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鼎“狼”,中钰“羊”,天星“下嫁”东方富海“做新郎”:被产业资本收编的PE们

2017-11-08 吾人 融中财经

无论是九鼎的曲线上市,还是天星的折腰下嫁,东方富海的喜结良缘,中钰资本的审时度势,一切,是以变为前提,变通,不失为另一种出路——PE基金的2.0时代。

吾人 / 文


从2017年2月开始,宝新能源通过收购股份及增资入股方式,以25.2亿元获得东方富海2.1亿股,成为东方富海单一第一大股东。7月,金字火腿已控股中钰资本,禹勃成为董事长。6月中科新材不超过20亿元收购天星资本40%股权。还有再之前的通过反向收购进军A股的九鼎投资。


以上只是行业变局的端倪。

   

实际上,这两年PE行业已经开始展露寡头化的苗头,好的资源正不断向头部机构聚集。


从募资角度,像有些投资机构,管理规模也已经突破了千亿(人民币)规模。


从投资角度,几乎所有的明星项目都被人们熟知的几家知名机构投了,大部分的PE机构只能在头部机构看不上的项目里挑挑拣拣。


从人才角度,优秀的人都希望能到知名机构里大展拳脚,而大部分的私募机构在人才引入上举步维艰。而且,在准注册制趋势下,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差逐渐缩窄,这对大部分PE来说,可做的事情真的越来越少了。


在这种情况下,PE两极化趋势更加明显,首先是PE的VC化——PE去早期培育项目,甚至自己下场做项目,比如赛伯乐在IDC领域玩的风生水起,基本上是自己攒局。另外一个理财产品化,在PRE—IPO阶段,或者谁都看得懂的阶段,高估值进去,通过财富公司发行产品,销售给小投资人。


“本身是在做投行业务,PE的投资性质减弱。”


采访中,相关人士表示,“其实主要还是募集问题。现在的募资环境是冰火两重天,政府LP太有钱,急需出口,但要求比较多,出资比例有限,所以撬动社会资本难度比较大,大量基金出现政府资金到位,但是社会资本到不了位,自然感觉募资困难”。


对于PE来说,对于钱的渴望,让很多PE对于上市趋之若鹜。但谋求证券化并非易事,既然不能直接上市,卖给上市公司成为时下PE机构的最优选。

 

东方富海喜结良缘

   

10月10日,是东方富海成立以来的第十一个生日,心情大好的陈炜在东方富海的官微用古诗拼凑了一首藏头诗祝贺:东风夜放花千树,方雨散还轻,富贵人生各有时,海棠月淡,十觞亦不醉,一怀愁绪,岁落众芳歇,重搅别离心绪,新愁归去,出门一笑莫心哀,发作无节雨与风。

   

并比较幽默的感谢了唐、宋、元、清这些伟大的诗人,“没有他们,也没有OFC的今天!”。陈炜是投资行业少有的高情商的投资人,不仅擅弄诗,还画的一手好油画。

   

距离东方富海被宝新能源收购,已经过去了半年,显然双方在蜜月期甜蜜的必能自拔,才有陈炜如此的雅兴。



但是,在宝新能源发布收购公告的当天,东方富海的官微显得的异常的“冷淡”,对于收购只字未提,在距离东方富海被收购的一周后,东方福海2016年度工作会议上,陈炜发表讲话,号召员工“深入理解公司与宝新能源的战略级合作规划”。看来,对于号称2017年上市公司收购PE第一单的事件来说,很多人还是看不清。

    

2017年2月24日晚间,停牌近2个月的宝新能源发布复牌公告称,宝新能源拟通过收购股份及增资入股方式,以25.2亿元获得东方富海2.1亿股,最终持股比例达42.86%,成为东方富海单一第一大股东。

    

此次收购行内人的话说“高级”,源于此次收购的一些列错综复杂的设计。


宝新能源通过“股权转让+股权认购”两步走,先受让东方富海30%股权,再对东方富海认购增资(9000万股),总共耗资25.2亿,实现了对东方富海42.86%的股权。


 

东方富海的股东名单,共20名

 


