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丨新教育家:让生命回归教育的主场
卢志文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
人,是身体、智慧和心灵的统一体。人的生命有三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人的身体是自然属性,追求“长度”,要强健身体,拥抱健康;人的心智是社会属性,追求“宽度”,要发展心智,丰满人生;人的灵魂是精神属性,追求“高度”,要塑造灵魂,实现自我。
因此,强健身体、发展心智、塑造灵魂,正是教育的真义所在。蒙台梭利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泰戈尔则更直接地表达:“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然而,正如一位先哲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今天,在现实环境中,我们的教育越来越远离“生命”的本质。轻忽生命的现象层出不穷;消极生命、遮蔽生命的人群日益增多;困惑生命、空心生命的问题令人堪忧。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徐凯文在演讲中述及:北大新生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披露,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达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
朱永新先生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倡导“新生命教育”,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既是一种纠偏、一种回归、一种补救,更是一种重塑、一种创新、一种发展。
认识生命现象、珍惜生命历程、敬畏生命尊严、欣赏生命快乐、尊重他人生命、维护生命伦理、享受生命过程、超越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生命教育既是解决青少年个体生命现实问题的必要途径,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更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朝向。
践行新生命教育,首先需要教师成为“有心人”——有同情心“推己及人”,有同位心“设身处地”,有同理心“换位思考”;教师要怀抱“同体大悲之心”“观功念恩之心”“善巧柔和之心”;在翔宇教育旗下的很多学校,也会呈现这样的标语:“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翔宇人的换位思考。”
践行生命教育,还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生活为基础的生活性原则,基于实践活动的体验性原则,尊重和关怀生命的人本性原则,校家社合作共育的协同性原则。
践行生命教育,重点在于学校要形成以人为本、多元参与、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协同开展的生命教育生态系统,要以“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为最终目标。教育,就是对学生每一次生命活动的关怀。学习的过程,就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享受生命的实践活动中的统一。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让生命回归教育的主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第460期/2024年/7月刊
文稿 | 卢志文
排版 | 张庆
审核 | 王竹 金鑫 朱埼铖
版权说明丨品质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新教育家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
投稿邮箱丨the_educa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