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9年连锁品牌陷倒闭风波,年逾七旬创办人:对不起所有员工、消费者、供应商……

戈壁奶茶 职业餐饮网 2022-12-30

文 | 职业餐饮网 旖旎

 

身为克莉丝汀的创办人,快30年的一个企业,我在这里非常痛心,也非常不舍,我在这里深深跟所有消费者、跟所有员工、所有的供应商、所有的我们的这个门店的一个房东说抱歉,因为我们没有把这个品牌照顾好。

——克莉丝汀创办人罗田安




昨日,年逾七旬克莉丝汀创办人罗田安,对着镜头说出了这段话。

而同一时间,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发出公告称:“我们将重新出发,8月1日恢复对外营业”。

这个29年的老牌蛋糕店,鼎盛时期1000多家直营门店,却在近几年反复被传“关门跑路”。而最近受“上海疫情”重创,更是一系列负面新闻接踵而至:

“总部大门紧闭、服务热线无人接听,顾客担心预付卡兑付……”

就在所有人觉得它真的“撑不住了”,要放弃的时候,昨天官方的一份公告和创办人的一段话,再次让我们看到这个老牌餐企的“坚持”,也感叹餐饮人的“不易”。

被传“总部紧闭、门店异常、预付卡兑换难”

克莉丝汀:向顾客致歉,门店将8月1日对外营业

克莉丝汀作为上海的老牌蛋糕店,可以说曾经是“风光无限”,但近10年,可以用“命途多舛”来形容。

因为“内讧”被传一年关店上百家,因为经营不善被传亏损2.07亿元,从当时的1000家店,现在已经不到300家。

而最近因为上海疫情影响,克莉丝汀又出现了一系列负面报道。

1、“总部紧闭、门店异常”,克莉丝汀被传彻底扛不住了

这一次的负面传言比每一次都“来势汹汹”,而且涉及多方面,不仅仅是大规模关店。

被传总部已人去楼空,400电话无人接听

有顾客反映,位于金沙江路33号的克莉丝汀总部,大楼门头处已有明显破损没有见到有工作人员出入。

顾客尝试拨打克莉丝汀的400客服电话,选择人工服务时始终会被转回上级菜单,选择卡券咨询、门店咨询的话,则会收到“分机忙线请稍后”的提示音。    

            

预付卡兑换有风险

上海部分顾客说:“手里有八千元的预付卡,现在却无法兑换,拨打客服电话也得不到回音”。

上海单用途预付卡服务平台上显示,上海克莉丝汀信用等级为“D级”,表示“有明显信用信号显示单用途预付卡正常兑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或风险”。  

深陷“闭店潮”,今年开始拖欠房租

而今年上海疫情以后,克莉丝汀的众多门店都被传关门倒闭,多家房东在采访时也表示,克莉丝汀20多年来从未拖欠房租都是按时缴纳,但是今年开始已经出现拖欠房租的情况。

2、克莉丝汀:门店将于8月1日对外营业

年逾七旬创办人:抱歉,没有把它照顾好

就在包含顾客在内的所有人担心“卡券无法”兑换,克莉丝汀关门跑路的时候。

昨天(7月21日),克里斯汀官方商城网站发布了一份告知书。

表示:向消费者致歉,称已着手工厂复工的各项准备工作,所有门店将于8月1日对外营业,并承诺“因疫情停业期间到期的克莉丝汀卡券,待门店恢复经营后仍可消费。”

而克莉丝汀的创始人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待兑付的预付消费券规模约在2.5亿元人民币。

克莉丝汀创办人、股东罗田安也表示:“身为克莉丝汀的创办人,快30年的企业,我在这里非常痛心,也非常不舍。我要同所有消费者、所有供应商、所有门店的房东说一声抱歉,因为我们没有把这个品牌照顾好”。


“赛道滑坡、转型乏力、疫情重创”

这位“29岁餐饮老将”依旧在努力“活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看到克莉丝汀公告后,这句诗就一直萦绕在职餐记者心头。
我们一直在紧盯这家企业“关门、亏损、内讧”,却不曾意识到,在疫情重创之下,其实它也同很多餐企一样,都在苦于寻求活路,努力挣扎不倒下。
无论是没跟上时代创新的步伐,西式糕点赛道垂垂老矣,还是疫情压倒了它最后一棵救命稻草,克莉丝汀作为29岁的餐饮老将,面对闭店风波、舆论攻击、2.5亿人民币的兑付,到此刻,它还没有放弃。

