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无聊的深夜思考题,你能答出几道?
夜深人静,最为致命。
黑夜中,你是否曾思考过一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让你一瞬间觉得自己怎么会这么有文化的问题?
比如小编小时候临睡前就经常会想:人死了之后到底会去哪儿?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之外是什么?(虽然现在想最多的是:明天早上吃啥?明天中饭吃啥?要不要配杯奶茶?)
近日,这条看似日常的吐槽博就引起了无数吃瓜群众的共鸣。
甚至还有人整理了评论转发,生成了巨无霸豪华版“史上最无聊的深夜思考题”。
来源:微博用户@核仁布朗尼
小编本着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呕心沥血梳理了一些与平台气质比较相符的学(wú)术(liáo)问题,希望可以解救熬夜党于水火之中。
“午门,打一个动作。”
“砍头!”
受电视剧的影响,也许很多人会给出同样的答案,但其实这真的是个很大的误解。(第一个想出午门斩首的朋友是哪位?拉出去斩了!)
根据《明史》和《情史》的记载,午门是皇帝颁布诏书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大军凯旋时也会在午门举行隆重的受俘礼,何况午门的前广场左边临太庙,右边近社稷坛,这么神圣的地方,用来斩首显然是不太科学的。
而且,明代以前根本没有午门这个称呼,所以一些唐宋背景的电视剧里如果出现“拖出午门斩首”这句经典台词,请大家记住编剧是哪位。
《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就是说斩首要在街市,然后扔在那里告诫百姓:看看,你们要是犯罪,就是这个下场。
后来的刑场,基本也延续了这个套路。明代刑场设在西四,清代刑场则更为有名——菜市口。
不过午门有时确实会用来实施一些刑罚,比如大臣触怒了皇帝,就会在午门外被“打屁屁”,《明史》提到过一件事:公元1519年,朱厚照想到江南办个选秀节目,大臣们纷纷劝阻,皇帝一怒之下,下旨“廷杖百余人”,有11个直接被打死。这种事情时有发生,“推出午门”这四个字,对于大臣们来说,便成了一个可怕的词汇。
这或许便是后世以讹传讹、造成误解的原因吧。
在古代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更没有二十四小时wifi的生活环境中,患近视的可能性比起现代来讲显然是小很多很多的。但几率小不代表没有,而这些人在眼镜出现以前,似乎也就只能……自认倒霉。
比如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中便提到:欧阳文忠近视,读书很困难,于是只能另寻他法,让人家读给他听。
明代时,眼镜的出现解救了很多人。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
叆叇即为眼镜的别称。
明·仇英《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
明永历年间仇英绘《南都繁会景物图卷》详细描绘了明朝永乐年间南京城内市民生活的情景。右下角“兑换金珠”招牌下的老大爷便带了一幅时髦的眼镜。
清乾隆年间,我国已能生产眼镜,清代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便感叹:眼镜业发展迅速,几十年前才几家,现在却已经翻了好多倍。
另外,他还提到了一件有趣的事:“眼镜以十二辰编号.从亥逆数,由浅入深。”说明清代眼镜的深浅标度,是根据子丑寅卯十二地支来划分的。
灯红酒绿一词,最早出现在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玉生)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
但这并不是作者强迫症发作,为了与红对应而瞎写的,在古代,绿酒还未入选原谅套餐,有不少诗人都喝过。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晋代陶渊明《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唐代杜甫《独酌成诗》
“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
——北宋晏殊的《清平乐》
“红颜薄命空流水,绿酒多情似故人。”
——明代王稚登《新春感事》
"白玉瓶装绿液浆,好酒应留与人尝。”
——清末王迥 《酒趣》
虽然有说法根据《释名》中所载:绿,浏(清澈透明)也,认为诗中“绿酒”应该是指清澈透明的好酒,但确为绿色的酒也是有的。
古代的酒酿,比较粗糙,没有炸煮的过程,便会有一些碎渣浮在面上,古人把这种酒称为“浊酒”。这种渣滓时间长了之后便会变成淡绿色的糟沫,外观如“浮蚁”,也称为“绿蚁”。虽然听上去似乎令人没有什么食欲,但据古人们的口述,味道似乎还不错。
另外,酒曲也会影响酒的颜色。《易牙遗意》中载:“建昌红酒、红白酒药,橘皮、沉香、木香、檀香可入酒,皆取其香,红麹入酒取其色,地黄黄精入酒取其补益也。”所以若是酿酒的过程中加入了绿色的成分,也很有可能酿出绿酒。
虽然小编是个爱岗敬业的好青年,从来不玩王者农药,无法从游戏角度给予答案,但小编可以从历史、文学与生物的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西游记》中,二郎神杨戬的狗——哮天犬出现过两回,第一次是第六回:孙悟空“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咬了一口,又扯了一跤”)。
