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啥?李白也写过凡尔赛文学?

觅渡君 博物馆丨看展览 2021-02-28

最近这些天,几乎所有人都(被迫)上了一门“凡尔赛文学”课。


在掌握了“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问自答+第三人称视角”这三个(并不)简单的技巧之后,有网友发起了#凡尔赛文学模仿大赛#


大家一人一句,玩儿得不亦乐乎。

 


在这场“凡学”交流会中,有人提出如下(图)观点——



Emmmmm……如果这都能算“凡尔赛”,那古代可有不少“凡学大家”。


比如屈原,他在《离骚》中说: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这话就像是在发朋友圈“吐槽”:


屈原

好多女生都爱用“妖艳”来形容我,哎!我可太冤了。眉清目秀是父母给的,我又没化妆。而且我都不爱打扮,只是用荷花菱叶做成衣裳穿,再搭一些蕙草和茝兰,已经这么朴素了还要被说三道四,真是让人无语


还有李白,他一辈子没有打过工,整日游山玩水喝酒却也不差钱,因为他是个正儿八经的富二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翻译一下就是说:


李白

小时候见识少,不知道月亮叫月亮。只是看着它长得很像家里常用的白玉盘,然后就那么叫了。结果被人笑话了好一阵子,现在想起来都还有点不好意思呢……


听听听听,白玉盘在他家都是日常用具,哇塞不哇塞?

 

以及这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讲得凡尔赛一点应该是这样:


李白

最近对未来感到很迷茫,迷茫得都吃不下饭了。家里准备了清酒和一堆山珍海味,还用24K金的杯子跟和田玉的盘子装,花里胡哨的,看着更没胃口了……


再看他给粉丝汪伦的“To签”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根本就是在说:


李白

好烦啊,原本是私人行程,想要低调一点,也提前说了不要应援,不要礼物,心意我都收到了,可他非要给我开什么欢送会,搞得兴师动众的,真的很抱歉给大家添麻烦了~


嗯,确认过眼神,是一位老凡尔赛了。

 

白居易也在《达哉乐天行》中秀过一波家产:

 

……起来与尔画生计,薄产处置有后先。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都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半与尔充衣食费,半与吾供酒肉钱。吾今已年七十一,眼昏须白头风眩。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

他仿佛是在说:


白居易

最近在学理财,先后抛售了南坊和东都的几只地产股,还出手了一套房。赚的收益一半给媳妇儿买买买,一半自己喝酒吃肉。不过我今年都七十一了,真怕赚的这些钱花不完


必须得夸一句“凡力十足”。

 

虽然这几位都有拿得出手的“凡学”作品,但只有晏殊才能被称为“凡学鼻祖”。


晏殊虽然是平民出身,却写得一手贼有水平的炫富文。


前辈寇准的“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他看不上;李庆孙写的《富贵曲》他说人一副穷酸相,还说是真正的有钱人从来不会显摆什么金啊玉的。


那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


也是,普通人家都忙着打工赚钱呢,哪有心情和时间看这些景致?


晏元献公喜评诗,尝曰:“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人皆以为知言。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


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

放在今天的语境里,他几乎就是在说:


晏殊

那些发朋友圈爱提私人飞机、高定限量之类的人实在是太肤浅了;暗戳戳地露出四叶草(LV)、山茶花(CHANEL)的更心机一点;但高级的说法应该是——“哎~好羡慕那些白手起家的人啊,靠自己的努力做出一番事业真是太厉害了。那天跟老爸说我也想创业,老爸甩给我5个亿的启动资金,让我定个小目标,说先挣一个亿,我太难了嘤嘤嘤……”


不过在他之前,石崇、王恺和隋炀帝炫过的富都能写成“凡尔赛”的段子。


绿珠(石崇宠妾)

在别人家如厕完洗个手就好了,可在我们家还要洗脸换衣服才给出来,麻烦得不得了,而且一群人在外面等着实在是太有压力了。


♡ 石崇

石崇:嗐,我这不是为了大家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嘛!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

——《世说新语·王敦如厕》


石崇

话说前些日子皇帝跟我说,有人送了他一种叫做火浣布的衣料,很是稀罕。后来他穿着来我家做客(显摆),我抬眼一看——不是吧?这不是我家下人穿的那种衣服吗?原来那种布料叫这个名字啊,学到了学到了


石崇和王恺曾以奢靡相比,这俩人的所作所为也可以换成凡尔赛式的表达。


王恺

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没味道的水啊,我家的锅都是用糖水洗的,我还以为所有的水都是甜的呢!

♡ 石崇

石崇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以前都不知道柴草也能用来烧火,我一直以为家里人开灶做饭用的都是蜡烛


那隋炀帝又是怎么跟外国领导人进行一番“凡尔赛”式会谈的呢?


