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债市的“十字路口”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赵伟宏观探索 Author 国金宏观&固收
作者:赵伟 、杨飞 、吴雪梅 (赵伟为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报告要点
近期,债市多空分歧加大。我们认为,债市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利率债风险收益比下降;伴随三大利空逻辑渐现,纯债配置建议从久期策略转向票息策略。
利空逻辑一:稳增长“三步走”,“政策底”夯实、“经济底”在即
“政策底”已夯实,稳增长“三步走”进行时,带动需求逐步改善,“经济底”或即将出现。需求收缩下,“政策底”在2021年下半年已出现、且不断夯实。稳增长,已从第一步的货币宽松、稳增长相关融资增多,逐步向第二步的实体需求改善过渡,经济最差的阶段或就在当下,预计2季度经济边际改善最为明显,第三步,需求走出收缩“负循环”、经济预期修复,GDP增速回升至合理区间。
疫情反复对经济活动的干扰趋于减弱,核心矛盾回归需求本身。疫情持续到第三年,国内疫情防控日趋精准、科学,微观主体应对也更加从容、成熟,使得疫情反复带来的影响逐步下降。以2022年春节为例,部分地区出现疫情,但各地对人员返乡并没有“一刀切”,返乡人数明显增加,截至2月8日,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人次同比增长43%、出游人数也边际增多,指向疫情干扰的减弱。
利空逻辑二:“宽货币”空间收窄,“宽信用”加速演进
从货币宽松到信用环境修复,货币稳增长的效果或加快显现。2021年底开始,货币政策宽松加码,全面降准、降息,引导1年和5年LPR下降,进而推动实体融资成本下降、激发需求。经验显示,货币宽松,最先刺激信用债、票据等融资放量,随后贷款等增多。年初以来,信用债融资明显增多、较2021年同期多增近2000亿元,票据转贴利率1月下旬大幅回升、或指向信贷环境趋于回暖。
持续宽松下,“宽货币”空间收窄,还可能受到通胀、资本外流等潜在风险掣肘。当前,7天逆回购利率为2.1%、创逆回购常态化操作以来新低,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为8.4%、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收窄。同时,成本端压力显性化,及供需变化带来的猪肉和服务等涨价,或导致通胀阶段性超预期;而美联储加息缩表下,中美利差快速收窄等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均可能掣肘国内政策。
利空逻辑三:“资产荒”的影响有所减弱,利率债风险收益比下降
资产收缩缓和、负债增长放缓下,“资产荒”逻辑的影响有所减弱。回溯历史,最近三轮债券牛市,均伴随“资产荒”的出现,即相对较多的资金追逐相对较少的“安全”资产;而“资产荒”多终结于资金收紧或地产、财政等扩张。本轮稳增长加码下,地产融资收缩放缓,地方债等加快发行,带动资产供给增多;同时,收益下降导致机构负债增长放缓,使得机构配置利率债的动力有所下降。
综合来看,债市或已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伴随“宽信用”、“经济底”等确认,债市或面临一定调整风险。当前利率债收益率已处于历史低位、风险收益比下降,机构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不匹配的现象凸显。中短期来看,利率债长端收益率下行空间小于上行风险,建议适当降低组合久期、加强票息策略,关注经济预期上修、宽松不及预期、信用环境和通胀阶段性超预期等带来的调整风险。
风险提示:稳增长效果加快显现、信用环境超预期等。
报告正文
一、利空逻辑一:“政策底”夯实,“经济底”在即
“政策底”已夯实,稳增长“三步走”进行时,带动需求逐步释放。伴随经济下行压力显现,2021年下半年以来政策托底信号逐渐明确,从降准降息等措施落地,到地方债额度提前下达、年初加快发行等,“政策底”不断夯实。稳增长,已从第一步的货币宽松、稳增长相关融资增多,逐步向第二步的实体需求改善过渡,重大项目等加快推进,有助于对冲实体需求收缩。
“经济底”或即将出现,经济预期或面临上修。年初制造业PMI和高频数据显示,经济产需相对平淡,更多缘于疫情反复、人员返乡等影响下,稳增长传导的时滞,经济最差的阶段或就在当下。伴随以重大项目为代表的基建、产业等项目,加快开工和施工,实体需求或逐步改善,预计2季度边际改善最为明显,GDP增速或回升至5-5.5%的合理区间(详情参见《稳增长“三步走”》)。