本次股份受让及增资完成后,陈玮、程厚博及其控制的富海久泰、富海聚利,合共持有东方富海51.31%股权,仍为东方富海的实控人。


本次交易前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未发生变更。


宝新能源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宝丽华集团。东方富海公司控股股东为富海久泰,实际控制人为陈玮、程厚博。股份转让和股份认购两者互为前提,不可分割。通过上述两步走,上市公司将获得东方富海共计2.1亿股股份,对应其增资完成后42.86%股份比例,合计作价25.2亿。


在此次交易的两个月前,富海久泰首先反向持股宝新能源5%股权。


2017年1月12日。富海久泰与宝丽华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正值上市公司停牌期间,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9.27元)协议约定:富海久泰以8.35元/股的价格,受让宝丽华集团持有的上市公司108,794,395股股份,约合5%股权,作价9.08亿。转让完成后,富海久泰为宝新能源第三大股东。


富海久泰就是东方富海的股东之一,且持有东方富海的股权比例高达39.18%。其实际控制人为陈玮和程厚博,分别是东方富海的董事长和副董事长。(陈玮是富海久泰的普通合伙人和执行事务合伙人,程厚博为陈玮的一致行动人)。


而正是因为如此,此次交易也引来了一些关联交易的质疑:由于陈玮在本次交易前,就通过富海久泰持有上市公司5%股权。此次,上市公司拟协议受让东方富海42.86%的股权,其中与陈玮有关联的股东有5个,合计股份比例为77.59%。


a.富海久泰(实控人:陈玮、程厚博),持有东方富海39.18%;


b.富海聚利(东方富海的员工持股平台,实控人:陈玮、程厚博),持有东方富海7.84%;


c.陈玮,持有东方富海14.97%;


d.程厚博,持有东方富海5.60%;


e.渤海国际信托(东方富海股权投资事务管理类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受托人,该产品的劣后级受益人为陈玮、程厚博及其余25名自然人),持有东方富海10.00%。

    

本次股份受让及增资后,陈玮、程厚博及其控制的富海久泰、富海聚利合共持有东方富海251,430,225股股份,占其股份比例为51.31%,仍为东方富海的实际控制人。


经交易各方协商一致,东方富海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最后作价48亿元。其增值合理性在于:PE属性所拥有的运营基金的能力、募资能力、行业口碑、企业成立以来建立的商誉等等不能入账的无形资产价值。那么,除了估值的特殊性之外,东方富海股东还对上市公司承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税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4亿元和5亿元。东方富海2015-2016年的税后净利润为2.06亿和2.16亿。


看看东方富海的过往业绩,这点业绩承诺压力应该不算大。东方富海的估值谈不上贵,也谈不上便宜。重要的是,解决了东方富海长期资本的问题,东方富海股东套现了14.4亿,增发的新股又获得了10.8亿的自有资本。如果全部股东继续再全部投入,最多可以获得25.2个亿的长期自有资本。同时,东方富海利用上市公司目前在市场上的超级信用地位,能够更低成本地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和发挥更高的杠杆作用。


对宝新能源而言,成功地进行了中长期的市值管理。上市公司还成功第绑定了国内一线PE的人才团队。但是,假如业绩承诺实现不了怎么办,还有义务补偿的兜底。如果东方富海在2017-2019年的三年期间,实际税后净利润少于上述年度目标净利润之和的90%(即10.8亿),涉及本次股权转让的东方富海股东们,将在2019年审计报告出具日起6个月内,对上市公司就差额部分进行现金或者股份补偿。


就陈炜的意图,卖掉东方富海是一笔划算生意,是其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东方富海的大战略:通过与上市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将东方富海变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公众公司;(2)利用上市公司平台的融资能力,改变PE的募资方式,解决PE募资困难的问题;(3)将东方富海打造成一个具有PE、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银行、保险等业务的综合性金融控股平台;(4)将东方富海所有股东的股份变成其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让东方富海所有的股东都能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其财富放大效应,从而更好地实现股权激励效果。


金字火腿董事长、总裁禹勃


中钰资本审时度势


2016年7月25日晚,A股上市公司金字火腿发布了一则收购公告,拟4.3亿元受让中钰金控及禹勃等股东持有的中钰资本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估值10亿人民币。交易完成后,金字火腿将持有中钰资本43%股权,跨界布局大健康产业。2016年12月3日,金字火腿宣布对中钰资本增资1.6326亿元,从而持有中钰资本51%的股权实现完全控股。    


