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达晨的生存秘籍

张叶 融中财经 2019-11-07

导 读


在新的历史周期中,刚刚完成18岁成人礼的达晨财智,正再次努力活的更好。


作者 | 张叶


生于上市公司旗下,用了19年时间,达晨财智成长为中国创投界的“四大金刚”之一,至今其仍在坚持修炼内功,与自己较劲。


“过去的2018年,10%-20%泡沫化的东西正在被清理,对于还站在市场上的人而言,处境难是正常的。”在接受融资中国采访时,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兼总裁肖冰告诉记者:“从2000年到现在,达晨经历了很多周期,也遇到过不少麻烦和瓶颈。但我们不害怕困难。2019年,我们要一如既往的保持冷静,用最平常的心态努力活下去。”


从成立以来,达晨财智历经过中小板、创业板的开端,也见证过A股多次IPO停摆,可以说与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同成长与发展。这样一家中国投资界极具影响力的机构,即使含着湖南电广集团的金汤勺出生,也曾面临过困境与窘迫。


时至今日,达晨管理21期基金,累计管理规模近300亿元,累计投资企业500多家,成功退出130余家,76家成功IPO,50多家通过并购或回购退出。在新的历史周期中,刚刚完成18岁成人礼的达晨财智,正再次努力活的更好。


历尽周期,努力存活


作为国内最早创投机构之一,达晨脱胎于湖南电广集团,一度被称为创投业“湘军”。1999年,正值A股创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启动筹建,当时无论证监会层面还是民间讨论都对市场充满乐观,加之香港创业板火热开板,作为我国第一批本土创投机构,达晨在2000年4月正式开始市场化运作,开启了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多层次进化的发展历程。


在采访中,肖冰告诉记者,近几年中国股权投资行业遇冷,募资难一度成为资本热词。而大资管时代拉开帷幕,大片VC/PE陷入沉默,达晨能够取得今时今日的成就也并非易事。在这19年以来,达晨经历过四次关键事件。


第一次,2006年,同洲电子上市挽救了达晨。2006年4月,达晨财智投资的同洲电子通过中小板上市方式退出,并为其赚取近30倍回报。这一成功案例不仅成为中国创投里程碑事件,证明了人民币基金退出机制的可行性,也让达晨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变化。


2000年的时候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加之国内外政治经济双重影响,中国创业板迟迟未有动静。在漫长的等待中,很多风投机构另择机缘,选择逃离市场。据了解,当年深圳创投机构仅剩不到10家,只有达晨、深创投等少数几家还在坚守。而达晨那几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甚至一度面临被大股东电广传媒裁撤的命运。


《中国创投简史》曾记录道,达晨那三年过得非常艰辛,缺人,缺钱,缺退出,最灰暗的时刻,公司只剩不到五个人。直到2004年,中国资本市场陆续突破,中小板开启,实现全流通。2006年6月,同洲电子上市,而此时已距离达晨投资同洲电子过去6年。用肖冰的话说:“真的是同洲电子(成功上市)才挽救了达晨。”


第二次,2009年,创业板开启,使达晨进入真正的快车道。


2009年10月30日,证监会耗时10年打造的“中国纳斯达克”创业板火热出炉,对本土PE/VC而言,打通了人民币基金的募投管退全链条,使“本土募集、本土投资、本土退出”创投模式最终形成。而那一年也是达晨发展最大利好的一年,早期投资几乎都集中爆发。


爱尔眼科、网宿科技、亿纬锂能和蓝色光标4家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蛰伏3年的福建圣农,获得20多倍回报,被评为2009年最佳退出案例;2010年,达晨被投企业中9家成功IPO,更是创下全球同业年度IPO退出纪录。这些都奠定了达晨在中国本土创投机构中的领先地位。


此外,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当年美元基金退出受阻,以达晨为代表的一批本土创投机构快速崛起,开始积蓄能力与美元基金分庭抗礼。