他是这么说的:


隋炀帝

不知道你们那儿都有些什么好玩的,反正我们这里没事儿就是听曲儿看戏,夜里灯火通明。只不过偶尔这样也就算了,年年月月都如此实在是太扰人清清净了


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丁丑,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达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

——《资治通鉴·隋纪》


前人“凡里凡气”的,后人也有样学样。


如果让元载发表一通凡尔赛讲话,他可能就会说:


元载

现在送礼物流行送胡椒的吗?我觉得那个味道太刺鼻了呀,朋友们送的胡椒多得家里都快装不下了,还害得我每天都要打好几十个喷嚏,真是搞不懂大家为什么要送这种东西


……籍其家,钟乳五百两,诏分赐中书、门下台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称是……

——《新唐书·元载传》


海上丝绸之路是唐代中外贸易的主通道,但经由海路进口的胡椒量有限,当时的贵族又很喜欢,所以价格很高。


公元777年,宰相元载因贪赃枉法被赐死,官府在查抄他的家产时搜出了800石(约等于64吨)胡椒。苏轼的“胡椒八百斛,流落知为谁?”就是在说这件事。


杨贵妃则会说:


杨玉环

现在的年轻人都好棒啊,告白、求婚的时候在地上、床上洒玫瑰真的经济实惠又浪漫。再看我家三郎,每次出个门儿都要让人在路上弄些龙脑、郁金。说了他好多遍这样太浪费了可就是不听,真不懂这些直男是怎么想的


旧时人主所行,黄门先以藉地,上悉命去之。

——《旧唐书·宣宗本纪》

青锦地衣红绣毯,尽铺龙脑郁金香。

——花蕊夫人《宫词》

《酉阳杂俎》中有载,龙脑香树源自婆利国、波斯国,因从海外带回且十分珍稀,人们又常将其和主宰大海的龙联系起来而得此名。


龙脑可食用、可入药,还可制香,唐玄宗曾赐予杨贵妃十枚“瑞龙脑”。

 

到了清代,知名富豪席氏陶氏、季振宜和内务府大臣荣禄的事迹也都能作为凡尔赛文学的素材来源——


席氏夫人

我发现我家老爷特别在心陶氏的话,比如那天他邀请陶氏来家里作客。陶氏只是随口提了一句说我家的地板像宫殿一样太大了,书房外的池塘里也少了点荷花。结果不到两个时辰,他就让人把地砖给换好了,还把池塘里种满了荷花。这速度,比让他给我买包都快

陶氏

有次路过“绝秀班”碰见一个戏子,跟他闲聊的时候得知他们平常的伙食不是很好。于是我包了他们一百场戏,准备天天请他们吃风鱼、火腿。可他们才吃了十来天就要走,我不明白,我帮他们改善生活了他们怎么还不乐意呢?


乾隆中江浙殷富至多……洞庭山富室尤多,席氏居首,而禾中王氏、江泾陶氏与之……一日陶至席所……席谓陶曰:“我所居有未尽善乎?”陶曰:“无他,惟大厅地砖,纵横数尺类行宫之物,书室窗外池塘,欠荷芰耳。”席默然。两时许,复邀过水榭,则已荷芰盈目,送客出厅事,地砖皆易为及尺矣……


偶至苏,阅绝秀班,优者厌其村老,戏曰:“尔好观,何不于家中演之?但日需风鱼、火腿方下箸耳。”是时戏价需二百金,陶归,遽定一百本,闭之厅事,使其自演,无人阅者。一日两餐,舍风鱼、火腿外无他物。十日后,诸伶大窘,乃谢过始罢禾中陶氏外……

——清 史料笔记《水窗春呓》


季振宜

我这人穿衣服不讲究,家里有那么几件裘皮大衣,可这东西容易掉毛还不好保存。有一年梅雨过后,我怕它们起霉沤烂了就让仆人拿出来晒晒,结果才拍没几下,就落了一地的紫貂毛、青狐毛、银鼠毛、金豹毛,足足有三寸厚,质量也太差了点


荣禄

怎么这么多人说我好看?可我明明长得那么普通,就常常自己搭配一些小饰物而已。还有啊,家里给我添置太多衣服了,还给编了号。可是每天都要换真的好麻烦啊


荣禄貂褂荣禄美风仪,容止秀整,衣裳杂佩皆极精好。每岁自十一月朔,迄次年之元夕,所服貂褂日易一袭,无重复者。其衣衩内标第几号,可知多矣……

——清 罗惇曧《宾退随笔》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对古人的话翻译一波,你觉得还有谁能成为今天的“凡尔赛文学家”呢?评论区里告诉我们吧~


参考资料:

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温翠芳《唐代的外来香药研究》

清孙静庵《栖霞阁野乘》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宋代:一朵花的命运

古代厕所中的另类文明史

汉服入门穿搭手册

古人奢侈行为大赏

这些古画细节,你注意到了吗?

一不小心把古画放大看,我发现……

30+部高分文博纪录片(内附观看地址)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扫码备注“进群”,即可加入交流群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