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作才一年的帅小编,一口气拿回两个省好新闻一等奖,他有啥心得?

李 攀 传媒评论 2023-03-14


全文共3278

阅读大约需25分钟


如果说评论是党报的旗帜,那么围绕重大主题而创作的评论则是旗帜上最亮眼的一道色彩,集中体现着党报评论的最高水平。写好重大主题评论,对评论员和党报都构成一种考验。写好不容易,获得读者认可也有难度,特别是网络上信息充斥、观点多元,创作重大主题评论更是面临一些新挑战。


当下每个人都有麦克风,似乎每个人都能充当评论员,那么,党报评论员如何才能握住金话筒、发出最强音,在舆论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很多读者都已习惯了轻阅读,觉得党报评论正襟危坐,文章长且枯燥。那么,党报重大主题评论如何才能写得出彩,提高传播力、增强引导力?


浙江日报高度重视评论。2019年初,我有幸进入浙江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工作,在领导和前辈的带领下,不断体悟、积累,算是小有成长。去年,由我执笔的两篇评论均获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初心如磐印征程》作为之江平文章刊登在浙江日报头版。本文就以获奖作品《初心如磐印征程》为例,结合学习和工作感悟,探讨重大主题评论在融媒时代的突围路径。


1

学深悟透提升作品思想力


当评论员难——身边不少朋友如此感慨。最大难点是没话说,或说不出有见解的话。其实,主要原因在于学习和思考不够。很多业内前辈都曾强调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人民日报记者王慧敏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记者的工作,不分昼夜。我们中的许多人,不停地采访,不停地写作,确实疏于‘充电’了。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登高望远;只有不断地‘充电’,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浙报前辈徐永辉老师以跟踪摄影著称,跟踪摄影何尝不是一种深入学习和研究?


对党报评论来说,打造内容优势最根本的还是靠思想优势。握住金话筒、发出最强音,关键在于能提供有思想力的评论作品,而这需要评论员做到勤学善思,不断就某个问题进行详实而细致的研究,形成知识积累和专业自信。勤学,即要多学习,广泛阅读,掌握知识;善思,即要形成知识体系,有自己的理解,不能浮在表面上,更不能只记得几个专有名词。勤学与善思不可分离,就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还记得在刚成为评论员时,不知如何才能写好评论。于是,就从每天深入学习人民日报和浙报等党报的评论开始,着重分析文章的观点和结构,看到一些亮眼的句子、词语或者标题就记录下来。然后,写时评就较容易入手,因为看到热点事件,肯定会产生一些想法。但要写本报评论员文章,还是有一定难度,至于写之江平之类的重大主题评论,就更难了。怎么办?


写重大主题评论,还得针对党的理论政策、中央和省委的会议精神以及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的讲话,及时学、反复学,力求学深悟透,切忌一扫而过、转眼就忘。毛泽东主席曾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共产党宣言》,有时只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要想有收获,就要反复阅读、深入思考。在2019年,我先后撰写3篇之江平文章,用时最短的不到一天。


全党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全国党员干部政治生活当中的大事。省委作了部署,主题教育在之江大地掀起热潮。主题教育该如何组织开展?意义是什么?目标要求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都有提到。浙江如何落实?如何高标准、严要求?省委都有安排。做个有心人,每天认真阅读新闻、做好记录,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接到写作任务以前直到稿子交上去,近6个月时间里,笔者一直密切关注主题教育相关的领导讲话以及新闻、评论,学习、领会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刊发的报道、评论。遇到困惑处,部门领导经常组织研讨、交流,报社领导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我先后写了10多篇关于主题教育的评论,包括本报评论员文章,在客户端上的阅读量基本都在30万以上,这些其实都是撰写主题教育之江平的准备过程。


2

融会贯通增强舆论引导力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到:文似看山不喜平。既然是重大主题评论,那么上至中央媒体下至地方媒体,都会发表评论,读者可能会有审美疲劳。作为省级党报,重大主题评论该如何营造差异化优势,提高传播力、增强引导力?显然,人云亦云只会步人后尘,东拼西凑只能拾人牙慧。除了对理论政策要勤学善思,还要把握好党报定位,结合好浙江实际,善于融会贯通。


