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佛不二之法性寂体:万古如如 湛然常恒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2022-11-23




湛者不染,寂者不摇。大地虽寂,不得称湛。今惟至寂之中,莹净无滓,寂不足以尽之,故曰湛寂。恒者久也,常者恒之极也。大地虽坚,难逃坏劫,是恒而未恒。今此湛寂,推之无始,引之无终,亘古亘今,曾无变易。盖常然之恒,无恒不恒,非对暂说久之恒,云常恒也。



此段疏文是对第二句“湛寂常恒”法义的诠释,亦即诠释生佛不二之法性寂体。

 


湛者,是清净无染的意思,意谓此法性寂体,从来不与染法相应,不与诸尘对待。

寂者,是不摇动的意思,万古如如,无有变易。

此心性之寂体,与世间之寂静,亦有本质差异。

大地虽常自寂静默然,而土石沙砾山谷河渎秽恶充满,不得称为澄清。

今惟法性真体至寂之中,如净琉璃,内外莹彻,清净本然,纤尘不立,永离惑染热恼,无衰无变。

寂不足以尽此心性之奥妙,故曰湛寂。

即是毗卢遮那法身寂体。



恒者,是久远的意义。

常者,乃恒久之极的意思。

大地虽似坚牢,然终将为无常所侵,沧海桑田,乃至难逃劫坏。

水、火、风三大灾到来时,劫火洞然,须弥山、四大部洲,乃至欲界诸天,悉为灰烬。

可见,大地似恒久而并非真恒久。

今唯此现前一念真如自体,非前际生,非后际灭,超越时间,无始无终,亘古亘今,无衰无变,毕竟常恒。此常然之恒,乃超越恒与不恒的对待,非对短暂说长久之恒。

恒与不恒二边俱遣,此绝待之恒,乃可称为常恒,竖穷过现未来三际,不受时间的剥蚀。

 

此常恒湛寂之体,空有未形,生佛绝朕,清净无相,湛然常住。

 


《华严经》第六地偈云:

法性本寂无诸相,

犹如虚空不分别,

超诸取著绝言道,

真实平等常清净。 

意谓法性体本寂灭,无圣凡之相,犹如虚空不分别,寂静无相,周遍法界,言语道断,不可思议。

结归实相本际,真实而无虚伪,平等而无差别,常住而不迁变,清净而无惑染。

于此自性寂体,能如是信解,即为名字即佛。

 

普润大师偈赞云:

方听无生曲,

始闻不死歌。

今知当体是,

翻恨自蹉跎。

是乃觉悟之始。


——《弥陀疏钞》讲记009



灵明洞彻:圣凡均禀之法性真体照用

净土玄门之极则事:众生现前一念心性

《弥陀疏钞》大科分三 以顺净业信行愿故
誓与前缘一笔勾销 通达诸宗偏赞西方
高僧眼中的高僧 | 蕅益大师评莲池大师
高僧眼中的高僧 | 憨山大师评莲池大师
《弥陀疏钞》诞生的时空背景

莲宗百科 修净必读 |《弥陀疏钞》讲记连载开篇


责任编辑 @ 东林寺文宣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