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6探馆笔记:隆兴寺与河北博物院

2016-05-01 赵多多 博物馆丨看展览

北  方  的四月是个多风的时节,吹散了华北地区一冬的雾霾。乘着天气极好的时候,捡一个空闲的周末,约两三位好友出去转转实在是极好的事,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选取了就近的正定隆兴寺和河北博物院,两天下来,这两地真的是给足了我们惊喜。


第 一 天 : 正 定 隆 兴 寺


早晨从北京坐高铁出发到石家庄,然后再转公交,不到中午便到了正定县城,随后公交车穿梭在很安静,很清爽的县城街道上,不到半小时就到了隆兴寺门口。寺庙周围的小店不是奇门遁甲就是看相算命,还真是有地域特色。


常听人说正定是“一方圣土,一座佛城”,在这片不大的县城中遍布佛寺。经过千年的岁月洗礼,许多佛寺都已消散了,而隆兴寺几经修缮,成为国内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整座佛寺南北纵深、院落重叠,十几个单体建筑各具特色,组合在一起又惊喜重重。


隆兴寺俗称大佛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北宋时,奉宋太祖赵匡胤旨,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千手观音菩萨像,此后各朝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葺和增建。清康熙、乾隆年间,又曾两次奉敕大规模重修,康熙赐额“隆兴寺”,沿用至今。被称为京外名刹之首。


进入山门,最早映入眼前的是大觉六师殿的基址,许多孩子在如今空荡荡的高台基址上嬉戏玩耍,不禁让人感叹岁月匆匆,又有谁会记得这佛殿曾经的模样。基址后堆满了香客们捐款购买的瓦件,每一片瓦上都寄托着他们的希望,细细一看,还不乏期盼世界和平这样的“大梦想”。然而这大殿又何尝不是毁于战火,佛尚且无法阻止战争,那这份梦想又该由谁来实现呢?


紧接着就是佛寺的第一个重要建筑——摩尼殿,建于北宋,阔七间深七间,重檐歇山的殿身,四面加歇山抱厦,梁思成先生曾说“这种布局除了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那种画意的潇洒,古劲的庄严,的确令人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我绕着大殿走了一圈,感觉整个建筑线条流畅、斗拱健硕、出檐深远,虽是佛殿,却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


平面布局为十字形的摩尼殿。摩尼是梵语,意为珠、宝。“摩尼珠,投入浊水,水即清。”摩尼殿取此名,取其脱离尘垢,得清净之意。


而最令我惊叹的是转到殿后看到的五彩悬山,尤其是端坐其间的倒坐观音,她头戴花冠微微右倾,左腿下垂,足踏朵莲,右腿自然斜压于左腿之上,双手绕膝。她就那样面带微笑的看着我,午后的阳光打在她身上,瞬间点亮了整个佛殿。这样看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单单崇拜于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中的圣母,因为我们民族同样也有伟大的雕塑艺术。


▲明嘉靖年重塑的五彩倒坐观音。


▲北京鲁迅故居书桌上的倒坐观音照片,鲁迅称其为“东方美神”。


走出大殿,走过戒坛,在中路两侧出现了慈氏阁和转轮藏阁,慈氏阁中有一尊宋代独木弥勒菩萨雕像。


▲宋代独木弥勒菩萨像。


转轮藏阁其实也就是藏经阁,它的核心是一座收藏经文的八角多层旋转书架,现在经屉已毁,仅存骨架,整个造型和我们今天的旋转木马十分类似。就好像旋转木马会带给我们美妙的童话般的感觉,转轮藏也带给无数目不识丁的信众以佛的安慰……


▲宋代转轮藏,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体量最大的一个。其作用和藏地的转经筒、经幡类似。


稍显可惜的就是如今出于保护的目的,我们只好让它静静地待着,也许对它而言,失去了转动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这其实也在拷问我们,文物保护的意义何在,要怎么做才算真正的保护文物?