作为“三个地”,浙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政治优势。在之江大地上,处处涌动着鲜活的实践,洋溢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浙江精神。澎湃新闻副总编辑胡宏伟曾说,浙江是改革开放这场世纪“大考”中成绩优异的“中国模范生”。在他创作的《东方启动点》一书封面上,有句话叫“读懂了浙江,就读懂了中国”。作为媒体人,身在浙江就像置身新闻的富矿。作为党报评论员,更要把握浙江特点,讲好浙江故事。


开展主题教育,全国都在做。首先应思考的是,浙江的特殊性在哪里?显然,作为“三个地”,浙江应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主题教育,这是责无旁贷的,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必然要求。其次,浙江该怎么做?当然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总要求,并且要结合浙江的具体实践。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等等。因此,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浙江要站在“三个地”的政治高度,并且在正文中对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和浙江实际做了十分紧密、贴切的结合。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这需要评论员对一个重大主题有透彻的思考,对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有较深的理解,对相关的素材有长期的积累。把这些都存放在脑海中,在写作的关键时刻就能够融会贯通,流露在笔端,产生化学反应。如此,文章才能条理清晰,有说服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文章既表达党报态度,也有释疑解惑、深化认知等功能,权威性和指导性会更强。


实践证明,这篇评论传播广,影响大,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效果。它不仅被省内各市各县新闻门户网站转载,并且在客户端上一天之内阅读量就超过30万,而且很多省外的党政机关和高校门户网站都纷纷予以转载。有的党员干部说,他们看了很多遍,从中学到很多。读者的认可,让我备受鼓舞。


3

改进文风激发说理感染力


读《邓小平文选》,最大的感受之一是邓小平说话很平实质朴,总能用通俗易懂且简明扼要的语言说出十分深刻的道理。相反,有的评论作品尽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或者是大段大段地引用领导讲话或文件原话,这样读起来毫无趣味,令人生厌,甚至有陷入形式主义的倾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可见,文风从不是一件小事,改进文风一直在路上。重大主题评论应注意避免空话套话,凸显表达质感,激发说理感染力。


首先要全面准确,不跑偏。对党的理论政策理解要准确,要能说到关键处,而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比如,守初心的重要性在哪里?《初心如磐印征程》用了一句话:唯有坚守初心,才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才能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辉煌、走向复兴。虽然只一句话,却包含了三个层次。


其次是逻辑清晰,不混乱。混乱的本质是思路不清晰,对一个问题没有理解,对党的理论政策没有吃透。如何做到守初心?根据对中央和省委政策方针的全面掌握,文章提出了四个方面:要聚焦解决思想根子问题;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要深入持久有效开展“三服务”活动;要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最后是平实朴实,不浮夸。直击要害不遗漏,语言精练不啰嗦,言简意赅,令人读来神清气爽,有一气呵成之感。这篇之江平文章只用了3100多字,该说的问题都说清楚了。当然也要尽量生动。生动能增强可读性,是锦上添花之举,这篇评论某些语言的运用尽量追求生动。


入职一年多,以上是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记得有一位行业内前辈曾对年轻记者说,“不要做一棵才长了半尺就想结穗的谷子,那样,尽管穗形看上去也很风致,但谷粒终究是瘪塌塌的。只有不断增加学养,新闻之树才能葳蕤常青”。浙江是“三个地”,如今又有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做好重大主题评论将大有可为。我将继续加强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初心如磐印征程》获2019年度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报刊类一等奖)

原创:李 攀 浙江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

来源:传媒评论


热文回顾

“我们放弃了大部分一般的资讯”——南方都市报智库化转型观察

融媒背景下时政新闻怎么变?这位小姐姐的办法是:倚马可待抢时效,转换视角挖“金矿”

80后娱记的第一次采访就很火爆,14年来,他历练出“去现场,交朋友,变专家”的硬核本领

如果没有纸,报该怎么办?

入职9年,这位小姐姐心无旁骛做报道 她说,记者需要共情力,它能帮你走进心灵现场




传媒评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cmpl@8531.cn

聚焦传媒大行业的创新变革

研究全媒体、全产业链的融合创新

打造媒体人交流经验、探讨新知的平台



订阅《传媒评论》杂志其实很方便哦~


您可以在邮局订阅

邮局代号:32-229

全年定价96元

每册定价8元

 

您也可以通过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方法:发送“我要订阅”至公号后台

或电话 85311731 85311662


欢迎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