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很适合用来修心,因为欲望放到了极大,欲望的效果同样也放到了极大,束缚却相对要少。我们在现实生活很少觉察到欲念的威力,是因为它来得缓慢而微小。而互联网上的那种狂欢气质,一日之内可以让人的情绪高低起伏很多次,这时候就容易发现欲念的强大力量,它的威能所致,甚至可以改变你的情绪和胃口。于是,我们就得以观察欲念的存在,以及欲念对人的作用。
最近,我在微博上获得了很高的转发量,似乎我每说一句话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网友纷纷点赞留言,第一时间把我的微博转发出去。对此我是这么看的:
一般来说说,我每条微博的转发只有几十下。一方面是因为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每月一删,转了也没啥用;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从某宝陆陆续续买了十年粉丝,前后加起来有150万的样子,由于都是趁打折或者大促买的普通粉,所以大多数不会转发。但是最近不同了,随时会出现几百转发,乃至上千转发。我就知道,事情正在起变化。
这些年我暗中观察,微博上许多人寂寂无名的时候还是个正常人,一旦加了V,乃至金V,粉丝数量上去一点,整个人就会疯掉。比如说其中一个我认识的老网友,在微博上参与过救援某个苦命女子的全过程,然后就疯掉了。坐在电脑前面,指挥直升飞机救援,指挥交通给救护车让道,感觉自己拥有了空前的力量。后来有网友和他发生言辞上的冲突,他的话我到今天都记得很清楚,他说你信不信我分分钟叫上一帮兄弟砍死你?不是那种言辞上的砍,而是寻找地位位置当面砍的那种。幸亏后来不断炸号,加上做起了海淘,是商业最终挽救了他。
为什么他会有这种变形?根据我的分析,主要是一个普通人在短时间内“感觉”自己受到了很多关注,觉得自己一呼百应,心态就发生了扭曲。比如说我现在突然转发量激增,如果我不是我的话,就会感觉很振奋,觉得自己很厉害,心说“世人终于知道我有多牛逼了”。过几天,把转发量一撤,那么就立即觉得受到了伤害,陷入一种失重状态,完全失去了生活方向。接下来,自然发布许多非常激烈的内容,从各个方向试探,看哪一种内容又能让自己恢复往日的荣光---人就是这样疯掉的。
所以,大家应该向我学习,建立正常的上网冲浪观,那就是:我在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平台上玩耍,一切都是平台暂时借给我的。我的账号,我的粉丝,我的阅读量,我得到的点赞、转发和回复。既然能借给我,也就可以随时收回。我是个正常人,其他正常人和我一样,大多数时间只是看看就好,并没有太多留言、转发的欲望。所以,当我的帖子被疯狂转发的时候,不要欣喜莫名,不要完全归功于自己。这样等到潮水退去,我也就不会因此而感到失落和难过。因为借来的东西,总是要归还的。
人生苦短,生活就是修行。加油哦!我看好你!
当然,我并没有真去淘宝买粉丝。不过从原理上来说其实也差不多---微博会不断向用户推荐名人大V、社会贤达、当季红人、新闻当事人,而且把他们列入新用户注册后的默认关注列表里。所以,即便不是买粉丝,也存在“灌”粉丝的事情。总之,个体在网络上并没有那么重要,人们也不会哭着喊着一定要上网找你,找到你就为了关注你。
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就像是我们在梦中也经常意识到自己在发梦一样。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什么?是翻身继续睡,让梦境变成连续剧。真正困难的部分,是中止梦境保持清醒。对于部分人来说,知道粉丝是借来的,转发量是借来的,这并不能阻止他们沉溺其中。因为感觉好,觉得自己很重要,觉得自己被认可,觉得自己受尊重,觉得自己有操控人群的力量。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平台和网友究竟喜欢你什么?一个人可能有许多面,许多不同的特质,但是不会每一个侧面都受欢迎,也不是每一种特质都有人喜欢。所以,为了让梦境继续,为了让自己感觉良好,也为了继续体验那种力量空间,一个人很容易扭曲自己,为了迎合平台和网友的需要。想过没有,那种网络上如同饿鬼道众生一样,拼命往自己喉咙里填食物,证明自己是大胃王的网红,也许除了能吃之外,可能唱歌也很好,可能书法也不错,也可能是个热心人。但是对不起,不需要。既然网友喜欢看你大口大口吞咽,那么你大口大口吞咽就好,他们对你其他的事情一概不关心。于是,你就只能做大胃王。
大胃王真的是你么?或者说,真的大胃王这一面就代表了你?更糟糕的是,许多人为了做梦,装作自己是另外一种人,结果就不得不一直扮演这种人。于是就有所谓“人设崩塌”的悲剧,就有所谓“粉丝吃瓜”的闹剧。那么到得头来,你自己究竟是谁?为了满足自我而做了一系列事情,但是这些事情最终满足的是谁?如果你的自我在这个过程里已经被扭曲和变异,那么整件事情的意义何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同样如此,虽然未必有成名立V的机会,但依然存在通过滤镜和美颜成为朋友圈里点赞最多的人的诱惑。相同的问题一样存在:你的友邻们是在给谁点赞?是你本人吗?还是用科技包装出来的电子形象?