1、赛道“新老交替”

一批老西式蛋糕品牌迟暮,中式点心崛起
对于老式西式蛋糕品牌的“衰落”,克莉丝汀不是个例,而是一个餐饮群体在被时代淘汰,走下坡路。
像曾经名噪一时的85度C、宜芝多、东海堂、食之秘等,都开始走下坡路,或关店裁员或倒闭退场。
根据美团外卖数据显示,2021年烘焙门店的淘汰率达到了23.77%。可以肯定的是,眼下,诸如克莉丝汀这样的老式烘焙品牌,早已失去了从前的吸引力。
而“新浪”崛起,也加速了这些老牌西式蛋糕店的衰落。比如去年疯狂崛起的中式点心品牌,像墨茉点心局、虎头局、泸溪河、詹记等新中式烘焙品牌迅速走红,取得了资本市场和年轻顾客的双双认可。
虽然今年热度也有消退,但不管怎样,新老品牌的交替,某种程度上也让老式蛋糕品牌遭受打击。

2、疫情压倒最后一棵救命稻草

内讧、关店,连亏9年,早已“朝不保夕”
克莉丝汀算是国内最早一批高端的西式蛋糕品牌。
在最火爆的2000年,克莉丝汀规模达到1000多家,而且都是直营模式,门店选址还都是炙手可热的商圈。
2012年它还成功登上“烘焙第一股”的宝座,港交所上市。上市后,克莉丝汀开始在上海、浙江、江苏三地持续增开新店,同时还在全国其他城市疯狂扩张。
但上市后仅两年,它就开始出现部分门店亏损,陷入关店潮,连续几年的亏损,导致公司内部人事动荡。2017年更是经历了“内讧”,创办人罗田安遭到股东罢免,易主后,新的掌门人却在两个月后闪电请辞。
随着外界对公司“内讧”质疑不断加深,克莉丝汀的业绩表现也每况愈下。从2013年至2021年,克莉丝汀连续9年亏损,亏损金额逐年递增,甚至达到2亿多。
而上海疫情为原本正常的“新陈代谢”按下了加速键,整个上海餐饮都在经历“阵痛”,关店歇业、巨额租金、堂食无望、生存维艰……,巨大的压力让很多餐企被迫放弃关门。
对于克莉丝汀这样已经“朝不保夕”的老牌餐企,疫情重创下,更是步履艰难。
3、同大多数餐企一样,快30岁的克莉丝汀努力想要“活着”
而在赛道滑坡和疫情的重创之下,克莉丝汀依旧选择坚持活下去。
从创办人罗田安的采访中,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个企业还背负着2.5亿庞大的预付卡兑付,还有房租、人员、门店、供应链各种的压力。
但是在疫情被迫停工和运转不灵的状态下,它发出公告,向消费者致歉,称已着手工厂复工的各项准备工作,所有门店将于8月1日对外营业,并承诺“因疫情停业期间到期的克莉丝汀卡券,待门店恢复经营后仍可消费。”
从它身上,我们似乎看到因为疫情遭受重压其他餐企的“影子”,来自时代前进淘汰的压力,来自疫情无法正常营业的压力,来自房租、员工、流量的压力。
但依旧有这样一群餐饮人在努力尝试“活下去”,坚持下去。
职业餐饮网总结:
米兰昆德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
疫情的反复突袭下,餐饮人日子都难熬,甚至有些苦累是无法诉说的。
但面对绝境,更多人选择坚持下去,一如克莉丝汀,也许这正是餐饮人身上最闪耀的“韧劲”。
你如何看待“克莉丝汀”8月1日恢复对外营业?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

推荐阅
“酒馆第一股”在县城卖烧烤,日入2万!盯上“小镇青年”的夜生活?
又一知名品牌栽在“过期食材”上,餐饮“疫情并发症”大爆发?“得Z世代者得天下”,餐饮下半场如何让年轻人“买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