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昨日红花今又开,似是故人来

赵多多 博物馆丨看展览 2019-12-25

惊喜、惊讶、惊艳……这些都是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带给我的观展感受,以至于离开展馆的那刻,我不时回头,生怕展厅外纷繁复杂的世界,冲淡这样一场美妙的观展经历。


湖南省博物馆


经过五年蛰伏的湖南省博物馆,不仅带着“鼎盛洞天”的新馆全新亮相,也将2003年版的“马王堆汉墓陈列”进行了改版升级:在展厅面积、文物数量、陈列内容,还有展览的艺术表现、科技介入、观众互动等诸环节,均有显著变化。


这一方面归功于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科技进步,众多新手段的介入,无疑丰盈着展览的艺术表现,扩展着人类展现想象的边界;


另一方面,参展文物的选择、文物解读方式的多样、展厅空间的营造,无不体现着40多年来马王堆汉墓研究在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以及近些年国内博物馆展览理念的更新,因为任何一场好展览都离不开幕后学术研究的支撑。



整个展览在5000余平方米的三层展厅空间中,始终以马王堆汉墓的主人——轪侯利苍一家的生活为主线。


而主线贯穿之下的单元构建则各有侧重:


第一单元“惊世发掘”开宗明义地将马王堆汉墓考古发现作为整个展览的背景,通过考古资料和文献,以相对理性的视角为观众讲述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情况及深远影响;


第二单元“生活与艺术”,则通过“千金之家”、“君幸食”、“衣被锦绣”三组文物的“群体性组合与陈列”,还原着轪侯一家衣食起居的方方面面;


第三单元“简帛典藏”,通过涉及天文地理、医学养生、历史哲学和阴阳五行的简帛,试图解读轪侯一家的文化素养与精神生活;


最后一个单元“永生之梦”,用T形帛画、墓坑还原、井椁、四重套棺和辛追遗体共同引领观众来了解轪侯家对于死后世界的想象。

 

从考古发掘到生前生活,再到棺椁埋葬、肉身不朽,三层展厅空间,在展线的串联下,层层递进,从肉身的由生向死,到考古发掘的由死而生,整个展览为我们呈现着汉代社会生死轮回间不灭的精神信仰,更在展览叙事性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了解马王堆汉墓所代表的汉初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以及在科技、思想、艺术等方面展现出的卓越成就。



一场展览在某种意义上,就像一个大型装置艺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外部环境、展馆建筑、展品选择、展厅空间都是这件艺术品表情达意的窗口。


此番升级后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俨然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不仅将博物馆建筑、文物、展厅和观众有机组合在了一起,更以其前卫、个性、丰富和充满活力的展览表现,引领着整个博物馆的内容与形式设计,乃至会在当下带动整个行业审美风格的转变。


总体设计陈列展示与建筑空间的完美契合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是湖南省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之一,此番展览升级的同时还伴随着场馆的改扩建工程,这就为建筑空间与展厅陈列空间相配合提供了可能。

 

博物馆的展厅陈列空间,大多情况下是一种标准化建设,缺少根据展览内容的个性化营造,这是博物馆在建设之初,为适应多样展览需求的“共性化”设计,但这样一来,无疑会在某些情况下,限制展厅中陈列展示形式的发挥,使“千馆一面”成为当前博物馆的通病。

 

那么,针对常设展览,博物馆能否在场馆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展览的内容和形式设计,让展馆建筑设计、展览内容设计和展厅形式设计同步进行,有效避免日后陈列形式与建筑空间矛盾的同时,也能让展厅形式设计中需要建筑空间允许和配合的陈列展示形式得以实施。


湖南省博物馆建筑剖面图

图片:弘博网 王雪君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共设计了三层展厅空间,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中的四个单元分置于三层:序厅、第一至第三单元、第四单元中的“T形帛画”位于展馆三楼,第四单元中的四重套棺位于二楼,而井椁和辛追夫人遗体位于一楼。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平面示意图

图片:弘博网 王雪君


其中,对于辛追墓墓坑进行的等比例复原贯穿了三层展厅空间,直观呈现墓坑情况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而位于一楼的井椁则正好处在整个新馆建筑的中心位置,这种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的场馆和展厅设计,突显着马王堆汉墓在湘博的代表性地位。辛追遗体的俯视陈列方式,无疑也是建筑空间设计伊始就已经考虑在内的展厅陈列方案。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览动线


辛追墓坑、辛追墓木椁、四重套棺、辛追遗体,这四个相连的展项,分置于三层,在建筑空间的营建下,最大限度地完成了展厅的形式设计。让观众在移步换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展厅空间构筑的巧妙,还能不断深入了解汉代人对宇宙空间和生死界限想象的认知。

 

这样一种将建筑、内容、形式有机结合的“总体设计”思路,对于当前新馆建设和改扩建频繁的博物馆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具启发性的尝试。好的博物馆建筑,不仅指外观的个性与艺术化,更是指建筑空间应该要满足陈列展示的个性化尝试,甚至是引领展览的形式设计。