有人可能要反驳说,绝大多数人并不会特别在意其中的区别。还有人可能要反驳说,绝大多数人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也根本不需要意识到其中的差别。那么我要说,这就是修心的意义所在。设想一个人早起忘带手机,错过早班车,和同事吵了一架,度过了难熬的一天。晚上他拖着沉重的步履走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最心爱的球鞋不知道什么时候鞋带散了,鞋带一路在泥水里拖曳,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于是,他最终为了一根鞋带而陷入极度的沮丧之中,甚至跪下哭泣起来。我们去看这个过程,会发现从早到晚每一件小事都在轻微打击他,对他的内心造成了一点点损害。但他对此并没有任何觉知,也没有去做任何应对。等到漫长的一天结束,所有的损害累积起来,越过临界点终于爆发,这个人就会被击倒,觉得世界暗无天日,所有的事情都在针对自己。是鞋带伤害了他?手机?还是公车?又或者是他的同事?都不是,伤害他的是他自己的内心。一条脏鞋带打不倒一个人,但如果他不能很好地护佑自己的内心,随时擦拭和维护,他就能被自己击倒。
无论是怎样的梦境,也无论你在梦境中有多快乐,它们最终都指向了苦。我并不是说需要每个人都去远离快乐,变成一个禁欲主义者。而是说就像今天的题图一样:独自一人坐在木马上的女郎,沉浸在那一刻的快乐里。她不妨去享受这一刻,但也需要她清晰地知道自己正处于梦境之中,并且保持随时清醒过来走下木马的能力,不要因为迷恋那种感觉就一圈圈想尽办法不离开马背。
题图摄影:Gabriel Matula
图片授权基于:Unsplash.com授权协议
往期回顾:
那一年,曹德旺先生去美国建厂
保持直视对方双眼
再致“一位小朋友”
捕鸟记
写在上热搜之后
中国TOP 5的月饼来了!
碎碎念存档
配音练习:太乙真人谈《哪吒》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连许多医学科普作者都很难抵挡“讲故事”的诱惑,构造那种容易传播的文章,把医疗救治变成小剧场,以此获得更多关注度。那么,我也构造一篇,演示一下怎样设置剧情可能更为合理自然:
首先,我要布置一个故事发生的场景,和一些道具人物。比如:“我”是急诊医生,正在诊室处理一位病患,这里设置为一位脾气火爆,崴了脚的老大爷,等会他有用。
场景布置完毕,故事第一幕开始: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女儿突然闯入“我”的诊室,态度要急迫,台词要简略:医生,请你看看孩子,她被蜜!蜂!蜇!了!然后,“我”检查了一下孩子和伤口,说目前孩子看起来情况比较稳定。这时候母亲要焦急地反驳:医生,可是她说喉!咙!痒!
大爷作为道具人可以发话了:喉咙痒怎么了?不就是蜜蜂蛰了吗?外面等一会儿会死啊?没看见我这脚脖子肿得跟发面馒头似的?!有了这句话垫着,“我”终于可以很严肃地转身过来科普:不,喉咙痒是过敏征兆,大爷,过敏可能真!的!会!死!
于是安排护士处理伤口,留观,继续给老大爷检查,准备开单去做X光片检查,看骨头有没有问题。
第二幕,母亲抱着孩子坐在长椅上留观,孩子含混不清地说:妈妈,我困。说完头一歪,倒在妈妈怀里。妈妈摸了摸女儿额头,“好烫?!”女儿呼吸急促,母亲摇晃孩子:“超越!超越你怎么了超越?!超越你醒醒啊!超越你别吓妈妈啊!超越?护!!!!!士!!!!!!啊!!!!!!”
第三幕 “我”和护士推着急救车,冲向急救室。护士:脉搏150,呼吸急促,血压消失,全身大面积皮疹,小便失禁,医生,她休克了!“我”:过敏性休克,XXXX零点3单位,XXXX一个单位,供氧,准备插气管,战机升空护航!急救直升机准备!......以及一些看起来很专业的话,但不宜过长。母亲含泪捂嘴跟着车子跑。
急救车经过诊室门口,门开着。大爷一只光脚担在椅子上,望向外面的“我们”: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今天是来着了嘿!
第四幕:急救室内,监护仪稳定在每分钟80次心跳,血压100/60,孩子插着氧气管,吊着瓶,缓缓睁开眼睛。母亲一脸慈祥:超越你醒了?超越你康康妈妈。妈妈在这儿呢?“我”:她的情况已经稳定下来了,但是还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幸亏您比较警觉,有医学常识,要不是您及时来我们急诊,孩子的情况简直不堪设想!妈妈:谢谢医生!太感谢您了!刚才真是,真是……说话间眼泪喷涌而出,嘤咛一声……对不起,并没有这一出。“我”:别说了,您多陪陪孩子,急诊室还有个大爷在等我。
第五幕:大爷再次发挥道具的作用。“我”借他科普了蜂蜇刺引发过敏的危险性,1000字。大爷:卧槽!卧槽!牛逼!卧槽!卧槽!没想到!今天可算是开了眼了嘿,牛逼牛逼牛逼,一个字儿:佩服!(大张伟式双手合十过头顶)
第六幕: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带着超越离开医院,超越边走边跳。洒水车经过医院大门,超越在彩虹里走远。“我”站在医院花坛前,看着7个人的背影,欣慰地笑了。转身,走向医技楼,身边的白墙上写着标语:生个二胎好,不怕练废号。
第七幕:超越母亲带着一篮子水果,推开了“我”的办公室,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我们彼此推让,推手,桥手,扭打,撕咬,抱摔,最后“我”用十字固制服了她。“我”:这是我应该做的,孩子的运气也好,每一步处理都恰到好处,真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母亲陷入回忆:医生,那天我本来不想去医院的,但是当时我突然想起之前看到了一篇医学科普文章,上面说‘12345……”。“我”接上去和她一起背诵:“……678910”。她:啊?这么巧?您也看过?“我”深深吸了一口烟,徐徐吐出:“不,我是作者!”她猛然起身,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上前和我双手紧握,双双扭头看向镜头:
蜂刺虽小,也可杀人!文章虽短,救人一命!为了家人健康,请订阅我的公主号:Bitsea!
大爷坐着轮椅从画面右侧进入:呵呵,那您就可得着了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