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找到了!斯人!真的是”斯人”!

快微课 2023-03-27


到底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网上已经吵翻了:语文书里天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人教社回应,一代人记忆被集体篡改?
难道真有平行宇宙?其实,想要真相大白找到以前的语文课本翻一翻不就完事儿了?人教社称,所有版本都是“是人”,但是别忘记了,2017年前,人教社语文书还没有在全国统一使用。全国各地的语文教材有有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鄂教版、西师版数理化,那么其他版本的语文书如何呢?
还真有人把“斯人”找出来了!
近日,一位北京的网友翻阅了自家孩子2019年上初中时的语文课本,发现里面赫然写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北京出版社2019年出版语文课本。图片源自网络
这篇文章被收录在北京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的《古文三则》。这位网友告诉记者:“这是我家孩子上中学的时候用的书,2019年在用。”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搜索此书的ISBN(书号),确实有这本教材。搜索结果显示,此书出版于2019年1月。
中国国家版本馆搜索截图
还有网友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中找到了“斯人也”的字样。
武汉大学出版社《大学语文》教材。图片源自网络
此外,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85页的引用中也出现了“斯人也”版本。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图片源自网络
在一些网友的记忆中,他们学到的的确是“斯人也”。
不过,也有网友翻出:人教社1961年、1982年、1991年和2001年四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确实均写着“是人”。
人教社196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源自网络
人教社1982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源自网络
人教社199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源自网络
关于这个话题,其实教育部统编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9月份就曾发过微博,只是那时候没有引起那么大的波澜:
温儒敏社交媒体截图
温教授表示,大家读作“斯人”可能是因为这个词在许多名诗名篇中出现过,并且生活中“斯人已逝”这些常用的表达使我们对“斯人”这个词较为熟悉,也感觉更有“文气”,所以读作“斯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某些事情上,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可能比老师上课教的大得多。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天将”两个字时,自动排列在第一位的结果也是“斯人”的版本。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斯人”版本能在大家的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了。
搜索引擎截图
连总书记的讲话,也是“斯人”
那么,争来争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近日,一位文化学者李海峰指出:这事和曼德拉效应半毛钱关系没有,其实只是一种文化流变:
比如,你一定背过一首王之涣的唐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但是,翻开古籍你会发现,这首诗根本不是这样写的,王之涣当时写的是:“黄沙直上白云间”

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语言文字每天都在变。
就拿“斯人”和“是人”来说:“斯”是平舌音,“是”是翘舌音,显然平舌音比翘舌音发音更便捷,更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之所以大部分人会出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记忆。归根结底是很有民意共识的文化流变的结果。
所以,你还在纠结这件事吗?
留言区聊聊吧!
— E N D —

鸡娃十年,还是上了职高,妈妈却说鸡娃成功了……数学课本又出事?小学生又被坑了?!高中迈不过的这道坎,只能从小学开始练!等到中学,黄花菜都凉了!真性近视可逆了?这位眼科医生被喷死了……

点分享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