“总体设计”的思路,应该会是下一阶段博物馆场馆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关注的问题。


组合故事文物组合下的空间叙事


历史类展览通常按时间线索展开线性叙事,同种、同类型文物之间往往缺少应有的组合与搭配,经常是“单一叙事”,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那些“故事性单薄”展品的吸引力,也使展厅空间缺少变化。


展览叙述语言的“单一”和“单调”,不仅使大量同质文物缺少面见观众的机会,更让博物馆展览的魅力大打折扣。



马王堆汉墓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包括700余件漆器、500多件丝织衣物、逾50篇的简帛文书和诡谲奇幻的彩棺帛画及辛追尸体,这些保存完好的墓葬结构及丰富的随葬品,无疑是对汉代生活方式、丧葬观念的完整呈现。


如何在尽可能多地呈现出土文物的同时,而又不致文物堆砌;如何通过文物之间的组合与搭配,还原与再现利苍一家的生活,都成为展览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变线性和平面叙事为空间叙事,通过对同种文物的“阵列式展示”与同类文物的组合、搭配,以及按照叙事意图摆放的展柜,使得在“生活与艺术”单元中,呈现出利苍一家生活的三个独立场域空间:“千金之家”、“君幸食”、“衣被锦绣”,而且每一个空间都在叙述着一个故事,最终共同支撑着对利苍一家形象的还原。


展览维度的增加,无疑会丰盈和充实文物的故事性与内涵,每一件按照叙事意图陈列组合的文物,都在它所处的空间序列上,讲述着属于它们的故事:


“冠人”俑引领下的奴婢俑群


“千金之家”中的室内陈设文物组


着衣女侍俑


“千金之家”中,左右两组墙面展柜中阵列式陈设着“财富文物”和“奴仆文物”,中间前面大展柜中的“歌舞奏乐俑文物组”,以及大展柜左右两侧分别放置着的辛追墓和利豨墓中的熏香文物,与中间后面大展柜里的一组室内陈设文物及两侧小展柜中的四个着衣女侍俑,共同为观众构筑着“千金之家”的奢华与精致。


墓主人仿佛正坐在这香气弥漫、歌舞升平、奴仆成群的空间中,享受着如同生前一般的繁华。


马王堆汉墓出土食材


辛追墓出土漆鼎、漆匕及墙面的食谱展示


分餐而食


“君幸食”部分,首先通过对食材、食器、食谱的集中展示,呈现出利苍一家的食物之丰、食器之美与食法之精,再现了轪侯家美食配美器的精致生活。


随后,又以空间正中的一组餐具、两组酒具和一组精美的漆耳杯为中心,及其左、右、后三方漆耳杯、漆卮、漆盘组成的阵列式文物组群,为观众营造出一处“分餐而食”的场景。


利豨墓出土双层六子锥画漆妆奁


辛追墓出土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


衣被锦绣展厅


“衣被锦绣”单元中,则整合了出土文物中的男女梳妆用具、各类织物面料及香囊、手套和款式各异的四季衣装等,让观众仿佛置身轪侯利苍家的衣帽间。


“君幸食”漆耳杯阵列式陈列


这样一种“类语境”的营建,通过对同种文物的阵列式、群体性呈现,加大了藏品的“出镜率”,也通过大场景的构筑烘托着展厅氛围,更在空间内实现了对文物历史原境与艺术语境的再创造。


这种“再创造”不同于“复原陈列”中对历史场景的简单还原与搭建,而是以一种更符合当代审美,同时又不摒弃原始语境的叙事空间,重构着历史。

 

尽管在博物馆展厅这一现代语境中所进行的感受、鉴赏与审美活动也许只是属于当下的,属于参观这个时刻的,但却不妨碍我们对过去生活的探寻与构筑。


递进解析展品解读的层级递进


博物馆的首要目的是教育,所以展览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展品信息和展览目的能否准确、清晰地传递给观众。


这不仅体现着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水平,还体现着博物馆解读、诠释与传递研究成果的能力,这些都是现代博物馆由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应该具备的能力。纵观整场展览,不难看出此次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在展品解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马王堆1、3号墓打破关系示意图


首先是对展品的基本信息,诸如用途、特点、价值和内涵,进行了简洁、客观而又清晰的表述。


其次,还通过图、表、画、照片及小贴士等辅助展板对众多文物组群和重点展品展开了基本信息之外的延伸,如展览一开始,为了让观众能够直观了解马王堆汉墓的墓葬结构与考古情况,并对汉代棺椁制度和丧葬制度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展览依照考古发掘流程对三座墓葬的结构进行了解剖,并引入考古地层学的知识,揭示了1号、3号墓之间的叠压打破关系。