第二次是第六十三回“那怪急铩翅,掠到边前,要咬二郎;半腰里才伸出一个头来,被那头细犬,撺上去,汪的一口,把头血淋淋的咬将下来。”“他被细犬咬了头,必定是多死少生。”
这两次出现,都点明了哮天犬的品种:细犬。
细犬
中国细犬,又叫细犬。是中国古老的狩猎犬种,主要分为山东细犬和陕西细犬两大类。细犬的头部又尖又细,颜色有黑,白,棕,花等。身体细长,从头部到四肢,几乎没有一丝多余的赘肉,非常善于奔跑。
清·艾启蒙《十骏犬图册》之雪爪庐
马蹄的外面一圈是硬角质层,相当于人类的指甲。
马在路上行走、奔跑久了,指甲便会磨损,一旦磨损严重或者被路上的尖锐物劈开,马便无法正常行走,和人的脚指甲裂了是同样的道理,因此马蹄铁是很必须的。
由于指甲里面没有任何神经和血管,所以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不疼的,差不多是给马做了修了一次指甲的感觉。
但是如果人的技术不到位弄疼了它或者不小心碰到了一匹坚持素颜的倔强马,那被踢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麝香一向是宫斗剧中的大杀器,看过《甄嬛传》的朋友应该对这个情节印象深刻:皇帝为了令华妃无法受孕、赐予她含了麝香的欢宜香。
麝香有开窍醒神、解毒的作用,能增加子宫收缩的频率、速度、力度,用麝香使人流产,有一定道理,但需要相当大的剂量才能发生作用。因此,宫廷剧中在孕妇房内放一点麝香便能导致流产的剧情是含有夸大成分的。
或许是受电视剧影响,现在,很多香水中的“麝香”成分,令许多姑娘对其望而却步。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小别离》中也有这么一个桥段:小宇给后妈买香水赔礼道歉,可惜后妈《甄嬛传》看多了,以为小宇想利用香水中的麝香成分令她流产,导致两人的矛盾更加升级。
其实,早在19世纪晚期之后,天然麝香就开始渐渐为人工合成的麝香所替代,到如今,麝香几乎都是人工合成的了,现在香水中几乎也都放的是人工麝香。如果你能买到一瓶有天然麝香的香水,那你真的是白富美了……
但香水有很多种,化学成分不同,姑娘们还是不要使用成分不明确的三无香水为好,孕妇更是要慎用。
古罗马的厕所很像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公共厕所,大家排排坐,今天你是便秘还是拉稀,一览无余。
17世纪的欧洲城市,屎尿都用夜壶盛着,第二天直接从窗户倒到大街上。
欧洲城堡的厕所是安在塔楼里的,贵族管它叫“更衣室”(wardrobe),在塔楼顶层挖个洞,便便们直接掉进护城河,美丽的泰晤士河更曾是伦敦人的便便池。
擦屁股问题上,相比中国人日本人用硬硬的厕筹,古罗马人要温柔很多。木棍上头包裹一层软布,厕所里有专门的水槽,擦之前把软布头在水里打湿,擦完丢掉软布,木棍可以接着用。
15世纪的英国贵族则用新鲜的鲑鱼肉片擦屁股,据说有除臭和消除痔疮的作用。顺便提一句,鲑鱼,另一个名字就是三!文!鱼!
法国皇室则节省很多,用的是麻绳。一根麻绳从房梁而降,上完厕所,把绳子从两腿中间穿过,前后拉拽。据说,这根绳子是共用的,国王用完王后用,王后用完宠臣用。一根绳子,常年不换。
说完外国,再看看我国古代的厕所。
中国厕所的历史非常悠久,5000年前就有了。先民们在房子外挖一个坑,等满了,用土填埋。秦汉时期,聪明的先祖们发明了猪圈厕所。人在上面排泄,猪在下面吃……
汉朝初年,已经有男女公厕了。河南商丘芒砀山汉墓中发现了一个厕所,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水冲坐式厕所。
到了西晋,王室和富人家的厕所华丽到了浮夸的地步。
比如石崇家的厕所有十几位美女服侍,厕所内异香扑鼻,还配有蚊帐大床被褥。前来拜访石崇的刘寔想上厕所,结果给硬生生吓出来了,以为走进了石崇的卧室。
如果说麝香是宫斗剧的必备杀器,那鹤顶红大概就是古装剧中各路奸险小人的旅行常备,你要没有鹤顶红,还好意思叫坏人?比如暑期必备《还珠格格》中可怜的香妃就是被太后一瓶鹤顶红赐死,虽然最后很扯地被蝴蝶救了回来。
但鹤顶红真的是丹顶鹤的顶做的吗?
其实丹顶鹤的鹤顶真的没什么毒性(丹顶鹤:无辜如我),鹤顶红其实是不纯净的砒霜:红信石。因为呈红色,所以被称为鹤顶红。
电影《夜宴》中有个桥段:章子怡饰演的皇后去三无药贩那里买了份号称由辽东鹤顶红和漠北黑蝎子制成的剧毒,然后为了杀人灭口,又给了小贩一包砒霜作“报酬”。
死得一脸懵逼的小贩估计很无语:娘娘,您自己有砒霜,直接去毒死那人不就行了吗?我招谁惹谁了???都说没文化害死人,您这没文化为什么是害死别人?
据编辑部某维他柠檬茶忠实爱好者证实:维他柠檬茶茶味比较纯正,没有过多的糖分,冰过之后饮用口味更佳,但对于甜味爱好者来说,可能偏苦。
最最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比较便宜。
怎么坐腰才不会疼?
这个问题,是整个编辑部久坐成疾的小编们疯狂想找寻到答案的一个问题,但苦于小编找寻到的答案都是这种:
1、多起来走走(有那时间,我还需要问这个问题吗?)
2、腰后垫个抱枕(已经垫了)
3、多喝热水(嗯……你牛)
所以在其他小编的热(fēng)心(kuáng)劝(ōu)说(dǎ)下,特在此无奖征集答案!顺便再替他们询问一下:怎么提高智商?(缩小字体绝对不是因为怂)
你深夜的时候会思考什么问题呢?
在评论里提问吧,
说不定会得到解答哦!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新版“看展览”APP上线啦!
更及时、更全面的展讯
正在那里等你!
长按二维码下载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