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与众不同的自己!
我希望我做的事,能对人的生活起着深远的影响。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历史性的。
我在大学时,总是想什么最能影响人类的未来。事实上,唯一有意义去做的事,就是努力提高全人类的智慧,为更高层次的集体文明而努力一生,这就是活着的意义。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内驱力,普通的孩子也可以取得非凡成就。我想说的是,你们都是二十一世纪的魔法师,想像力是没有极限的,别让任何事情阻止你,尽情地变魔法吧。人生最大挑战
我在企业中花费最多时间做的工作,也即主持人问的人生“最大挑战”,是如何保证企业信息的“正面反馈”。这就是说,要花费最大精力建立企业发现问题正面反馈渠道、且让大家讲真话!
——马斯克
你必须充满激情
必须对所做的事充满激情,
完成与众不同的事太难了!
其中有许多艰苦的工作,
如果你没有激情,
任何理性的人都会放弃!
如果你不热爱它,
谁会想忍受这些艰难?
又何以发现无穷可能性?
拥有激情,拥有爱。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就是典型的无限思维。
越快发现自己判断的愚蠢,
越快有了自觉力和智慧。。
坐 标
发现你真正的天赋
找到你真正喜爱的事
这是生命意义的现实坐标
男人因为意义而自在
女人因为意义而深爱
因为意义,
男人女人成为灵魂伴侣
听命于你自己!
所谓高贵的灵魂,
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不能听命于自己者,
就习惯受他人驱使。
自修自得
借来的火,
点不亮自己的心灯。
9岁外出打工的幸之助,
只有靠功夫到家立足。
知道自己没有知识,
时时处处都可以长知识。
谦卑虚怀若谷,
天地万物能量聚集。
与众不同的你
源 | 孤独大脑
文 | 老喻的
一
与众不同,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偏偏当一个人最与众不同的时候,她(他)是年少无知的。
有位幼儿园老师,带着孩子们玩儿过家家的游戏。小朋友们要扮演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你自己是什么角色:小猫、小狗、还是小兔子?”老师让孩子们选一个。这时,一个小男孩问:“有猴子吗?”老师回答,没有。这个孩子说:“有啊,我就是猴子,我是孙悟空!”
我从罗伯特·弗格汉姆那里看到这个故事,只是将美人鱼换成了猴子。这个简单故事的动人之处是,提出了一个深刻但又被漠视的问题:那些与众不同,不适合常规定位,不适合传统类别的人的位置又在哪儿?接下来,罗伯特·弗格汉姆写下了让我铭诸肺腑的一句话:“如果你能回答那个问题,那么你就能以此办一所学校......”回想我们自己的童年,你会发现,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真的很不容易。这所学校打破了传统的年级区分,也没有年级考试。马斯克说:“有人喜欢英语或语言,有人喜欢数学,有人喜欢音乐。人各有志,各有所长。因此,根据他们的态度和能力来因材施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马斯克认为:“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讲解问题本身而非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一点很重要。”
举例说,我们没必要花太多时间给孩子讲螺丝刀和扳手的基本原理,直接给学生们提供一台发动机,然后和他们一起拆卸它。如何拆开?需要螺丝刀,那就是螺丝刀的用途,你需要扳手,那就是扳手的用途。工具的用途这时就显而易见了。并且,我们能在实际的情景中,理解工具、发动机、解决问题之间的关联。
也许有人会说:人家是首富啊,他的学校一共一二十个学生,一不缺钱,二不担心高考,我们怎么能比呢?慢!首富造火箭造车可能有独一无二的技术,他给孩子建的学校会有什么独门绝技吗?事实上,马斯克给孩子建的学校,采用了较多的“项目式学习”。他们推行的个性化学习项目,也是全球教育领域正在积极探索的主题。
我有幸与多位国内一流的校长交流,深刻领会到,我们的教育专家不仅英雄所见略同,而且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然而,现状是:教育上的不均衡,首先体现在教育理念的不均衡,进而才是教育资源、教育人才的不均衡。一所学校不如另外一所学校,重点不是硬件上的差别,而是对教育的“第一性原理”的认知水平的差别。- 也许我们不能像马斯克的学校那样,有条件让每个孩子都可以自己动手拆发动机,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去拆废旧的收音机;
- 也许我们不能让每个学校都有条件去招聘名校毕业生来当老师,但我们可以采用双师制,让名师讲在线大课,各个学校的老师在线下辅导;
- 也许我们不能任性地打破年级,可是每个孩子的父母,可以在家庭环境里,根据孩子的特点,为他们喜欢的事情和学科多提供一些资源。
事实上,教育理念,包括具体的主题、课件、方法,都是可以拿来共享的,而且是这个时代最值得共享的事情。假如我们能够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教育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共享最前沿的理念和资源,并且以“智能化助理+身边的老师”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个性化学习,也许就有机会回答前面罗伯特·弗格汉姆的那个问题:让与众不同的孩子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学习塑造自己独特的人生角色。并且,不止是极少数有条件的孩子,而是让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机会。- 好的教育理念、资源、工具,不该是稀缺的,仅限于条件优越的孩子,而应是可以被复制,触达每一个家庭和孩子;
- 在共享经济的浪潮里,在数字化、云计算、智能化的的趋势下,最该分享的应该是优质的教育资源。
江苏有一位父亲给孩子辅导作业时情绪崩溃,甚至跑到车流穿梭的马路中央躺着,吓得各路司机纷纷避让。在民警的询问下得知,原来竟是教不好自己女儿算术题,父亲问孩子:“800减700等于多少?” 女儿非但没有说出正确答案,反而有点离谱的说“800减700=900……” 这样的回答令人哭笑不得。父亲对民警表示,自己躺在马路上就是想被拘留,不想回家。并表示,自己实在管不了女儿了。
我猜那位父亲的女儿不会太大,关于“800-700=900”,孩子会不会是这样计算的:800站在700和900之间,三个人是好朋友,有一天,700离开了800,于是只剩下900……你看,这样也解释得通啊。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就有各种古怪想法。可是,不知道那位父亲有没有想过,有多少成年人算不出“800-700”?又有多少成年人有孩子那种惊人的学习力(想想孩子学会说话的速度)?
