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面故事丨生命教育,不能错过的必修课

本刊编辑部 新教育家 志道
2024-10-25

生命教育是任何一种形式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任何一种形式教育的最高目标。所以,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这个课题,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着生命教育的声音。

但当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空心病”“躺平哲学”“摆烂文化”“脆皮少年”等流行词语相继诞生。背后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生命教育还没有成为校园必修课。

那生命教育该如何真正落地校园呢?本期封面人物袁卫星校长给了我们一个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答案。

早在1996年,袁卫星便开始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后来,他在朱永新、冯建军、许新海、卢锋等人的帮助下,带领团队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2015年,新教育学术年会上,朱永新教授做了“拓展生命的长宽高”的报告。之后,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现称新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袁卫星担任负责人,随后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任所长,同时邀请苏州市职业大学卢锋博士、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郑晓芬老师等,组建起了新生命教育项目团队。

2017年,袁卫星被深圳市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先后任职新安中学(集团)、宝安中学(集团),他在学校内创设了生命教育专设课程,并让课程持续性、常态化地进课表、入课堂,形成了以专设课程为主导,专设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及各类教育活动有机渗透、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生命教育实施机制。同时,通过生命教育研究中心,项目团队把生命教育的火炬传递到了更多的地区和学校。截至目前,已有深圳宝安,江苏苏州、徐州、泰州,山东日照和诸城,河南焦作,山西运城,四川北川等多个城市开展了生命教育区域性实验,建立全国基地校158所,影响和辐射全国5000多所学校。

教育是关乎生命的事业,而生命教育更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每个人不能错过的必修课,更是人生的第一课,只有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才有可能成就美好人生——就像深圳街头盛开的凤凰花一样火红灿烂。



-END-


文科都是“舔人”服务业?你的认知该迭代了!“北大考古女孩”的故事,是对功利教育最有力的回击放弃普高读职中,他们后悔了吗?相比女生,男生为什么更多在求学黄金期远离学校?封面故事丨从厦新校,到新教育华南样本


第461期/2024年/7月刊


文稿 | 本刊编辑部

排版 | 张庆

审核 | 王竹 金鑫 朱埼铖

版权说明丨品质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新教育家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

投稿邮箱丨the_educator@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教育家 志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