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上海纽约大学的人们,应该都会有三个最直观的印象:1.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2.中庭草坪替代了常见的风雨操场;3.校园在轻快静谧之中,有一种从容的张力。去掉了栅栏与围墙,使这所学校与它所处的上海浦东新区无缝交融在一起,甚至本身就成为城市肌理的一部分。而尺度感恰到好处的中庭绿地则与数株绿意盎然的繁茂大树一起,在口字型围合式教学楼的中心地带,为2000多名学生营造出一方亲近自然、休憩社交、学习上课的美妙空间。你还可以看见,这里来来往往的学生们脸上多有一种远离浮躁的安宁和笃定。他们中有一半来自中国,另一半则从世界各地汇聚而来。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继承与探索、理解与尊重,这些新世纪教育理念最核心的元素,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汇聚并碰撞,由此氤氲出这所学校一种独特的时空节奏和人文氛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校于2012年的上纽大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它不仅在最显性的观察中,无可争议地成为一座东西方教育理念直接碰撞、互补与融合的彩虹之桥,更在不易察觉的宏大世界叙事之中,以日常教学隐然担负起了人类跨越肤色、国界的某些共同的使命担当与情感交融。因为尽管纽约大学在阿布扎比、布宜诺斯艾利斯、柏林、巴黎、伦敦、布拉格、马德里等全球各大洲城市,设有3所具有学位授予资格的校园和12个海外学习中心,但其他校区的生源从没有像上纽大这样,几乎刚好一半来自在地国家,另一半来自世界各地。只有上海纽约大学,不仅具备显著的“民族与世界平衡对话”特征,也将东方与西方各自的价值认同与文化脉络如何创新繁衍、如何相互促进,交付给了一批又一批自这里走出去的年轻的“世界公民”。两天的沉浸式采访,从学生到校长、从研学到课堂,我们发现这所独特的大学里,始终回荡着对跨文化交流与创新式探索的鼓励与尊重。它颠覆了“老师出题者与给出答案者”的传统模式,而是将国际化教师队伍变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寻求多种答案的陪伴者。它令中国高校教育在与世界接轨的进程中,实实在在开启了另一种可能,加速了对于“什么是好的教育”之思考与探寻。譬如随后出场的四位教授,都浸润着这所学校一以贯之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奉行平等、开放、共创、求真之学术理念,鼓励学生质疑标准答案,带着勇气和求知欲去走进广阔的“他人的世界”,在寻求属于自己的答案同时,亦真正尊重其他哪怕是与己相反的多维度价值观。东西交融,风云跌宕。他们跨过围墙;他们酿作息壤;他们带领生命去看见生命。他们的背后,是这所学校近12年来始终不辍的“以世界为课堂,以天下为己任”的治学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当代中国屹立于全球并回答“我是谁”“我在哪”“我将去往何处”这三个终极问题所需之核心基石。
文稿 | 朱埼铖
排版 | 张庆、实习生 苏海琪
审核 | 朱埼铖
版权说明丨品质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新教育家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
投稿邮箱丨the_educa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