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世界成为你的课堂——上海纽约大学的开放与多元

姚曦 新教育家 志道
2024-10-25


如果用一句话来介绍纽约大学,那这句话就是:开放、多元,拥有众多优质学科且跨度很大。


纽约大学有一个传统,就是在全世界建立自己教学点,“让世界成为你的课堂”不是一句虚言。最近十几年的时间,纽约大学在中东开办了阿布扎比分校,在亚洲开办了上海纽约大学。纽约大学的校园沿着人类轴心时代的轴心线一字排开。是全球最大的私立学校之一。



纽约大学在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依然坚持认为人与人的直接交往极其重要,是互联网交流不可替代的。地理上的多元可以更好地避免全球化带来的同质化,各个不同文化的直接交流可以打通隔阂,消除误解,促进相互的理解与共情。


纽约大学一直在强调:肉身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


2022年纽约大学在THE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第26名。


而其大跨度的高排名专业又让人深思,哲学与艺术、哲学与数学、数学与经济、经济与政治、政治与法律,他们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纽约大学哲学与电影艺术都是全球排名前10的专业,学生在一个有着浓郁哲学氛围的校园里共同探讨真与美、美与善,探讨社会与伦理,思考艺术的最大可能。


拍出《喜宴》(还有《卧虎藏龙》)的,也是最为华人熟悉的电影导演李安,就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在这样的环境下,也难怪科恩会拍出《老无所依》,戈麦斯·雷洪会拍出《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大家都爱看的美剧《绝命毒师》的导演文斯·吉利根也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专业。



金融专业自不必说,绝对的世界排TOP5。纽约大学北有百老汇,南有华尔街,没有围墙的纽约大学将自己融入了纽约,学术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进一步了解纽约大学后我们会问,如果没有强大的数学专业作为支撑,纽约大学的金融专业还会在全球数一数二吗?我们看起来的大跨度专业有时候其实离的很近。电影《美丽心灵》的原型,约翰·纳什以他开创的博弈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不是诺贝尔数学奖。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知道,人类的认知不是被学科割裂的,而是通达各个学科。这样,大学就必须是具备通识教育能力的,培养通达的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纽约大学在这方面可以是一个好的样本。拆掉学科之间的围墙,才有好的教育。1664年英国人从海上攻进新阿姆斯特丹拆掉荷兰人沿街修的围墙,把地名改成了新约克,就是我们现在称的纽约,后来的“墙街”(华尔街Wall Street)成了世界金融中心。这仿佛是个隐喻,隐喻一个开放系统的未来。纽约大学的开放既是向外的,也是向内的。向外,是在世界各地办学,向内,是大学科融通。



高水平通识教育是纽约大学的底色。


那么,如果用一句话来介绍上海纽约大学,那就是:在一个中国最老牌的开放城市,用全球视野培养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


哈德逊河有印第安古老传说,黄浦江有上海开埠故事。


始于1879年的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被誉为东方的哈佛,她的中文校训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孔子。西方的学校有着东方的元素。这所大学在1952年一部分归入了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纽约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了上海纽约大学,接续了西方的大学有着东方的元素的传统。西方的好奇探索的传统与中国忧患传统在这里相遇;西方人在彼岸确定了父子关系,在现实中强调个体自由的时候,中国的先贤们在这里依然告诉我们,人获得幸福的源泉是人与人的关系,和美的关系。



上海纽约大学最终在世博园和黄浦江的附近浦东前滩安顿了下来。浦东这个地址只是上海纽约大学的肉身,而上纽大的灵魂仍然是“让世界成为你的课堂”


在上纽大,本科高年级的时候你上课可能是在柏林,也可能是在纽约,也可能就在上海的老弄堂。上纽大就像一个联合国,一半的学生来自世界近80个国家和地区,一半的学生来自中国各地。文化的交融如此真切,大家提出的观点和见解都是很世界的很多元的。小而美的师生比让教授和学生除了学术的开放式探讨还有互动的情感交流,让不对称的关系中有平等的交流。


开放与融通依然是上纽大的底色,上纽大的官方颜色是紫罗兰,和纽约大学一样。紫罗兰是由开放的红色和融通的蓝色混合而成。



开放与融通的紫色背景下,通识教育在上纽大深度嵌入学生的成长过程。上纽大不要求学生在大一的时候直接选择专业,而是让学生先了解人类历史中的各种智慧,学说、制度、文化——从很高的高度俯瞰人类文明。全局整体地了解人类文明的趋势。为将来专业的学习造就一个卫星导航系统,也为学生面临未来不确定的大潮下抛下一个锚。它让学生免于工具理性的束缚,去追求更高境界的智慧。


好巧不巧,上纽大有一门核心通识课就叫GPS。它是“全球视野下的社会”的缩写(Global Perspectives on Society)这个全球还包含一个时间维度,就是古代到现代。让学生从了解社会,了解他人的过程中寻找自我。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去全人类智慧的长河里寻找答案,在彼此的交流中倾听他人的想法,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克服片面性。GPS课在悄悄地培养胸怀天下的爱国者,同时又是爱国思乡的天下人,如果要找一个典型,那就是像导演李安那种人。



去年这个时候,本刊记者与上纽大中方校长童世骏先生交流,童世骏校长送给我们编辑部一本他的专著——《中西对话中的现代性问题》,里面有一个观点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社会的进步就是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逐渐演变;“多重现代性”观念的核心是现代社会的自我纠错能力。


在这些观点中,我们一下子抓住了两个关键词:开放与多元。上海纽约大学有开放、多元的态度,并且用开放、多元的态度做通识教育。于是我们把报道上海纽约大学的点锁在了一个小切口——上纽大开放的通识教育课程报道。



就在本刊“上纽大开放的通识教育课程报道”截稿之日(2024年4月25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一行到访上海纽约大学。



校长童世骏、常务副校长雷蒙(Jeffrey Lehman)对其来访表示欢迎……,常务副校长雷蒙表示,“我知道,我们的学生很高兴有机会与他分享自己在如此多元的校园里学习的经历。”布林肯随后与上纽大学生代表见面。在时长半小时的互动中,大家就人文交流的重要性等话题展开了讨论。国务卿布林肯表示,此次访问是与学生们交谈和倾听他们声音的重要机会。他说:“我认为你们所从事的事情对我们两个国家的未来非常重要。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关系之一。”他强调,建立两国公民之间的联系和理解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包括在中国学习的美国学生、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了解彼此的国家、了解彼此非常重要”。


(来自上海纽约大学官网: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到访上海纽约大学



从美国国务卿在上纽大交流的内容中,再次印证了我们记者在采访过程抓住体现上纽大精神的关键词“开放与多元”。再次印证了我们将报道重点锁定在人文通识课程的正确性,和对教育大问题的敏锐性。


敬请等待本刊全文刊出“上纽大开放的通识教育课程报道”。

-END-

谢帝,谢帝!爆红“美式男孩”诺米的黑料背后短视频,毁灭孩子的“新型鸦片”最好的教育!中学老师带失智母亲上学,身教胜于言传虐猫者被高校拒录,生命教育高于一切为什么孩子厌恶学习?根源其实在家长身上……

369期/2024年

文稿丨姚曦

排版 | 张庆、实习生 苏海琪

审核 | 朱埼铖 

版权说明丨品质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新教育家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

投稿邮箱丨the_educator@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教育家 志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