一年后的2017年7月4日,金字火腿(002515)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选举禹勃先生为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总裁,任期三年,自聘任之日起至本届董事会届满。公告显示,禹勃未持有该公司的股份,且与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联关系。目前,金字火腿的实际控制人仍是施延军。那么,没有持股又与公司股东无关联关系的禹勃到底是如何当上公司的董事长,与公司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要知道金字火腿与中钰资本的联系,要从2016年金字火腿重大资产重组说起了。


2016年2月2日,金字火腿发布公告,称因重大事项停牌,并于2月17日进入重大资产重组程序。随后,公司表示将拟购买国内某金融企业100%股权,以推动公司金融业务的延伸。但是,7月25日晚间,金字火腿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原因是“市场环境及政策变化较大,与各方未能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在这5个月中,对于重组公司的名字,金字火腿方是只字未提,保密工作做的相当到位。


在金字火腿发布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的同时,公司同时发布了一则收购公告,拟4.3亿元受让中钰金控及禹勃等股东持有的中钰资本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完成后,金字火腿将持有中钰资本43%股权。


金字火腿收购中钰资本43%股权,于2016年11月29日完成股权转让过户之后,2016年12月3日,又宣布拟对中钰资本增资1.6326亿元,增资完成后,将持有中钰资本51%的股权。


实际上,在金字火腿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后的4个月,收购中钰资本43%股权之前,即6月18日,金字火腿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称拟将公司在合并报表范围内,将母公司的全部资产、负债截志基准日2016年5月31日以账面净值转给全资子公司金字食品有限公司,本次划转的资产为10.96亿元,负债8675.91万元,即净资产10.09亿元。金字食品的实际控制人是施延军,2015年11月19日设立,自成立以来,公司未开展任何经营业务,在这次业务整合之后,金字火腿实际上将原来的食品业务全部转移到金字食品。


再回头看看金字火腿的每一步动作,不得不说它下了一盘大棋。首先,为了使跨界并购能够成功,先剥离母公司主业,然后为了避免重大资产重组上会,先现金收购43%的股权,股权转让过户完成后继续增资,从而达到控股目的。最后,干脆聘请中钰资本控制人来当董事长。所有这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企业转型,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这一次,金字火腿转型得很彻底,2017年3月25日,金字火腿又宣布将全资子公司金字食品进行存续分立,成立两家公司。金字食品继续存续,但与火腿及肉制品相关资产、负债全部转移到新设公司金华金字火腿。而后6月17日,金字火腿公告将金字食品100%股权全部转让给公司控股股东施延军,转让价格4.67亿元,从而对与公司主营业务不相关的财务性投资资产进行处置和剥离,出售的股权所得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主要用于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之后,金字食品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当时,中钰资本各原股东(不含已退出股东)也签下对赌及业绩补偿办法与股份回购条款。当时,约定经具有相应资格的审计机构审计,中钰资本2017-2019年度经审计后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孰低原则)每年分别不低于2.5亿元,3.2亿元、4.2亿元。


中钰资本2015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757.17万元,2016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 2,779.10万元,2017年一季度完成归属母公司的利润为5,509.89万元。2016年业绩相比2015年大幅增长,2017年相比2016年又大幅增长,符合成熟投资机构3-5年业绩大幅增长的规律。


2017年8月16日,公司8月16日晚间公告,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施延助、施雄飚和施文将所持公司1.44亿股股票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娄底中钰,转让均价10.7元/股,总对价为15.41亿元。先将董事长之位“让出”,接着推出向PE子公司管理团队转让14.72%股权的计划,金字火腿对控股子公司中钰资本的倚重可见一斑。


上述转让价格是以8月15日金字火腿股票二级市场的收盘价9.69元/股的溢价10.42%确定的。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娄底中钰将成为金字火腿持股14.72%的第二大股东,金字火腿实际控制人施延军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将从56.10%下降到41.38%,施延军仍是实际控股股东。


细看本次溢价接盘方娄底中钰的5名股东,正是金字火腿控股子公司中钰资本的核心管理团队禹勃、马贤明、金涛、王波宇、王徽。其中禹勃持股娄底中钰67.10%股权,是娄底中钰实际控制人。


