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在手天下我有?缺了它也不行!
如果说春秋时期的历史像淙淙流淌的小溪,水流偶尔打个旋儿却不影响整体的平静,那么战国时期的历史则风云突变,好像暗礁密布的险滩。惊涛骇浪一个接着一个。驾驶着国家之舟的各国君主们,稍一个不注意,便会撞上暗礁或被巨浪打倒,落得个船毁人亡的惨剧。
而这个惨烈的“战国时期”从哪一年开始,目前有多种说法。比较能令人接受的是三种:公元前476年(《史记·六国年表》从这一年开始)、公元前468年(与记载春秋史事的《左传》相衔接)和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
战国七雄形势图
在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大小战争不断。从公元前476年,到秦统一中国的前221年,这255年中,共发生大小战争230次。天下从西周、春秋时期的成百上千个小封国,整合为七个大国和大国夹缝中的几个小国,国际竞争一下子变得残酷起来。各类资源的不断集中,使得各国间的战争规模和烈度也急剧上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指挥和管理本国的军队,使得将士们服从自己的命令,成为每个国君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而今天为您带来的,就是一件与军队管理有关的文物——虎符。
战国 秦杜虎符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图:《秦兵器及虎符选介》)
这件秦杜虎符,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北沈家桥村,1978年由社员杨东峰“上交国家”。它长9.5厘米,高4.4厘米,作行走的猛虎状。虎背上有错金铭文9行40字:
“兵甲之符。右才(现在写作“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现在写作“毋”)会符,行殹(现在写作“也”)。”
意思是说:这个虎符是调兵所用,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这个地方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成功调动。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直接调兵,不必苦等君王的右符了。
器物上的铭文是在虎身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形成,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规整挺秀。
虎符, 是古代君主授予大臣和将军们兵权,准许他们调兵遣将的信物,是古代符契档案的一种,反映了古代“发兵用符”的制度。
虎符多用铜铸成虎形,虎背上有铭文,从中间分为两半。
正如秦杜虎符上的铭文所写,虎符右半留存中央,左半发授给统兵的将帅或地方长官。需要调兵遣将时,则必须由使臣拿着留在君主处的右半个虎符,和存在将帅或地方官手里的左半个虎符合在一起,方能生效调兵。现存的秦杜虎符只有左半个,厚0.7厘米。右半个不知失落何方。
杜虎符的背面
这枚虎符还有两个“兄弟”。它们都是秦国(秦代)虎符,一件名为新郪(音“七”)虎符,另一件名为“阳陵虎符”。
新郪虎符通长8.8厘米,重95克。模铸,呈伏虎形,前后脚平蹲,头前伸,耳上竖,尾上卷。虎背上有错银铭文39字:“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在)新郪。凡兴士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母(毋)会符,行殹(也)。”铭文的含义与杜虎符大同小异。
新郪虎符目前被私人收藏在法国,这是新郪虎符的拓片
阳陵虎符也呈卧虎状,高3.14厘米,长8.9厘米,虎形,左右两半均存。两半的虎背上各有12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铭文中出现“皇帝”二字,应是秦始皇称帝以后制作的。
秦 阳陵虎符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连年不断,各国的军队调动十分频繁,军事组织和军事制度也越来越完备。各国国君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就通过发兵用符的制度,把军权直接抓在手里。虎符实际成了军队指挥权的象征。《史记·信陵君传》就记述了一个关于虎符的惊险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7年,秦国军队围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情急之下,赵国向邻近的魏国求助。当时的魏国国君闻讯,派出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雄赳赳地去营救赵国。
然而大军还没有走出魏国国境,秦国人就知道了这个消息,派使者来恐吓魏王:“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赵国马上就是我秦国的了。我灭了赵国以后,谁帮过赵国我打谁。
魏王被吓住了,命令晋鄙在两国边境处停下,名为救赵,实为观望形势,争做一棵称职的墙头草。
魏国的宰相信陵君急于援救赵国,劝了魏王好半天,魏王就是不听。信陵君无奈,只好决心与赵国共存亡,率领自己的门客家奴好几百人,浩浩荡荡排好队,准备出发去秦国军营,主动送死。
在这悲壮的时刻,只有一名叫侯嬴的门客大大咧咧甩出一句:“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你想死就去死吧,我祝你一路走好,就不跟你去了哈。
信陵君越想越不对劲:我平时对侯嬴也不薄啊,今天咋这态度呢?莫非有两全其美的妙计?便返回向侯嬴求教。侯嬴与信陵君咬咬耳朵,告诉信陵君一条妙计。
依着侯嬴的计策,信陵君找到了魏王宠爱的妃子——如姬。
如姬虽然嫁在魏国,但娘家是赵国,之前如姬的父亲被人所杀,信陵君还帮助如姬找到了杀人犯,有大恩于如姬。这次,如姬听闻祖国有难,又是信陵君相求,当然愿意帮忙。
信陵君告诉她,魏王常常把晋鄙的兵符放在床头。你经常和魏王睡觉,能不能找个机会,替我把兵符偷过来?
如姬爽快地答应了,趁着和魏王睡觉的工夫,把兵符偷到手,交给信陵君。(看看看,公事和私事一定要分开!)
信陵君拿着兵符,带着自己的几个卫士,赶到魏国边境晋鄙的驻军处,要求合符,出兵救赵。晋鄙看着两半严丝合缝的虎符,非常纳闷,道:“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调兵十万这么重大的事情,就你一个人单枪匹马来通知我。虽然有兵符,我咋觉得这么可疑?
信陵君一看大事不好,赶快命令卫士:上!卫士中一个名叫朱亥的大力士,从怀中掏出一把40斤重的大铁锤,一榔头把晋鄙敲死了。
这下,十万大军只能听从信陵君的指挥,去援救赵国。晋鄙的军队还是实力很强大的,成功击退了秦国的军队。
赵王对信陵君感恩戴德,带着赵国的著名政治家平原君,亲自到边境上接见了信陵君,又设宴款待这位救了赵国的功臣。还在赵国境内给信陵君准备了一块土地,作为信陵君的封邑。
而魏王对信陵君却怒火冲天:你你你你唆使我老婆偷了我的兵符不说,还一锤子敲死了我的爱将!
而信陵君也知道,自己做下的这件事,虽然结果是好的,但过程中有许多违法乱纪之处。因此不敢面对魏王,遂留在赵国,十几年之后才回到魏国去。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新版“看展览”APP上线啦!
更及时、更全面的展讯
正在那里等你!
长按二维码下载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