第三次,2015年,A股暴跌IPO停摆,从动荡中成功走出。


2015年中国股市先扬后抑,从快牛到股灾经历了冰火两重天,至今仍让很多人心有余悸。A股市场从3000点上冲到5178点,然后18个交易日暴跌超30%,十几次千股跌停、千股停牌。股市断崖下跌、央行降准降息、IPO暂停与重启,A股保卫战可谓跌宕起伏让人悲喜交加。这是对中国股权市场极具挑战的一年。


对于达晨,这一年却堪称一场退出盛宴。2015年,国内资本市场共219家企业IPO,其中达晨12家企业完成IPO上市,占比5%;还有十几家企业申报IPO并完成预披露。


肖冰告诉记者,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达晨经历了很多周期,在各种环节中都遇到过瓶颈,但并没有觉得特别难过。只有退出上,由于政策和形势一直发生变化,忽上忽下。我们能做的只能去适应它。现阶段,经济走势或许也不太乐观,整个周期还是向下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想要获得一个满意的回报,唯一能做的也是把好项目质量。


第四次,2018年,足够的粮草方能过冬。


2018年的资本寒冬,似乎比以往都要严重。受宏观经济冲击,股市从头跌到尾,更令人沮丧的是,IPO审核愈缓愈严,创投机构的退出情况也堪称惨淡。除此之外,资管新规落地,半数以上创投机构都处于基金募集停滞或半停滞状态。缺钱,几乎成为所有人的噩梦。


有业内相关人士表示,自2018年下半年,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机构出现资金压力;预计2019年中,将有近半数机构出现人民币所剩无几的惨状。募资难的情况将更为突出。在市场一片哀鸿中,2018年10月达晨完成新一期人民币基金46.3亿元募集。这一亮眼数字更显得让人眼红,肖冰表示说,“这确保了达晨能在接下来的日子中过的舒心些。”


对于新基金,肖冰希望把它打造成达晨的“明星”基金,能够投中各行业内明星项目。所谓明星项目,达晨很早就形成了标准和定义。“第一,概念要好。这个行业,达晨是第一个投入的,投完后能够引领行业的投资。在投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这个项目好,在投完之后才发觉不错。第二,回报率要高,要让市场上大家觉得比较震惊。”


肖冰告诉融资中国,2019年,对达晨来说可能是很好的时间窗口。虽然人民币基金投资还会有断崖式下降,但竞争没有以前那么激烈,创业者和项目也会相对靠谱,这对我们来说非常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身能力提高,再次修炼内功,与自己较劲,而不是跟宏观经济以及市场较劲。如果2019年我们干的不错,未来几年就能够好好活下去。


修炼生存秘笈


2019年的春节刚刚过去,北方突然降至的几场纷飞大雪和南方连绵不断的阴雨似乎又在告诉人们,寒冬尚未走远,春天的脚步还并未临近。对于机构而言,资本寒冬的后劲儿也还在发挥效应。用肖冰的话说,想要安全度过周期,最重要的是事情就是要做到专业化投资和体系化募资。


体系化募资


达晨新一期基金LP的构成中包括了金融机构、政府引导基金、产业集团及母基金几类机构,比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市引导基金、福田区引导基金、鲲鹏资本、首钢基金、云能基金、歌斐资产等。而这期基金中,个人投资者只占不足3%,机构投资者97%以上。


谈到募资,达晨高级合伙人邵红霞表示,基金募资是一项需要谋划周全的营销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策略,而所有策略都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从募资环境来看,机构寻求的募资对象,已经从过去的小C逐渐演变为今天的以大B为主,“话术变了”。


首先,投资行业头部效应特别明显,有业绩、有品牌、能给LP带来满意现金回报的机构才能募到钱。现在,个人LP基本退场,机构LP登场。这类LP不看你的团队背景是否漂亮,投资思路、投资策略是否讲得清楚,这些都不是决定性因素,能否募到钱的核心是过往业绩、退出数据。越是专业的机构越相信数据,因为数据是理性的、不说谎的。这就是行业现在的状态,头部机构在资金端、资产端有优势,而大部分机构处于残酷的行业洗牌阶段。


募资时,达晨将LP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国家队、金融系和产业系。每类LP的偏好不同,诉求不同,进而对基金的选择也有不同标准。此外,机构除了对LP的诉求、关注点、评价标准、合作方向做全面深入了解外,还必须考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资金,因为资金来源或多或少会影响基金的投资策划、管理策划和退出策略。