从被并购标的的实际控制人,到金字火腿董事长兼总裁,再到受让股份成为公司二股东,中钰资本及其掌舵者禹勃的资本棋局一气呵成。


但需要提出的是,娄底中钰本次股权受让款15.41亿元中,九成来自于借款,并透露了减持股票还款的计划。


从另一维度看,从资产收购到人事更迭,再到受让股权,中钰资本显然不甘为配角。


按照商业逻辑,高昂的资金成本必然会转化为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诉求。在投行人士看来,这种循序渐进式的资本及业务渗透,可能是一个渐变式转移的过程。 

 

现在更加确信,表面现象可能跟实际并不一样,禹勃看似丢了中钰资本的控制权,但实际是中钰资本更彻底低装进上市公司。


相信,随着禹勃出任董事长、总裁,金字火腿将向医药健康领域,给予更多倾斜是大概率事件。

 

九鼎投资曲线上市 


从2010年1000万元注册的投资公司,到2015年市值过千亿的新三板“巨无霸”,九鼎投资在短短五年内创造了令人咋舌的“造富神话”,成为令业界瞩目的另类“PE巨头”。


九鼎投资董事长吴刚

 

九鼎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持续不断地输送企业上市,并从中获取巨额上市差价。但2012年IPO的暂停,令高价囤积了大量投资项目的九鼎迅速陷入困境。至2013年底,九鼎投资净资产不足5亿,资产负债率45.53%,当年经营现金流为-5800多万元,已明显陷入“入不敷出”的财务窘境。


在这一背景下,九鼎投资利用自身在新三板挂牌之机,推出了被PE界视为“里程碑式金融创新”的基金份额换股权计划。通过这一“创新模式”,九鼎解决了前期PE项目投资者的退出问题。


在以换股计划摆平了急待退出的基金投资人后,新挂牌的九鼎投资还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虽然坐拥35亿元股权投资“资产”,但是它的此轮定增却没有融到一分现金,公司的后续经营如何维持?


于是在完成基金份额换股计划后,九鼎投资随即展开了第二次“配资式”增发:向股东发行5.7亿股、融资22.5亿元,此次融资全为现金,每股价格约为3.92元。公开媒体报道显示,此次融资以九鼎控股股东(管理层)现金出资为主,意味着管理层为此次融资承担了22亿元的外部债务。


此时的九鼎已经膨胀成为一家总资产57亿元,手持35亿企业股权投资和22亿现金的“纯债务公司”——其公司资产几乎全部由股权投资负债和短期融资构成。如果按照第二次增发时每股3.92元的价格计算,此时公司市值已达156.8亿元。


“在上市之初两轮内部融资式的定增转换之后,九鼎投资迅速展开了一系列的投资和并购运作:发起设立九泰基金,收购控股九州证券,成立P2P平台九信金融、武曲星并投资晨星成长计划、龙泰投资等,并牵头筹建民营银行。


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投资收购背后,九鼎投资所提出的“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的战略目标及其大金控式的战略架构也渐渐浮出水面。


而此时,正是九鼎投资展开外部融资布局的关键阶段:5月15日,九鼎投资以41.5亿元的出价拍得江西中江集团100%的股权,并间接控股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中江地产,随即宣称拟将部分资产注入中江地产,开启了A股市场融资的大门。


2015年7月中江地产公告称,将向大股东九鼎投资等对象定向增发股票,以收购投资管理等行业资产,并于9月23日宣布以9.1亿元现金购买九鼎旗下PE业务的经营主体昆吾九鼎100%股权。也就是说,九鼎投资通过控股中江地产这一上市公司平台,反收购九鼎投资100%股权,从而成功将其PE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实现了曲线上市。


收购完成后,九鼎投资顺利将旗下PE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并于12月22日将中江地产更名为九鼎投资,原新三板挂牌的九鼎投资则更名为“九鼎集团”,成为A股上市公司九鼎投资的控股股东。至此,从名称到实质,新三板“头号”PE机构九鼎完成了它的借壳上市之旅,成功登陆A股。


此事就是轰动一时的九鼎投资曲线上市。


九鼎刚上市,中江地产向九鼎、拉萨昆吾和中江定增1号等对象增发12亿股并募集资金120亿元,用于九鼎旗下基金出资及“小巨人”计划,只是最后定增方案被监管机构否决。但是,当时定增方案公告之后,中江地产股价直线上涨,在16个涨停板推动下从8元多一举升至77.58元/股的高位。到2017年10月10日,九鼎的股价稳定在35元左右。


