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赚超44亿,海底捞去年净利润将创历史新高!
文 | 职业餐饮网 旖旎
门店最高单日翻台率超9次、净利润将超44亿元……
昨日(2月20日),频繁出圈的“卷王”海底捞,发布盈利预告。
公告显示,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剔除特海国际)将不低于414亿元,同比增长不低于33.3%。
相比此前其净利润(剔除特海国际)录得最佳年份2019年的25.6亿元,在记录上创造了历史新高。
去年一年海底捞到底做了哪些创新动作,让业绩增长如此迅猛?
而它围绕客户做的“增值”创新,又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新启发?
昨日晚间,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发布正面盈利预告。
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捞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将不低于人民币414.0亿元,增加比例不低于33.3%。
2023年营收不低于414亿元
相较于2022年度16.4亿元净利润(剔除特海国际业务),海底捞2023年净利润将不低于人民币44.0亿元。
其公告指出,该增加主要由于海底捞餐厅的翻台率提升及营运效率改善所致。
受汇率波动影响,海底捞于2023年上半年录得净汇兑收益约人民币1.92亿元并于2023年下半年产生净汇兑损失。
撇除汇兑收益及损失的影响,相较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2023年下半年净利润预期增加不低于10.0%。
相较其2019年度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分别约人民币249.4亿元及人民币25.6亿元(剔除特海国际业务),2023年营收及净利润预期分别增加不低于65.9%及71.8%。
海底捞称,该增加主要归因于海底捞餐厅网络的扩张。
节假日门店日翻台率超9次
除了去年净利润数据亮眼,其公布的去年门店节假日相关业绩数据也值得我们关注。
一方面是大环境之下,旅游热的推动;一方面是海底捞针对顾客、游客等花式服务的流量吸引。
海底捞在2023年的多个节假日期间迎来用餐高峰。
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多个节假日客流量同比大幅增长,热门旅游城市客流量增长尤为明显。
其中,在五一假期前三天,海底捞在新晋热门旅游城市淄博接待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长高达4.7倍。
端午假期客流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超40%,杭州、厦门、长沙等热门旅游城市部分海底捞门店日翻台次数超过了9次。
从2023年9月29日到10月6日的8天假期里,海底捞门店接待顾客超1300万人次,日均到店客流同比2019年国庆期间增长超过70%。
暗藏围绕“顾客”需求创新的三大密钥
尝试新业态、拓宽新场景、增加花式服务,海底捞的2023年一直在聚光灯下,让人挪不开眼球。
盈利预告成绩单的新鲜出炉,也印证了海底捞这一年的各项创新的成果。
不菲业绩的背后,我们又能从它的创新动作中学到什么?
职餐记者总结了其围绕客户价值做的三大维度创新,希望对餐企有借鉴和启发。
1、新场景开拓
“要想长期让每个人一辈子都在海底捞吃饭是很难的事情,我们也不会设立这样的目标”,这是海底捞股东大会上,张勇表达的一个观点。
他认为餐饮行业是碎片化的,而且现如今,顾客的用餐选择足够多,不同品类、不同赛道大家抢一波客群。一家火锅店的竞争对手,不是另一家火锅店,而是所有餐厅。
的确,无论是快餐、正餐,大家都在探索多场景。
像是以南城香为例,从单纯的快餐业态,探索早餐、晚餐等场景,或是聚宝源连开7个档口,当火锅生意触及天花板的时候,打开思路用档口模式俘获新的社区客群、游客客群。
场景创新是撬动餐饮品牌实现增长的利器,对于海底捞来说,业绩增长的背后的第一大功臣莫过于“多场景”试水。
“夜经济”场景:演唱会捞人,创造第二粉丝分会场
海底捞报告指出,去年上半年全国演唱会密集开唱,显著带动了深夜用餐需求。
海底捞部分门店积极利用明星歌单、应援色布置等创意,为意犹未尽的歌迷打造“演唱会第二分会场”,门店自发提供的“演唱会散场巴士接送观众”等服务在社交媒体成功“出圈”,受到歌迷顾客的好评,助力翻台率稳步提升。