其次,没有经历募资难,就不知道怎么“花钱”(投资),要用LP的心态做GP,而信任对于LP和GP的关系十分关键。


邵红霞告诉记者,建立信任需要时间,坦诚交流、换位思考才能彼此理解。LP对GP的道德操守看得很重。“从我同LP的交流经验来看,诚实是每一个GP应该谨记的!GP的投资信息要及时透明,你可以错,但不要刻意隐瞒,更不可以欺骗,这一点很重要。目标一致、相互信任是LP和GP合作的基础。GP、LP之间要有原则,不要有秘密。”


信任建立起来不容易,但破坏很容易,尤其新基金,LP/GP关系比较脆弱,基金还没有回报的时候,更需要及时沟通、坦诚透明,才能建立一种长期互信的关系。


专业化投资


大监管背景下,市场套利的机会都在被逐一瓦解,唯一的生存法则就是专业化和长线的价值投资。邵红霞表示,近20年的投资实践,让达晨在市场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打法。


现阶段,“行业+区域”的双轮驱动形式使达晨实现了项目全覆盖,通过外资眼光、本土手法,投出了一批明星企业。2018年,达晨共计投出60个项目,除了依旧保持既有速度,尤其对明星项目进行重仓,还加大了对抗周期、高门槛、高壁垒行业的布局。


在投资专业度方面,体现在达晨对行业的划分。2013年达晨财智开始塑造自己多元投资体系,以行业划分,建立了TMT、医疗健康、消费服务、节能环保和新材料、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军工等七大行业投资部,以一批具有深厚产业背景的专业投资人员主导行业线投资,同时,以行业来引导投资,加强行业与区域的紧密合作。


在专业化转型过程中,一些跟不上步伐的投资人员则被淘汰,区域布局更加集中,达晨逐步形成了行业与区域双维驱动、平台与生态良性互动的格局。


相较于其他创投追风口的投资策略,达晨一直坚持等风来。这种做法尤其体现在军工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投资表现。


过去,军工研发由国家高度管控,信息不对称、保密因素都给达晨这种市场化机构寻找标的造成一定难度。2013年底,达晨组建独立的军工项目团队,并将其作为重点投资策略。而在此之前,达晨也只是在各领域兼投一些具有军工背景的项目。2015年,一贯低调的达晨,在军工领域表现出很强的“狼性”,其投资团队在信息化弹药、电子对抗、北斗芯片、光电器件、军工信息化等军工细分领域投资了十多家企业。


肖冰告诉记者,达晨目标是成为“军工投资第一品牌”。目前,达晨军工团队已将北京、西安、成都等传统军工资源富集地区作为自己的主战场。此外,在2018年的资本寒冬中,达晨还将投资策略调整为多看少动,重点布局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先后投出普博科技、凌云光、顺科新能源等项目。



在投资上,达晨也在不断做出调整并提高标准。采访最后,肖冰告诉记者,“我们所投的每个项目,都要分析它是不是能够抗周期、逆周期,如果每个项目都有这样的特征,整个基金组合就能够抵抗周期,当然这确实特别考验管理人的能力。2019年,我们要把专业化程度做的更深,把项目质量提的更高,以前80分合格的项目要改成现在达到90分。2019年我们要更坚定地走好每一步。”




媒体合作:010-84464881

商务合作:010-84467811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融资中国2019大消费行业投资峰会

融资中国最佳女性投资人榜单公布暨网络评选

水母研究微信公众号——关注的不只是母基金


深创投19年:近3300亿规模、143个项目上市、IRR超40%

产业母基金之上汽投资:深耕产业链,打造最懂汽车产业的资本

盛世投资寒冬下投资逻辑:看重产业导入能力 偏爱垂直型机构

新生代基金之愉悦资本:“机会主义” 投资操盘手的未来

从PE先锋到多元化投资,基石资本投资价值观的嬗变

嘉实投资的价值实现

发现FOFs

母基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局面

从殿堂到市井,凯旋创投的隐痛

北极光创投:技术男让投资找到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