▲梁思成先生绘制的转轮藏阁图,转轮藏是一个严格遵循《营造法式》规定制作的宋代小木作,极具价值。


▲法轮常转,自动不息。


隆兴寺现存最高大的殿要数大悲殿,里面安放着国内最高大的铜铸千手千眼观音,建于北宋,除胸前两臂为铜铸,其余四十只手臂均为木质。一进殿内,每个人都需尽量仰起头,而这一仰头,虔诚之感便自然产生了。看着这尊大佛,她就那般的安之若素,无声无语,慈眉善目间阅尽世间千年的熙熙攘攘……千年来,无数观者仰头凝视着她,她也俯瞰着这一切,却不知谁是那个能获得佛垂爱的人。


▲中国保存最好、最高大的铜铸千手千眼观音。


▲千手千眼观音须弥座上的精美伎乐浮雕。


走出大悲殿,本以为到了佛寺的尽头,殊不知后面还有两进院落,有些疲惫的我们坐在石墩上,看着这绿树掩映的千年古刹,慢慢拨云见日,沐浴阳光……



▲蓝天、绿树、阳光下的毗卢殿。


小资料:正定隆兴寺在中国建筑和佛教历史上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寺内的“隆兴六绝”更是堪称全国之最。除了我们前面介绍过的宋代摩尼殿、嘉靖年重塑倒坐观音、宋代转轮藏、北宋铜铸千手千眼观音之外,还有明代最精美的毗卢佛、隋代龙藏寺碑。


▲毗卢殿内的毗卢佛,明万历皇帝为其生母祝寿所御制的。由三层坐式毗卢佛和三层鼓形莲座层置而成。三层莲瓣上共铸1072尊坐式小佛,堪称海内孤例。


▲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龙藏寺碑》的拓片。



第 二 天 : 河 北 博 物 院


河北博物院是我们此行的重点。一早来到博物馆门口,只见它和现如今的大多数博物馆一样,拥有宽敞的广场并配以高大的建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谁曾想,里面的展览却带给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



首先,展厅设计没有和大多数省博一样,按通史的叙述方式展开,也没有按文物类别分类展示,而是将一个个专题性很强的展览作为常设展来展示,诸如:“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曲阳石雕”等等。


仅这一点,对于器物门类不齐全,历史发展有断层的区域博物馆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完全可以尝试着将临时展览的主题和方式适当的运用于固定陈列中。


我们都知道每个省博的重要展品无不是依赖于一两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对于河北省博来说,首推满城汉墓。满城汉墓的出土文物组成了河北省博最重量级的一个展厅:“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在我看来,河北省博这个展览布展的思路和设计绝对可以说对得起老祖先这绝美的馈赠。


▲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厅展出面积约1800平方米,展出文物1600余件(套),分为南、北两个展厅 。通过二十一个单元,全面展示了满城汉墓出土的那些巧夺天工的珍贵文物,使观众对满城汉墓这一我国二十世纪重大考古发现有了一个全面真切的了解。


这个展览占据了两个展厅,将展线拉的很长,这样一来,就可以分散人流,给参观者一个相对独立的观展空间,这是我始终期盼的。观众只有与展品有相对安静、独立的相处空间,才能进一步谈展览带给人的感受和体验。


也许你我都曾有过,穿行于人头攒动特展的观展体验,只能尽可能地寻找哪个展柜前人少,不断的在不同的区域游走,或是越过一个个肩膀飞快地瞄一眼展出的作品。在这种观展环境中,是很难深度体验展品的,更别提那种浸入其中所获得的感动。


▲刘胜金缕玉衣。玉衣用金丝将玉片编缀而成。整体主要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等五部分。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玉衣头下有鎏金镶玉铜枕。这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玉衣。这些相关资料,在展柜旁的电子设备中都有详细介绍。


而这个展览中的文物陈列分为若干个单元,也没有像通常的展览那样过分的切割单元,而是通过对各种生活日用杂具、文具文玩、医疗器具等的展示,自然的勾勒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在这里展示的是刘胜和窦绾作为曾经鲜活的“人”的存在,而不只是今人眼中满城汉墓的主人,这两者看似没有区别,但相差很远,我们强调博物馆要重视人,这个人不仅仅指观众,还指曾留给我们无数文化遗产的历史先人。我们如何通过展览设计来拉近历史人物与观众的时空距离,是我们始终要思考的问题。