此后,九鼎投资出现包括更换董秘和证券事务代表的一系列人事变更,以及一连串的股权质押,至2016年4月2日,其控股股东中江集团所持九鼎投资股权累计质押比例已高达98.63%。


九鼎的两个风口,一个是新三板公司,一个是股权投资概念,现在熄火了一个,明显的九鼎集团是在等风来。


而就在近日,停牌逾久的九鼎集团又惹上麻烦了。


在证监会最新公布的83家被监管的私募名单中,九鼎旗下有三家子公司赫然在列。九鼎集团近段时间以来麻烦不断,下属公司被罚仅仅只是一个缩影。


实际上,九鼎集团最受诟病的还在于复牌遥遥无期。市场则普遍认为,九鼎集团迟迟未能复牌是考虑到在三板市场的股票价格问题。作为停牌2年多的做市企业,九鼎集团复牌后股价暴跌在所难免。不过从目前来看,相较于是否会陷入“暴跌魔咒”,九鼎集团的复牌时间则是更大的悬念。

 

天星资本折腰下嫁


相比于东方富海联姻宝新能源的门当户对,天星资本下嫁上市公司中科新材,则显的有点不得已而为之的扭捏。2017年6月4日,上市公司中科新材发布了一份拟参股创投公司天星资本的公告,公告宣布拟以不超过20亿元收购北京天星资本股份有限公司40%股权。交易完成后,产业投资基金将成为天星资本第二大股东,与刘研一方仅相差10.59%。本次交易,天星资本100%股权估值50亿元,相比2015年投资者增资时的300亿元估值下降不少。而卖方承诺天星资本未来3年合计盈利30亿元。


有关人士表示,这项收购看起来透着诡异:对于天星资本,对赌条件过于严苛,而外界资本直接入股传统VC和PE的情况很少见;对于生产家用复合材料产品的中科新材,跨界介入产业投资基金,并且要调用远超其净利润的资金参与收购,其目的也不清晰。


根据公告,中科新材全资子公司中科创资本拟出资5亿元作为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参与设立中科鼎泰二期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规模22亿元,拟以不超过20亿元收购北京天星资本股份有限公司40%股权。 

 


投资完成后,刘研及其团队仍持有天星资本53.93%的股权,产业投资基金成为天星资本第二大股东。


在本次收购中,天星资本签下了对赌协议,转让方承诺天星资本2017年-2019年经审计的3年累计净利润不得低于30亿元,且2017年不低于4亿元、2018年不低于5亿元、2019年不低于6亿元,若未达到此标准,转让方将通过股份或现金方式向产业投资基金进行补偿。


此外,转让方承诺天星资本2017-2019每年管理基金的实缴规模不低于60亿元;承诺天星资本2017年经审计的净资产规模不低于26亿元,2018年经审计的净资产规模不低于31亿元,2019年经审计的净资产规模不低于下述任何一个标准:一、50亿元;二、投资人本次交易所对应的股份对应的公司净资产规模不低于20亿元。


如果未完成上述约定,产业投资基金有权要求转让方回购其所持有的全部或部分天星资本股份。转让方接到产业投资基金的回购通知书后三个月内履行完毕回购义务。


据了解,成立六年的天星资本共投资了超过550家企业,曾被称为“新三板疯狂投资客”,2016年因市场持续走低,天星资本多笔投资账面出现浮亏,业绩下滑。



天星资本总裁王骏此前曾对媒体表示,天星资本的盈利空间一是新三板流动性变好后,估值修复带来的收益;二是每一家企业的成长性带来的收益。


而根据相关媒体统计,目前天星资本投资的133家挂牌企业,包括42家创新层企业和91家基础层企业,2016年共实现营业总收入274.35亿元,总盈利21.13亿元,其中创新层企业共实现盈利13.13亿元,占总盈利的62.14%。


而2015年、2016年,天星资本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26亿元、5.21亿元,净利润3.19亿元、2.76亿元。


2016年天星资本的净利润尚不足30亿元的十分之一,那么3年累计净利润不得低于30亿元的承诺,它能完成吗?