“纯外卖”场景:多城上线“下饭•火锅菜”专营店
无论是疫情期间海底捞的外卖亮眼数据,还是农耕记等大牌餐饮开卫星店,杀入纯外卖市场给了自己启发。
海底捞也看上了这波红利,开出了 “海底捞•下饭火锅菜”外卖专营店。
在“外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挖掘外卖市场,丰富一人食快餐场景,让顾客可以随时随地实现“火锅自由”,而海底捞也可以在外卖市场大显身手,抢占份额。
“校园”场景:开出首家校园店,瞄准大学生客群
海底捞还把目光瞄准了大学生,去年在西安文理学院食堂二楼开了全球首家校园店。
菜品走高性价比路线,低至4.8折的校园专享价,双人套餐只要50元。
与社会商业消费场景不同,校园是一个特殊的消费大市场,而且顾客群体需求稳定,是难得的蓝海市场。
“自助”场景:推出108元自助 ,用质价比吸新客
去年年末海底捞在部分门店试水推出人均108元自助餐。
近两年,随着消费降级、顾客消费力下滑、失业率的提升,人们对性价比、质价比的追求越来越高。
自助模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既能吃饱、又能吃好的选择,而且价格摆在那里,没有压力。
海底捞作为火锅一哥,首先顾客对其品牌信任度很高,而再以“自助”的模式呈现出来,实惠吃饱,还能吃好,相当于又多给了顾客一个理由进店消费。
而从门店端来看,如果一部分门店中午时段客流量较少,以这种自助方式去刺激顾客进店消费,或许能够为门店提升业绩,再打开一扇新增长大门。
“宴会”场景:抢占商务、聚会等客群
去年年底,海底捞外送业务针对团建、开工宴、答谢宴、婚宴等重要聚餐场景,推出了定制“欢乐宴”服务,无论是餐前准备、餐中礼仪、菜品设计还是特色服务,都可以根据顾客需求进行定制化匹配,单场服务顾客最多接近2000人,向宴会市场发起挑战,分一杯羹。
2、新业态创新
除了围绕火锅供应链上做“场景”的延伸,围绕自己主优势去做拓展。
海底捞也尝试跨界,去年的跨界思路与之前的9.9元快餐副牌系列不同,尝试了很多新的有潜力的黑马业态。
新开人均120元的烤肉店
海底捞在西安开了一间烤肉店,名为“焰请烤肉铺子”。品牌主打牛肉、猪肉、海鲜和各类料理小吃,人均消费在120元左右。
在店内,顾客不仅可以吃烤肉,还可以免费洗头、编小辫、点歌、看服务员跳“科目三”等,堪称“翻版海底捞”。
作为热门品类,烤肉在近几年热度高涨,搜索热度一度超过火锅。同时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一些烤肉品牌在不断推出新品种、新口味和新吃法,来迎合消费者。
而海底捞推出烤肉副牌,也是在瞄准烤肉市场的增长潜力,吸引新的客群,带来新的增长点,加之在供应链上也有优势,这样的拓展更为锦上添花。
探索年轻人喜欢的“云贵菜”bistro
云贵菜在近两年发展势头迅猛,上海迸发出了很多强势品牌。
海底捞结合受年轻人热捧的“云贵菜+bistro模式”,开出了首家云贵川小馆。
不再走平价路线,而是想要锁定一部分小众群体,走小众精致路线。
连开牛肉、海鲜、羊肉工坊,瞄准特色口味的新客群
去年,海底捞连开了牛肉、海鲜、羊肉三大工坊!
牛肉工坊选择在了深圳,潮汕牛肉最火的城市,羊肉工坊选在了天津,海鲜工坊选在了青岛,都是非常符合当地人特色口味的城市。
不断深挖火锅细分领域、区域特色的融合,也就是“个性化”的部分。就像张勇自己所总结的一样,过去是迎合连锁餐饮的标准化,接下来海底捞要做的是将个性化布局到未来的规划中,抢占新客群新市场。
3、“花式服务”迭代
海底捞是以服务出圈,如今各大餐企为了抢客流都在卷服务,对于年轻人来说,美甲、舞面等服务早已不新奇。
围绕年轻顾客喜欢的,海底捞去年创新增加了许多“花式”服务。
像是“科目三”的意外走红,掀起一场全国科目三炫舞高峰,也拉动一批客流到店用餐。
还有无锡门店开始的洗头服务、杭州门店开始的打毛线体验等等,都备受消费者喜爱。
通过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强化与顾客的情感连接,给顾客带来更为立体和细腻的用餐体验。”
职业餐饮网总结:
找出新的市场机会点,才能激活盐碱地,把“瓜”更好地种下去。
华为的商道,是为“客户”服务。
而我们反观火锅一哥海底捞的商道,似乎也离不开围绕“客户”去做增值创新。
对于门店超千家的连锁头部维持在“原地”已经很难,成功迈出一小步则更是难于登天,但不进则退适用于所有人。
很多人对创新无从下手,但创新的源头藏在客户的需求之中,当然那里也藏着餐企增长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