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伟丨2023年两会精神学习:“新”周期“新”起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赵伟宏观探索 Author 赵伟团队


作者:赵伟、杨飞、侯倩楠(赵伟系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报告要点

“新”周期“新”起点,实现较高经济增长水平的诉求不低、基础更强

经济目标的微调体现底线思维,实现较高增长水平的诉求不低、基础更强。2023年GDP增速预期目标设定在5%左右、低于2022年的5.5%左右,此前各地两会也透露类似信息,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经济目标的微调,并不意味当局对经济悲观,而是体现了稳中求进总基调下的底线思维,“增长”和“稳定”两大关键词出现频率明显高于过往、或透露更强的经济增长诉求,在压制2022年经济的主要逻辑已逐步消退下,经济也具备实现较高增长水平的基础。

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稳增长仍需加力,有赖于政策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财政加力提效、准财政补充,货币政策与之配合、精准有力。政策基调基本延续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目标赤字率拟按3%安排、地方专项债3.8万亿元均较2022年目标有所增加,预算外“准财政”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贷款等或继续补充;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精准”、总量操作已逐步回归常态,“有力”更多体现在信用端对稳增长、产业发展和防风险等支持。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也是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重要前提。相较2022年,当前政策对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视度明显提升,相关表述摆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之前,重点工作建议中也单列一节。重点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产领域风险,要求有效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等;二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调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新”周期“新”思路,内需增长为主、政策更加注重引导产业“超前”投资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扩大内需优先位置,恢复关键在场景、扩大核心在收入,全年社零增速有望回到疫情前。着力扩大内需是实现经济目标的首要抓手,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其中场景是恢复的关键、目前已加快恢复,带动受场景抑制较强的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消费修复;稳定大宗消费或指向汽车、家居等消费,商务部、工信部等均有相关表态,具体举措仍有待观察。消费中期增长关键在于收入,企业消费和经济活动修复或带动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改善。

投资是扩大内需重要抓手,政策更加注重引导产业“超前”投资。2022年下半年以来,政策加大产业支持的信号已愈发明显,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政府投资基建“新老”比重、注重产业引导,透露的核心线索包括:1)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城市更新行动;2)安全和自主可控,包括上游基础原材料、中游设备制造、配套信息技术服务等;3)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等。

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释放民企活力,亦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不同于过往侧重国资国企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此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等为提升国企治理、提高国企竞争力做准备工作,后续关注更多措施出台。同时,报告也明确强调要“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包括: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企业家权益,支持平台经济发展、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

重申观点:经济可以更加乐观些,宏观主线转向内需增长,核心驱动包括:新时代“朱格拉周期”带来的制造业投资强劲,稳增长“加力”带来的基建投资韧性,疫后修复带来的消费增长等。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外部形势恶化。


报告正文

1、2023年两会精神学习:“新”周期“新”起点

1.1 “新”周期“新”起点,实现较高经济增长水平的诉求不低、基础更强

经济目标的微调体现底线思维,实现较高增长水平的诉求不低、基础更强。2023GDP增速预期目标设定在5%左右、低于2022年的5.5%左右,此前各地两会也透露类似信息,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经济目标的微调,并不意味当局对经济悲观,而是体现了稳中求进总基调下的底线思维,“增长”和“稳定”两大关键词出现频率明显高于过往、或透露更强的经济增长诉求,在压制2022年经济的主要逻辑已逐步消退下,经济也具备实现较高增长的基础。

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稳增长仍需加力,有赖于政策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财政加力提效、准财政补充,货币政策与之配合、精准有力。政策基调基本延续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目标赤字率拟按3%安排、地方专项债3.8万亿元均较2022年目标有所增加,预算外“准财政”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贷款等或继续补充;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精准”、总量操作已逐步回归常态,“有力”更多体现在信用端对稳增长、产业发展和防风险等支持。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也是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重要前提。相较2022年,当前政策对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视度明显提升,相关表述摆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之前,重点工作建议中也单列一节。重点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产领域风险,要求有效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等;二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调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1.2、“新”周期“新”思路,内需增长为主、政策更加注重引导产业“超前”投资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扩大内需优先位置,恢复关键在场景、扩大核心在收入,全年社零增速有望回到疫情前。着力扩大内需是实现经济目标的首要抓手,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其中场景是恢复的关键、目前已加快恢复,带动受场景抑制较强的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消费修复;稳定大宗消费或指向汽车、家居等消费,商务部、工信部等均有相关表态,具体举措仍有待观察。消费中期增长关键在于收入,企业消费和经济活动修复或带动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改善。(详见《疫后消费修复的三大误区》)

投资是扩大内需重要抓手,政策更加注重引导产业“超前”投资。2022年下半年以来,政策加大产业支持的信号已愈发明显,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政府投资基建“新老”比重、注重产业引导,透露的核心线索包括:1)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城市更新行动;2)安全和自主可控,包括上游基础原材料、中游设备制造、配套信息技术服务等;3)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等。(详见《2023年,新时代“朱格拉周期”元年》)

明确强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此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等为提升国企治理、提高国企竞争力做准备工作,后续关注更多措施出台。同时,报告也明确强调要“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包括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企业家权益,支持平台经济发展、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

1.3 政府工作报告之外,总理中外记者会、“部长通道”等值得关注

本届全国“两会”处于换届之年,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新班子将于两会期间选举产生,新任总理将于闭幕会后召开记者会,阐述重要政策安排。根据“两会”会议日程,后续以下时间点值得关注,3月7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3月10日-3月12日,选举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及其他国家机构负责人;3月13日人大会议闭幕后,新任总理与副总理将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提问。

全国“两会”期间,各部委会就今年规划答记者问,对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的政策方针形成补充。2023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委就今年工作规划做出具体解读;工信部围绕工业稳增长、提升改造传统产业、5G发展重点工作做出解答;科技部详细阐述加强基础研究、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应用人工智能等话题;生态环境部则重点回应守好生态环境底线、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

全国“两会”之后,新任领导班子召开的国常会与部委“两会”学习会是观察新任领导班子工作思路的重要窗口;此外,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亦值得关注。2022年“两会”之后,国常会就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政策、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等措施逐一分解重点工作;各部委“两会”学习会部署具体任务,如农业农村部强调抓好春耕春管、粮食生产等工作,央行提出稳妥推进、尽快完成大型平台整改,交通运输部提出落实主体责任、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建等。此外,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等或在“两会”后召开;届时关于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等政策需密切追踪。

重申观点:经济可以更加乐观些,宏观主线转向内需增长,核心驱动包括:新时代“朱格拉周期”带来的制造业投资强劲,稳增长“加力”带来的基建投资韧性,疫后修复带来的消费增长等。

2、附录


风险提示:

1、疫情反复。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债务压制、项目质量等拖累政策落地,资金滞留金融体系等。

2、疫情反复。国内疫情反复,对项目开工、线下活动等抑制加强。

3、外部形势恶化。外部形势恶化超预期。

——————

赵伟:美联储会上调通胀目标吗?

赵伟:地方财政预算,透露的信息?
赵伟:美股“杀盈利”,别太期待“不一样”
赵伟:就业转弱是美联储降息的前提?
赵伟:美国库存周期“长鞭效应”的逆转
赵伟:节后开复工,哪些领域在加快?
赵伟:美联储首次承认通胀压力“有所缓和”


合作、版权请联系华老师:1364170555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