▲错金银镶嵌铜骰。


其次,对于展板和说明牌,河北省博的设计也很有特点,简单、独特而且清晰明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根本无需讲解,但让每个观展者都能看懂看明白文物的展览,我们博物馆人千万不能小看,这个“看懂”对于博物馆观众观展信心的提升,很多时候,一个“不懂”就是横亘在观众与博物馆间最大的鸿沟。这个展览通过文物后的展板,用很通俗的语言、图像甚至是简易的模型来介绍文物,诸如对很复杂的车马器的解释,和诸多画像砖图案的引入。


▲车马器的说明模型,形象生动。


用文物来介绍、解释文物的方法,才能突显出博物馆的研究成果,干巴巴的大段的解释只能说明你还不了解你所要阐述的文物。与此同时,整个展览有为研究性人员设计的学术性很强的介绍,也有服务于普通大众和小朋友的展示,这样会让不同层次的人都能在这个展览中找到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恰恰是博物馆体验舒适度的重要组成。


▲汉画像砖引入,充当说明展板,增强了文物说明的图像性和生动性。


整个展览,对于自身魅力极强的重要文物都给予了独立展柜和一定的观展空间,便于这些明星文物散发光芒,也有利于观众的观赏。


▲白玉双龙纹高纽谷纹璧,刘胜墓出土。玉质洁白通透,璧两面雕琢细密的谷纹,周边起棱。璧上端有透雕双龙卷云纹高纽,纹样优美,造型生动,雕琢精致,为汉代玉器中的珍品。


▲错金博山炉,刘胜墓出土,炉身似豆形,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炉盖上因山势镂空,雕塑出生动的山间景色。山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轻捷的小猴或蹲踞在山峦高处,或骑坐在兽背上玩耍,猎人还巡山其间。工艺精湛,装饰华美,是一件举世闻名的珍宝。


▲长信宫灯。1968年窦绾墓出土,通体鎏金,作宫女跪坐执灯形象。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等部分组成。各部分可拆卸,灯盘可转动,灯罩可开合。宫女体臂中空,右臂为烟道,可将灯烟导入器内,以保持室内清洁。因刻有“长信尚浴”字样,故名长信宫灯。


对于自身相对较弱的文物,则以集体展示的方式呈现,用整体感带给观众较强的视觉冲击。而这样做,也使得整个展厅文物布局疏密有致,既有效地突出了重点文物,也在无形中缓解了观展带来的疲劳。


▲车马器,小型文物的集体展示,增强文物展示的冲击力。


我们都知道这些年博物馆数字化,VR技术引入已经成为潮流,而这些在我看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而且有走向过分娱乐化的嫌疑,有些博物馆更是为了数字而数字。但不管是这个展览也好,还是整个河北省博,对于数字展示的运用显得很有度,而且完全是为了说明文物、传播知识和引发联想。


这种数字化的引入会让人觉得很舒服,不做作。诸如在展厅休息座椅旁配置了许多电子设备,也许你的腿脚累了,此时可以开动你的视觉听觉,这样就为博物馆的舒适度又添了一分。



再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河北省博新旧馆之间背靠背的设计,新旧馆间的衔接用透明玻璃连接成一个透亮的博物馆休息区。



老馆没有被废弃,而是承担了一系列政治性较强的展览和供博物馆办公使用。这样的设计既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空间,还可以让每一位观众,很直观的看到博物馆在这几十年间的发展变化。


什么样的展览算好展览,什么样的博物馆算好的博物馆,这其实无需更多指标的界定,它只存在于每个观众的感性认识中……



(注:本文为网友投稿,作者:赵多多;

如需转载,请和我们联系授权。)



探 馆 笔 记 栏 目 系 列 :


2016探馆笔记Vol.1:洛阳之行

2016探馆笔记Vol.2:这里随处可遇大大小小的博物馆

2016探馆笔记Vol.3:这是一座有情感的美术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