疫情反复对经济活动的干扰趋于减弱,核心矛盾回归需求本身。疫情持续到第三年,国内疫情防控日趋精准、科学,微观主体应对也更加从容、成熟,使得疫情反复带来的影响逐步下降。以2022年春节为例,部分地区出现疫情,但各地对人员返乡并没有“一刀切”,返乡人数明显增加。截至2月8日,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人次同比增长43%;出游人数也边际增多,为2019年同期的73.9%、高于2021年国庆,或指向疫情干扰的减弱。
二、利空逻辑二:“宽货币”空间收窄,“宽信用”加速演进
从货币宽松到信用修复,货币稳增长的效果或加快显现。2021年底开始,货币政策宽松加码,全面降准、降息,引导1年和5年LPR下降,进而推动实体融资成本下降、激发需求。经验显示,货币宽松,最先刺激信用债、票据等融资放量,随后贷款等增多。年初以来,信用债融资明显增多、较2021年同期多增近2000亿元,票据转贴利率1月下旬大幅回升、或指向信贷环境趋于回暖。
持续宽松下,政策利率和准备金率均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操作空间收窄。当前,7天逆回购利率为2.1%、创逆回购常态化操作以来新低,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为8.4%、也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收窄。在政策发力靠前、市场节奏“前移”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对市场的提振或趋于减弱,甚至可能成为引发机构获利了结的重要信号。
通胀、资本外流等潜在风险,也可能对“宽货币”产生一定掣肘。相较于海外,当前国内CPI通胀处于较低水平,与国内猪价、服务价格等直接相关,而前期累积的成本端压力在持续显性化。在猪肉供给出清加快、需求收放缓下,新一轮猪周期或将重启;同时,原油供给弹性受限、全球需求修复,可能带来原油价格的持续高位,不排除形成“猪油共振”的可能,叠加消费的逐步修复,年内CPI通胀可能阶段性超预期。此外,美联储加息缩表加快下,中美利差快速收窄等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也可能掣肘政策操作和压制市场情绪。
三、利空逻辑三:“资产荒”影响减弱,债券风险收益比下降
资产收缩缓和、负债增长放缓下,“资产荒”的影响有所减弱。回溯历史,最近三轮债券牛市,均伴随“资产荒”的出现,即相对较多的资金追逐相对较少的“安全”资产;而“资产荒”多终结于资金收紧或地产、财政等扩张。本轮稳增长加码下,地产融资收缩放缓,地方债等加快发行,带动资产供给增多;同时,收益下降导致机构负债增长放缓,使得机构配置利率债的动力有所下降。
伴随利率持续下行,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不匹配的现象凸显。当前,各期限利率债收益率已处于历史绝对低位,久期策略带来的资本利得,对资金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尽管降息一定程度降低了银行市场化融资成本,但在存款利率相对刚性情况下,银行及一些非银机构负债成本,与资产收益率不匹配的现象加快凸显,也进一步降低了机构做多利率的动力。
综合来看,利率债风险收益比下降、或面临较大调整风险,纯债配置建议从久期策略逐步转向票息策略。当前,在流动性低位稳定下,资金向“滚隔夜”杠杆交易集中,这意味着一旦市场调整,久期策略的风险容易被放大。中短期来看,长端利率债下行空间小于上行风险,建议适当降低组合久期、加强票息策略,关注经济预期上修、宽松不及预期、信用环境和通胀阶段性超预期等带来的调整风险。中长期来看,伴随经济中枢下台阶,利率中枢仍会继续下移。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债市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利率债风险收益比下降;伴随三大利空逻辑渐现,纯债配置建议从久期策略逐步转向票息策略。
(1)利空逻辑一:“政策底”已夯实,稳增长“三步走”进行时,带动需求逐步改善,“经济底”或即将出现。疫情反复对经济活动的干扰趋于减弱,核心矛盾回归需求本身。
(2)利空逻辑二:从货币宽松到信用环境修复,货币稳增长的效果或加快显现;货币政策进一步操作空间收窄,还可能受到通胀、资本外流等潜在风险掣肘。
(3)利空逻辑三:资产收缩缓和、负债增长放缓下,“资产荒”逻辑的影响有所减弱;伴随利率持续下行,利率债风险收益比明显下降、或面临一定调整风险。
风险提示:
1、稳增长效果超预期。项目储备增多、节后开工加快等,可能导致稳增长效果加快显现,加速经济预期的修复。
2、信用环境超预期。货币宽松 、财政发力靠前、项目融资增多等,可能带动信用环境快速扩张,进一步加速经济预期修复,及推升风险偏好。
——————
赵伟:俄乌冲突,新兴市场的“黑天鹅”?
赵伟:3分钟看清春节全球要闻
赵伟:便宜就是买入的理由吗?
合作、版权请联系华老师:136417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