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再次发声:农家乐审美这个锅,朕不背!
据说,今年时尚界四大流行趋势,洪七公的发型、赵四的西装、光头强的裤子……
最后,还有一个重头,那便是——乾隆的鞋。这鞋的火热程度甚至不低于达康书记的同款保温杯。
但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不论这位潮流领导者的鞋热议度有多高,比起他的“农家乐审美瓷器”,终还是逊色一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词便像被印在了乾隆的额头上,挥之不去。很多人一看到他,便想到农家乐审美,而一想到农家乐审美就想笑。
▲清乾隆 各种釉彩大瓶
特别是再把上图这种乾隆瓷器和他爹雍正的素雅之作对比一下,那么乡村非主流气息瞬间×10086:
▲清雍正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然而在爆笑之余,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如图所示的疑惑:
乾隆的这种审美品味,究竟来源于谁呢?
现在,虽然我们无法面见乾隆皇帝,就审美问题与他展开深度对谈,但在清宫的《乾隆记事档》中,还遗留着乾隆皇帝下令烧造瓷器的记载,可以从中窥见这位帝王对瓷器的喜好。
乾隆二年:“传旨:……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上花样甚好,再烧造些;再照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上花样,将小盒亦烧造些。”
▲瓷胎洋彩黄地洋花方瓶
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将洋彩百禄双耳尊一件并青花白地盖碗一件,此二件照样烧造不要耳子。”
乾隆七年:“八月唐英将洋漆收小翠地锦上添花冬青玲珑夹首花瓶等六十九件持进,交太监高玉呈览。奉旨:着照青花白地里外穿枝莲膳碗大小款式,其花样照锦上添花山水汤碗花样烧造。九月初十日,……太监高玉交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四周画山水碗样做杯、盘。”
▲瓷胎洋彩瑞芝洋花蝉纹尊
乾隆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烧造得,洋彩红地锦上添莲花挂瓶大小二对、洋彩黄地锦上添莲花小挂瓶一对、青莲花白地双管尊一件。”
……
有没有发现,乾隆喜欢烧造的一类花花绿绿的农家乐瓷器,名字里都充斥着“洋彩”“洋花”等洋味儿词汇呢?据乾隆朝前期的督陶官唐英解释,“洋彩”还真不是随便一件花哨瓷器就能叫的。
▲瓷胎洋彩人物胆瓶
洋彩瓷器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 使用西洋明暗光点装饰图案和表现圆状物体。
2. 花卉叶纹上大多以白料渲染,表现出枝叶的光影。
3. 人物纹饰明显采用了西洋明暗阴影透视技法。
4. 纹饰上应用西洋花卉蔓草题材。
看了这些标准,小编真是万万没想到:生活在18世纪的乾隆皇帝,竟然和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一样追捧欧美风,还是一个喜好西方艺术的fashion boy!
那么,18世纪西方世界流行的装饰风格——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又是什么样的呢?
▲巴洛克时期西班牙纺织品
▲巴洛克时期女装
▲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 洛可可风格
与乾隆洋彩瓷器的风格有没有很像?有没有很像?原来,乾隆朝瓷器的审美,以当时的眼光看,不仅不俗,还与全世界的时代潮流保持着相当一致的步调呢。
那么问题来了:
是谁把欧美风吹进了乾隆皇帝的心房呢?
这就牵涉到长期居住在清宫中的一批外国人——
传教士
从15、16世纪开始,随着西方殖民国家的海外扩张,西方传教士也来到了中国,在传教的同时,带来了西方的科学与艺术。
对待这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歪果仁,清代统治者的基本原则是“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乾隆时期也是如此,你身怀专业技术,可以留在宫廷为我服务,但若想对我大清国进行宗教渗透,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等制作的浑天仪,现藏故宫博物院
因此,这些传教士在清宫中被分配了各种各样的差事:懂天文的去编历书,搞地理的去画地图,原先是钟表匠的正好去做钟表(总之就是不让你有空传教)……而会画画的一批传教士,则被安置在紫禁城内的画院。
▲郎世宁画像
传教士画家中最著名的一位,当属郎世宁。郎世宁是意大利传教士,在中国历经康、雍、乾三代,从事绘画活动长达51年之久。
他将西方油画技法与中国的毛笔绘画传统结合,开创了一种折中的画风,还将绘画技艺传授于十余位徒弟,在清宫院画中形成了颇具影响的一派。公元1766年郎世宁去世时,乾隆皇帝还特意下旨,拨给内务府300两银子,用于料理郎世宁的丧事。
▲我们熟悉的这幅乾隆画像,就出自郎世宁之手哟
但并不是所有的西洋画家们都有郎世宁这样的福气。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与造办处的工匠合作,绘制器物上的画样,也会直接用珐琅料在玻璃器、铜器以及瓷器上绘画。
那么问题又来了:富丽堂皇的巴洛克艺术和甜美少女风的洛可可艺术,到了中国,为啥秒变农家乐代表作了呢?这还是与传教士脱不了干系。
首先必须承认,传教士画家的整体绘画水平并不很高(传教士内心OS:如果画技很高在国内早就出名了还漂洋过海到中国当传教士干嘛?!),可能没有准确地把握到巴洛克和洛可可式艺术的精髓,这才导致了乾隆朝部分瓷器的惨痛效果。
▲清乾隆洋彩锦上添花有盖痰盂
更有传教士对每天伺候皇帝的工作深感厌烦,故意画得很差(兄台,勇气可嘉)。传教士马国贤在给友人的信中就提到:“我们从早到晚和一些堕落的人在一起,于是藉口我们不曾学会这种工艺,而且也下决心不想知道这些技法。我们画得糟透了,皇帝看了便说‘够了’,因此便从艺奴的状况中解脱出来。”
▲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
即便如此,与中国艺术画风迥异的西洋艺术,还是将乾隆皇帝深深吸引。无论是郎世宁的宫廷画作、色彩缤纷的洋彩瓷器,还是传教士们进献或参与制造的机械钟表、望远镜等各类仪器,乾隆皇帝都非常喜爱。
豪华的巴洛克风和繁复的洛可可风,更是与乾隆皇帝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性格十分合拍。
▲清乾隆 铜镀金花瓶式表
见到皇帝如此,清宫中的中国画家、画匠也纷纷投其所好,向传教士讨教西洋绘画术。因此,这些装饰风格与西方同时期艺术风格颇为相似的器物,迅速地在清宫中流行开来,形成了乾隆时期工艺品的一种特殊风气。
换句话讲,与其说乾隆皇帝的审美是农家乐式,不如说他被传教士带来的二手欧美风给坑了。生活在18世纪的画家们哪里会想到,他们心目中的时髦艺术,会在三个世纪之后变成“俗”的象征呢?
而事实上,乾隆也不是这种二手欧美风的唯一“受害者”。
如果把历史摊得更开一些、眼光更全面一些,你就会发现:其实被称为“农家乐审美”的乾隆,也有很多小清新的东西,而众人心中高洁、素雅的雍正瓷器,也有很多能闪瞎你的眼睛。这一点,本公正无私的平台早已有文章为乾隆平反:
最后,让我们再次倾听一下18世纪潮流型男乾隆皇帝发自肺腑的声音: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摩苏尔博物馆惨遭毒手的文物,真的都是复制品?too simple,too naive!
新版“看展览”APP上线啦!
更及时、更全面的展讯
正在那里等你!
长按二维码下载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