情,有许多日常性的行为也就变成了奢侈,或者不得不选择放弃,倘若是你要穿过雷区才能洗澡,我想你会选择蹲在战壕里等待时机,况且疫情神出鬼没,非精准施策无以清除。
说到战争,想起一张战地记者的摄影,一名小战士把一只炮火中的小动物抱进战壕,脸上满是温馨的笑容。面对残酷的现实,人性的温暖感人落泪。古脑的感性会带来不理智,但也是让我们感受情感的源泉,我们的感动、感恩、感激、感念、感怀、感想,感慨万端都离不开“感”,无论是针对具体事物的短暂情绪,相对稳定的情感,还是价值层面的态度。快乐是一种感觉,它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而情感更多是一种价值体验,价值观决定了情感之河的流淌方向。从这样的角度看,我们在不快乐的疫情防控环境下,或许也可以找到让我们在现实中感觉到快乐的东西;可以找到某种滋补自己的方式,以便提高将来获得更多快乐的能力;即便是坚持,也是一种胜利。
“万般生活都是滋味”,疫情下的生活,也是一种历练。人生的无奈在于有些经历并不是我们的选择,但在经历中选择如何面对,看的倒是一个人的胸怀和勇气了。那些方舱医院的医生、做核酸检测的护士、社区的志愿者、给学生送盒饭的老教师……很难说他们是在做快乐的事情,也许更多是一份责任和担当。
最近几天,常有外地的朋友打来电话关心问候,最后总会说上一句:“解封后好好聚聚!”这样我便很盼望到时候能多喝两杯了。有时候,期待也是一种快乐。我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快乐老家》的歌一直在循环播放:“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也许再穿过一条烦恼的河流,明天就能够到达”。

范圣玺

于办公室

2022年4月7日  晨

(作者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教授 党委书记)


范圣玺老师的书画作品:《同心协力,共渡时艰》

范圣玺老师的书画作品:《春信》





作品持续征集中丨“设创人抗疫日记”

早春的上海,平静有序的校园,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当下,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既是经历者、参与者,也是见证者、记录者。期待你也拿起“画笔”和“相机”,与我们一起用“设创人抗疫日记”的形式记录故事,传递温情,直面挑战,共克时艰。




更多来自范老师的谈心系列文章:

范圣玺:我见成功

范圣玺:读书不为什么

范圣玺:生活设计师

范圣玺:钢琴家与钢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