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验 | 在香港,用软件约会异性是怎样一种体验?

Sereia 港漂圈 2021-01-28


两年前,工作了几年的我突然萌生出给自己搞一个硕士学位的想法。综合考虑了学校、费用和离家远近等因素后,我选择来到香港。


开学不久后,我和当时的男朋友因种种原因分手了。等到一年的硕士生涯结束,我也没有了回到原来那座城市的理由,于是在彼时还岁月静好的香港找到了一份工作,留了下来,成为了一名港漂。


还在读硕士的时候课业繁重,分手也带来了一些迷茫,就那么单了一年。工作以后虽然认识了一些朋友,但也就仅仅是朋友而已。在这座约等于无亲无故的城市,想要接触更多的异性朋友,我把眼光投向了约会软件。



# 约会软件初体验


因为不想只根据一个人长什么样就把他划掉或留下,我没有投奔最受欢迎的T字母开头软件,而下载了一个相对小众但口碑不错的C字母开头软件。


这个软件的特点在于要求你不但上传照片(可以是人像也可以不是),还要求你输入自己的爱好、择偶标准,然后它再进行匹配,你只要选择like或dislike推荐给你的人就可以了。


如果两个人都like了对方,就可以开始聊天,7天之内聊得好就交换更日常的沟通方式,7天之后软件上的聊天窗口就会关闭,像是互联网时代的“阅”后即焚。



当我设置好自己的账号开始等待匹配时,我的脑子里有很多的预设——“港男是不是都很小气”、“香港的白人是不是都很舔亚洲女孩”......


但是和几个被软件匹配了的男生聊天之后,发现网上帖子里好像遍地都是的奇葩并没几个,大部分人和你我并无甚大不同,都是和和气气心智正常的社畜罢了。



有个香港男生会聊他追《庆余年》追了一个通宵,然而我没看所以接不了梗;而我很喜欢的港产单口王黄子华的《栋笃笑》,他却没有看过。于是最后我们的聊天变成了一个互相安利对方家乡文化的约会现场,很是其乐融融。


因为我太喜欢吃,所以在软件上不怎么like外国人,避免吃不到一起的痛苦。但有一次一个笑容明朗的澳洲男生like了我,我在这个笑容和原则之间选择了笑容,点了回like。


开始聊天后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How was your party tonight”,我当下的第一想法是,大家对白人男生的刻板印象真是对,随便一个都是派对动物,但再聊了两句之后才知道,人家这样问我是因为那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人家想问问我有没有庆祝属于我们的节日而已。


虽然和这个挺可爱的aussie并没有什么发展,但他给我留下了蛮好的印象,让我觉得人种也好,出身也罢,只要人是善(zhang)(de)(shuai)(qi)的,磨合一下也没什么不可以。


不过,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让我感觉“不可以”的人也出现过


虽然不是什么涉及人身安全或心理健康的严重事件,但让我感触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的可以很大。



# 第一个“面基”的男生


有一天晚上,我无聊地刷着软件,看到有个男生的简介写着“just boring”,对约会对象的期待是“be boring together”,觉得好笑的同时又感到有趣,就和他聊了起来。


不知道曾经在哪里看过一句话,“标榜自己有趣的人往往是最无趣的”,而他正好相反。虽然他说自己很无趣,但其实他去过很多地方,一周看两本书,知道很多事,和他聊天的节奏也很舒服,于是他成为了我用软件以来第一个面基的男生,我们约了一个周五下班的时间见了面。


平心而论,那个约会是很愉快的。我们在尖沙咀码头旁边的一家汉堡店买了两个汉堡,走到海边的靠海长椅上,看着雾蒙蒙的海面和对岸的夜景,一边聊天一边保持着安全距离吃汉堡。



他跟我说了他的教育经历,基本是一段搬家史:在家乡出生、在德国上到初中、去新加坡上高中、去美国上大学、回家乡工作、去新加坡念硕士、来香港工作。作为一个除了自己家乡和来香港之外就没有出省生活过大于两个礼拜的人,暗暗感觉我们是很不一样的人。