辅助展板:怪兽弹瑟


黑地彩绘漆棺上的怪兽弹瑟


在随后的展示中,辛追墓套棺中众多怪兽弹奏乐器形象的运用,更是既生动、清晰而又不失准确。这些展品解读的“图示化”倾向,不仅适应着当下读图时代的需求,也是博物馆对学术研究成果凝练与概括能力的体现,更是博物馆日渐重视与观众沟通、交流的展现。


除此之外,为适应观众深入探析文物的需求和方便专业人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展览还借助二维码、手机APP、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手段,展开了更深层次的展品解读。


诸如展览中漆盘狸猫图案的动画展示、帛书《五星占》与《天文气象杂占》的虚拟球幕演示、马王堆简帛阅览区的触摸屏互动装置、T形帛画的局部分解视频,都在轻松愉悦中实现了展品信息的深层传递。


漆盘狸猫图案的动画展示


帛书《五星占》与《天文气象杂占》的虚拟球幕演示


《车马仪仗图》的展示陈列


文字的简洁明了、图示的清晰准确、多媒体信息手段的介入,让展品解读得以层层递进,从基本信息到发散性解读,扩展的绝不仅仅是展品的内涵和外延,还有博物馆展览的影响力。


观众与博物馆间的隔阂与距离感,在展品解读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得以消解。

 

视觉感受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的互动融合


好的展览内容是需要高度契合的形式设计成全的,某些基于内容基础上,但又超越于内容的形式设计,甚至会带动一场展览向“经典化”迈进。


展厅空间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在展厅整体色调的选用上,参照了汉代尚黑、黄、红的特点,展题背板、展台底衬、展板无一例外都是黑、黄、红三色,这就在整体氛围的营造上吻合了马王堆汉墓的时代特征,并通过展厅整体色调的把握,给予了观众强烈而鲜明的时代认知。




辛追墓T形帛画


展览的形式设计在尊重历史传统的同时,也不忘尊重展品的个性化特征,甚至还在形式设计中引入了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方式。


诸如根据文物的特征和展陈需要,量身定做了不同的展柜和众多个性化的展托,展品或平放、嵌入、悬挂,或以阵列式的文物组出现,或以独立展柜形式亮相,展托的选用也与展品的功能表现相结合,充满着个性化色彩。


围绕展品的辅助设计,更在简洁明快而又不失现代感中,凸显着展品最具特色的一面。


辛追墓出土黑地彩绘漆棺上的神怪图案


再者,由于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漆木器、丝织品等对光线非常敏感的文物,所以展厅整体光线偏暗,再配以黑、红色的展览色调,显得庄重典雅。


除此之外,还在形式设计中加入了许多极具舞台效果的灯光设计,尤以“千金之家”部分对于“歌舞奏乐俑文物组”的展现令人难忘。




歌舞奏乐俑文物组


歌舞奏乐佣文物组集合了三件呈现跪姿的歌佣,四件身着短褂长裙、体态轻盈的舞佣和五件奏乐俑,他们是汉代贵族宾客宴饮的助兴奴婢,神态中却看不出一丝歌舞笙箫的欢快。


但展览,却用极具舞台效果的灯光,以一束又一束的追光灯渐次照亮他们,每一束追光灯的照亮,每一个人俑的渐次亮起,都仿佛给予了他们比生前更闪耀的亮相,这是现代博物馆赋予他们艺术生命意义上的重生。


那或平静、或悲戚,甚至是早已模糊的面庞,都让观众的心随着这忽明忽暗的舞台灯光颤动着。


那一个个闪烁着的俑影,唱着、弹着、吹着、舞动着的,不知是大汉的盛世伟业,是辛追的生前荣耀,还是此刻,他们只为自己而唱……


辛追墓坑3Dmaping展示


辛追墓墓坑等比例复原部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影像展示,更是通过声、光、电赋予了展览视觉冲击力。


影像采用了3Dmaping 与墓坑空间相结合的艺术渲染手法,以辛追墓坑为背景板,投射以众多漆棺、T形帛画等文物中的元素,并配合楚文化中极具神秘色彩的背景音乐,实现了历史性、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统一,不仅勾勒出了汉代人想象中的宇宙空间和他们对永生之梦的追求,也让我们更加期待在未来的博物馆展览设计中,历史与现实、艺术与科技能够碰撞出更多精彩的火花。


辛追墓四重套棺


辛追墓井椁



展览的最后,当四周灯灭,所有的繁华幻化为漫天散落的星星时,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就在一切归于静寂的那刻打开了,辛追就躺在这世界与世界的交界处,等待着所有后世子孙的朝拜。


只是不知,这份现代人的狂热,对于她而言,到底是灵魂的温暖祥和还是不胜其扰的无奈。但我想,躺在那里的辛追夫人至少会为这样一场精彩的展览点赞吧。


转载自中国美术报,并获得授权

图片:湖南省博物馆、赵多多、拿破破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坐拥宝马香车,却还要徒步,惨还是朕惨!


轻松玩转汉代!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