有知情人士表示,现在的新三板投资基金情况是“没有特别垮掉”,而对于天星资本的对赌承诺,他表示,现今中国资本市场业绩承诺一般都给得偏高,完不成是正常状况。


此次,中科新材市值只有40亿元,2016年净利润只有几千万(0.28亿元),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参股天星资本?


对于如此的质疑,也引起了深交所的关注,2016年6月12日,深交所向中科新材下发问询函,提出6个问题。中科新材回复深交所问询函,对这6个问题进行了回答。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们看好天星,真心实意想收购。


一、我们没有关联关系、利益安排和业务往来。二、双方筹划4个月,收购完全符合产业基金的投资目标。


在中科新材的回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天星资本较新的运作情况。截至2016年12月31日,天星资本在管实缴基金规模人民币50.27亿元,已投项目分布在新材料节能环保、TMT、高端制造、军工、医药医疗、消费升级、文化传媒等新兴行业,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300多家、新三板创新层企业120余家、拟IPO企业100余家。


此外,天星资本已实现64个项目的完全或部分退出,平均退出收益率89.63%,退出收益高于市场同业平均水平。


所以中科新材表示本次参与设立产业基金及产业基金对外投资,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和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目标。


三、业绩对赌承诺是否合理?


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本次收购是天星和中科新材的一场豪赌,而天星承诺的2017、2018、2019 年三年累计净利润超过30亿元,即2017、2018、2019 年每年基金的实缴规模不低于60亿元。


中科新材表示,天星资本已投项目自身业绩及市值成长预期角度均体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对天星资本未来盈利能力有明显的支撑作用。未来随着 IPO 审核的加速,其投资的项目通过IPO退出的比例将逐步加大,退出收益率将更高。


未来天星资本将加大对新三板创新层Pre-IPO 标的投资规模,并深化投后管理,通过产业协同、并购整合等手段提升资产价值,以实现业绩增长。


当然,中科新材也想好了后路。


根据国众联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出具的估值报告,天星资本转让股权后仍持有超50%的股权,其价值不低于25亿元。


这部分足以覆盖公司发展出现波动时投资方要求的履约责任。


业内人认为,此次交易表明中科新材有意布局新兴产业和新三板。同时根据对赌条款,一旦天星资本不能做到任一条款,产业投资基金有权获得股份或现金补偿。无论如何,对于中科新材,这笔交易都不是亏本的买卖。


而对于天星肯接受如此严苛的对赌条件,“一方面,20亿的现金足够天星资本度过目前面临的轻度财务危机,并且让管理层有机会有能力去挑战业绩承诺;另一方面,这次收购如果完成,天星资本就打开了上市的天花板,有了借壳上市的可能。” 


本次交易还从管理基金规模、净资产的方面进行对赌。这也显示了,天星资本未来的发展道路应该是正统的PE投资:募更多资金,投资更多项目,从而获得更多管理费回报或投资收益。


当下的市场环境,PE登陆A股还是不太容易的。但是,从公告信息看,基金的退出方式高度依赖上市公司。未来可能上市公司会收购天星资本的股份,从而实现产业投资基金其余LP的顺利退出。如此一来,上市公司会直接成为天星资本的重要股东。


但现在看,天星资本战略重点依然是新三板项目。但是新三板的境况人尽皆知,这对于天星还是中科新材都不是一件好事,刚“结婚”就遇到这样的问题,能否走下去存疑。


无论如何,PE和产业资本的结合都是一件好事,以上的案例具有示范和经验作用,以后效尤者将会有不少,据融资中国了解,近期就有几家机构正在寻求和产业资本的合作,而且这种合作不仅仅只限于国内,香港等跨境的上市公司也是机构寻求被收购的目标。


可能,这是一个PE继续成长的新路。

推荐阅读


王者荣耀——融资中国股权投资产业榜揭晓

融资中国2016中国股权投资年度排名

新东方的投资逻辑

中科新材收购天星资本 A股市场引入新三板之狼?

中新融创:真PE,伪PE?

信中利大航海时代

一亿控股香港仙股,赛伯乐借壳华耐

两年250亿,中钰疯狂增长背后的投资逻辑

北极光创投:技术男让投资找到北

智者丁健:从哲学思考到投资智慧

往事如风,禹勃重谈和九鼎恩怨

新三板上PE“红六兵”

发现FOF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