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9.5,这部历时3年打造的国产纪录片,吊打99%所谓的历史剧
执古之道
御今之有
河西走廊
公元前139年,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宫廷侍卫,
从汉武帝手中,
接过沉甸甸的符节。
他内心有些激动,又有些不安,
此去西行,
前路都无可预知。
但既然自甘前往,
那就要无所畏惧。
叩首,行礼完毕,
他带着使团向西而行。
马车在荒漠上走出了一条印记,
也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中,
走出了一条印记······
那时的西汉帝国,
已经饱受匈奴的威胁十几年,
年轻的汉武帝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于是公开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寻找大月氏(zhī)国,
联手对敌,赶走匈奴。
这个叫张骞的人站了出来,
勇敢肩负起重任,
走上征途。
此年,他27岁。
从长安出发,
穿过扁都口,
便是河西走廊,
他们开始走上了匈奴的地界。
一路上,
除了海洋之外,
这个星球上的其他地貌,
皆在此可见,
戈壁,沙漠,冰川,河流······
尽管山河宏伟壮丽,
可是对于长期生活在
富庶平原的张骞来说,
依旧感到重重的压力。
然而艰险才刚刚开始,
走了不到一段路,
他们就遇上了匈奴骑兵,
在得知他们要越过匈奴前往月氏后,
匈奴单于大怒,
直接扣住了张骞。
这一扣,就是十年,
期间,匈奴给张骞娶妻、工作。
看似归顺的张骞,
内心并不忘自己的使命。
一次趁着匈奴人大意,
他带着随从向西狂奔,
终于找到了大月氏。
可是时间已经过去十年,
大月氏已无意与匈奴为敌,
本想回到长安的张骞,
又在归途中,
被匈奴所扣,
押回到妻子身边。
一日汉臣终身汉臣的心,
始终不变,
张骞等待着时机,
终于在又三年后,
逃回了长安。
这一次,
他带着自己善良的匈奴妻子。
当年走出长安城时还是翩翩公子,
而今归来已年近不惑,
13年光阴在他脸上划下沧桑。
虽然说服月氏失败,
可是带回了大量西域信息的张骞,
还是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
这就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13年的传奇,
穿越了长长的河西走廊,
为汉帝国拓宽了眼界,
也为后来的外交、军事打下了基础。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汉唐之风消散,
声声驼铃淹没在人喊马嘶之中。
中原和大漠的主人均换了又换,
唯独那条河西走廊不变,
静静守护在这里,
沟通着东西方文明。
身为中国人的我们,
为河西走廊感到骄傲,
身为甘肃人的制片人李东珅,
更为此感到骄傲。
2012年,在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出品支持下,李东坤的团队承制了这部系列纪录片,把镜头对准河西走廊,为我们讲述2000多年间,在这里发生的故事。
纪录片以时间为顺序,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分别介绍河西走廊。
原本枯燥如教科书的内容,
却因为不一样的讲述技巧,
刷新了观众对国产纪录片的印象。
豆瓣评分9.5,
看哭的人,
不在少数。
与以往纪录片的讲述形式不同,《河西走廊》不再以主持人或学者采访的方式展现,而是采用了场景再现的方法。
运用紧张的情节,激烈的悬念,加上摄影和特技等,犹如电影一般,把历史故事呈现出来,甚至有媒称它为“标齐电影水准的国产纪录片”。
片中的情节和故事,需要靠想象来扩充,但想象绝非凭空而来。
团队在拍摄前,就花了1年多的时间进行学术研究。最终,20多位学者研究了约43万字的学术本,作为记录片情节扩充的基础。
人物,服装,兵器,交通用具,
就连片中出现的小语种等,
也是经过学者反复推敲后,
才呈现出来,
绝对不因镜头出现太少就胡乱写。
最精彩的,就是对于人物情感的推敲和想象。
如第一集中,张骞同匈奴妻子的感情,史书寥寥几笔的记载,却不能淹没这位伟大善良女性的功劳。
恰到好处的想象和渲染,把这位女性的坚强、隐忍呈现给观众。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有血有肉的身边人,而非冰冷的书中人物。
为了再现这些人物和场景,
团队辗转国内10个影视基地,
拍摄了200多场情景;
涉及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50多个,
动用群众演员近千人次。
相较起现在的国产片,
这部片子显得十足严谨。
除了内容备受好评之外,
片中的摄影和音乐也值得一品。
虽然是本土故事,
团队却希望把它与国际接轨,
他们请来了BBC摄影师
和美国摄影师拍摄。
大量的延时摄影、航拍、中长焦镜头,
完美地展现了
河西走廊雄起瑰丽的风光。
片头几乎所有画面,
随手截一帧,
都能作为屏保。
主题音乐《河西走廊之梦》,
则是由希腊音乐家雅尼创作。
雅尼对音乐的定位是,
不要用中国音乐,
但要有中国味道。
既要让中国人懂,
也要让西方人懂。
他选择了用都都克笛,
让这种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
来体现东西方古老文明的苍凉感。
整部影片拍摄下来,
前后共用了3年时间。
在凤凰网上线7天,
流量就远远超过此前的《舌尖2》。
一集集翻越过历史,
汉、唐、元、明、清·····
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
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民族心。
现今的河西走廊不仅是地理概念,
更是中华文化和使命的代表。
东西方各类商品在此交换,
各类思想在此交融。
正是有了一代代先人们的创造,
才使得这片土地,
包容,博大,生生不息。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每一粒尘沙都在告诉我们:
凡是图强进取的朝代,
必定会善用河西走廊,
进而引领其进入黄金时代。
《道德经》也说,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149aeq60r&width=500&height=375&auto=0
河西走廊上的风又吹绿了草原,
历史在这里轮回,
悲伤、喜悦继续上演,
代代中国人的中国梦,
也在延续……
- END -
(图片来源《河西走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