随着聊天的深入,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喜欢读个人发展类的书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他完全不感冒;我觉得我们工作的目的是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最终实现“共同体感觉”(又是在另一本个人发展类的书《被讨厌的勇气》里读到的),他觉得工作就是痛苦,老板和员工都是为了钱而选择剥削/听从对方。


不过这些只是大家愿意接受的理念不同,我愿意过得明亮一点,他愿意过得清醒一点,没准还能起到互相提醒补充的作用。


让我不能接受的一瞬间出现在我们聊起各自的童年时,他聊到在德国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甚至还偷过东西,他用了一个词形容那时的自己:rebellious。


我一开始理解那就是叛逆期冲动下的暂时学坏,于是无意问了一句, “那你现在会觉得那时做得不对吗?”


他转了过头来看着我,认真地说:“不,只要我的状况变差到我认为有必要那样做的时候,我就还是会那样做的。”


那一刻,我看不清他眼睛里的内容,只觉得心里突然沉了一下。



也许我是幸运的,从来不知道饿到不择手段是一种什么感觉,但是说我天真也好,清高也罢,我还是希望即使自己有一天身处阴沟,也能够心中无愧地看向月亮。


那个约会最后草草结束了,我们在地铁站互道晚安后各回各家,也没有了之前聊天的热络,可能彼此都感觉到了什么吧。



# 控制关系的绳子,牵在自己手里


这就是我港漂至今用约会软件的经历,虽然基本上最后都变成了网友,但不管是什么途径,认识新的朋友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那种好奇、雀跃、期待了解的快乐,和联谊、陌生桌游局,甚至相亲,也没有什么不同。


很多人对约会软件有偏见,认为用它的人一定有追求非长期关系的企图,但即使是在以短期关系闻名的软件上,也还是有许多找到人生伴侣的人。


说到底,控制关系的绳子,牵在自己的手里,只要活得足够认真,没人能逼你游戏人生。只要注意安全,认识异性的方式完全可以更新了(当然是在你想要认识新的异性并且有能力安全使用这种方式的前提下)


缘分是很奇妙的,你不知道它可能藏在每天路过的咖啡店转角,还是一个小小的手机软件里。但唯一能知道的方法,就是都去试一试,不是吗?



/本 文 作 者/


 Sereia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欢 迎 来 聊 聊/ 


你在香港用约会软件约过会吗?



/往 期 回 顾/


在香港关了整整5个月是怎样一种体验?

跟香港大叔交朋友是怎样一种体验?

住在香港农村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香港,我是如何花最少钱get最多体验?

在香港,因疫情被裁员是怎样一种体验?

跟港姐当室友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香港网购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香港,我是怎么变成恐婚族的?

在香港,我是如何对抗长期home office焦虑的?

在香港薅资本主义羊毛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香港天天点外卖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港村读MBA是怎样一种体验?

我在香港这5年:港漂最后的黄金时代?

在香港,初学粤语是怎样一种体验?

跟香港local男孩谈恋爱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TVB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被迫在香港上网课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香港做服装设计是怎样一种体验?

疫情期间,在香港媒体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征 稿 时 间/ 


如果您也想将自己的港漂经历与更多人分享,想让您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港漂圈愿意提供一个平台。


稿件要求: 以“在香港,xxx 是怎样一种体验”为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港漂在香港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的经历。


字数不限,内容丰富充实就行;

形式不限,文字、条漫、VLOG......来者不拒;

文风不限,或逗逼有趣,或深度思考,统统OK。


您将获得:

1. 声音、想法被更多人听见;

2.宣传个人品牌的空间;

3.基本稿费500HKD + 额外奖金


如有投稿意向,请先将选题与港漂圈小助手沟通,以“体验栏目投稿:选题名称”为邮件主题发送至邮箱joeyhuang@gangpiaoquan.com


或者


如果您也可以直接微信扫码添加港漂圈小助手(请一定在备注中写明您想要分享的主题)


对啦,我们最近有意招募长期写手,如果您有兴趣加入,请先添加小助手,我们将拉您进入写手社群哦。



期待您的骚扰来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