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伟:“稳增长”工具箱大盘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赵伟宏观探索 Author 赵伟团队



作者:赵伟、杨飞 、马洁莹(赵伟系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报告要点

年初以来,伴随“稳增长”持续加力,准财政、结构性货币工具层出不穷。当前“稳增长”工具使用进度,或对哪些领域形成明显支持?敬请关注。
稳增长工具有哪些、进展如何?准财政、货币工具使用加快,部分已用完
稳增长加力下,以政策性金融工具为代表的准财政工具、和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货币工具层出不穷。年中以来,准财政工具箱再添新成员,政策性金融工具、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累计新增额度6000亿元;政策性银行信贷调增8000亿元、占2021年新增信贷6成左右。除准财政工具外,结构性货币工具频出,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额度合计5400亿元。
时至四季度中,政策性金融工具、部分再贷款额度等稳增长工具使用进度已接近尾声。准财政工具中,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已于9月底全部投放完毕,政策性银行贷款投放已明显加快,例如,农发行已提前一季度完成提前下达的全年信贷计划。货币工具中,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再贷款已于年中使用完毕,9月初创的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保交楼专项借款也在加快投放,进度还需跟踪。
稳增长工具主要支持哪些领域?向基建、绿色、能源、制造业等领域倾斜
准财政工具向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绿色环保等倾斜,对保障房等地产领域也有支持。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使用、部分替代项目资本金短缺,投向交通领域较多、占比近7成,产业升级也相对较多、10%左右。与之一致的是,政策性银行信贷对基建、绿色环保等领域支持较大,例如,国开行前三季度发放能源贷款4069亿元、同比增长26%;对地产领域也有支持,更多为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房等。
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工具带动相关领域贷款明显增长,尤其是清洁能源、科技创新、制造业等。结构性货币工具发力,引导资金定向加大对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改造、民生等领域支持,带动相关行业贷款明显增长,其中,单季度普惠小微贷款一度达1.54万亿元、处历史高位,清洁能源上半年贷款翻番至8300亿元。
稳增长工具落地影响?政策工具箱或仍有增量空间,支持制造业、新基建等
内需接力下,本轮稳增长工具箱或仍有增量空间。此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阶段,政策工具一度大规模加码,例如,2015-2017年间,发行累计7批、合计2万亿的大规模专项建设债券,政策性银行信贷占全口径贷款比重也是一度高达16%以上。而当前政策性金融工具累计仅下达6000亿元,上半年政策性银行信贷投放占比不足9%;伴随项目加快落地,政策工具补充资金短缺的需求或依然较大。
相较以往,本轮政策工具更多向制造业、科技创新、新基建等倾斜。上一轮专项建设债券主要支持棚改等民生项目,本轮政策性金融工具主要投向重大科技创新、新兴基建等。与之一致的是,贷款资金也向新基建、制造业等领域涌入,例如,前三季度制造业贷款新增4.2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占全口径企业贷款近3成;近年国开行投向城市交通贷款占比由10%左右抬升至13%以上。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一、“稳增长”工具已出台哪些、实施进展?
近期,政金债超季节性放量、PSL重现增长等,或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补充融资支持。年中以来,政金债融资明显增多、6至9月单月较近3年同期均值多增740亿元左右,尤其9月净融资超3900亿元、往年同期均值仅1100亿元左右;PSL结束了近2年半的收缩、9月净增加1082亿元。.政金债超季节增长、PSL“重出江湖”等,或政策性金融工具、保交楼专项借款等加快使用等有关。

稳增长加力下,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已投放完毕,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提前完成全年信贷计划。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6月初创时额度为3000亿元、8月追加3000亿元,其中,国开行先后分配2100亿元和1500亿元额度,农发行第一、二批额度分别为900亿元和1000亿元,国开行第二批给予500亿元额度,均于9月底投放完毕。同时,政策性银行信贷投放也明显较快,年中国常会新增8000亿元额度、占去年全年新增信贷6成左右,其中,农发行已提前一季度完成提前下达的9000亿元年度信贷计划。

除准财政资金支持外,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政策陆续出台,保交楼专项借款也应运而生、定向支持地产领域。“稳信贷”诉求上升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频出。截至年中,2022年上半年创设的三个定向支持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再贷款额度均已用完,此前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的额度使用进度也较快、分别为 89%和 77%;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也在加快落地使用,还需进一步跟踪。


二、稳增长工具主要支持哪些领域?

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工具带动相关领域贷款明显增长,尤其是清洁能源、科技创新、制造业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引导资金加大支持科技创新、交通物流等领域;今年以来创设的再贷款工具额度多已用完,带动相关领域贷款增长明显,其中,单季度普惠小微贷款一度达1.54万亿元、处历史高位,清洁能源上半年新增贷款8300亿元、去年同期仅3800亿元。

金融工具的运用,部分替代了项目资本金短缺,主要支持基础设施领域。金融工具自7月下旬投放加快。从投向上看,交通领域较多、占样本比重近 7 成,产业升级也相对较多、10%左右;地域分布上,广西、云南、甘肃等西部投放量大、三省合计占样本比重近4 成,山东、湖北等项目相对较多的东中部省市也较多。具体银行来看,农发基础设施基金主要支持市政产业园、项目大888个,水利、交通项目分别为229和140个;进银基础设施基金投向港口铁路建设占比达6成以上,能源水利和集成电路占比在10%-13%之间。

政策性银行信贷向基础设施、绿色环保等领域倾斜,对保障性住房也有一定支持。国开行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发放能源贷款4069亿元,专精特新贷款131亿元。全口径来看,贷款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绿色领域相对集中;同时,国开行等自去年以来向地产领域提供融资支持的新闻案例有所增多、更多与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等有关。

三、稳增长工具落地有何影响?

内需接力下,本轮稳增长工具箱或仍有增量空间。此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阶段,政策工具大规模加码,例如,2015-2017年间,发行累计7批、合计2万亿的大规模专项建设债券,政策性银行信贷占全口径贷款比重也是一度高达16%以上。而当前政策性金融工具累计仅下达6000亿元,上半年政策性银行信贷投放占比不足9%;伴随项目加快落地,政策工具补充资金短缺的需求或依然较大。

相较以往,本轮准财政政策工具多向科技创新、新基建等领域倾斜。今年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工具、与专项建设债券类似,均由政策性银行设立基金等方式对项目进行注资,但支持领域有所不同。上一轮专项建设债券主要支持棚改等民生项目,及重大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本轮政策性金融工具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搭桥,主要投向重大科技创新、新兴基建等领域。

与之一致的是,贷款资金也向新基建、制造业等领域涌入。近年来制造业领域的资金不断涌入,前三季度新增贷款4.2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占全口径企业贷款3成左右。城市交通等新基建领域贷款也明显增多,例如,近年国开行投向城市交通贷款占比由10%左右抬升至13%以上。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政策性金融工具新增额度全部使用完毕,政策性银行信贷投放加快、农发提前一季度完成全年信贷计划;除准财政资金支持外,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政策工具多使用超7成。

(2)准财政工具向基础设施、绿色环保等领域倾斜;结构性货币工具带动相关领域贷款明显增长,例如,清洁能源上半年贷款同比翻番。
(3)内需接力下,本轮稳增长工具箱或仍有增量空间;相较以往,本轮政策工具更多向制造业、科技创新、新基建等倾斜。


风险提示:

1、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2、疫情反复。


——————


赵伟:非农强劲,为何引发“股债双涨”?

赵伟:内外需“接力”中,警惕经济阶段性二次“探底”

赵伟:生产走弱迹象初现

赵伟:稳增长转由“准财政”驱动

赵伟:出口加速走弱的微观信号

赵伟:那些城投违约后,发生的故事

赵伟:贵州化债加力,吹响新一轮化债号角?



合作、版权请联系华老师:1364170555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