英国剑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彼得·琼斯称,大脑有自己的“发育时间表”,最终达到成人状态,差不多要到人们30多岁左右。他的研究认为,在18岁时人的大脑仍在经历巨大变化,20岁之后也非常容易受精神障碍的影响,而这个问题到了30岁左右就会得到解决。总之,为孩子早晚都能会的那点儿小知识着急挺没必要的。- 我们用一个孩子早晚都能够学会的东西,去剥夺他这辈子再也无法找回的想象力。
- 我们用一个孩子不擅长的东西,去卡住他最擅长的东西,就像拔掉鲜花,灌溉杂草。
关于这个问题,我听到最好的回答之一,来自教育家李希贵校长。他分享过一个观点:什么是学校?一句话:学校是孩子走上社会之前的社会。所谓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在走上社会之前,在学校里先活一遍。因为在学校这个地方,犯错没有风险。或者说犯错的成本很低。学校安全地给成长中的孩子划出边界,在边界里边什么都可以有:有成功有失败有挫折有迷茫,所有未来在真实社会里一个人可能遇到的情况,最好都让他们在学校里先体验一遍。
最厉害的企业家,最厉害的投资者,最厉害的教育家,底层完全是相通的。他们都擅长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用成长实现价值,以时间种植森林。我们有一流的教育专家,有卓越的教育实践,有宝贵的教育资源,重点在于:让亿万中国家庭可以用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佳效果来共享。
我喜欢种植物。每年我都会种下两株佛手瓜,它们生长迅速,产量喜人。
为什么佛手瓜胡乱长的藤很好看,我搭的铁丝网就难看呢?仅仅因为植物的藤是有生命的,是自然长出来的?确切说,植物的藤也是胡乱长的,也是随机的。但是我扯铁丝,只是单次随机。而植物的藤是多次随机,很多次随机串起来,成为藤的样子。藤并不知道该往哪里爬,除了阳光的指引,重力的作用,生长素的刺激,它每次都是在随机测试,也就是主动“犯错误”:佛手瓜的触须更是神奇,起初它是直的,一旦搭上铁丝网就开始卷曲,抓得牢牢的,比我能买到的任何人造挂钩都要好。爬到网上的藤,在下一次随机延展中,有更大概率顺着网生长。但事实上这个藤,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也没有规划一直爬下去这件事。所以,藤的胡乱生长(就像孩子混乱的童年),是许多次随机事件的组合,而这个组合背后,则是DNA在复制和延续自己的秩序。我要做的,就是顺应它们的攀爬的天性,释放它们的天赋,适当牵引,浇水施肥,然后静待挂满天空的佛手瓜。
孩子是有着强大内在生命力的个体,他还拥有宇宙间已知的最强大的计算机:大脑。为人父母的绝大部分焦虑,其实都来自于对养育细节的过分在意。然而,各种教育图书和网络文章里关于教育的攻略和招法,很多时候都是徒劳无用的。就像我们无需担心佛手瓜如何攀爬、如何长出触须、如果结出果实,我们也无需担心孩子成长的自我力量。人类的成长是一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许多的事情。基因、外部环境、文化、同辈等等太多的因素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所以,我们应该从孩子成长的规律出发,提供给孩子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接受和欣赏孩子自然生长出来的样子。也就是说,父母要做园丁,而不是试图去当木匠来雕刻和塑造孩子。从投资,到创业,再到教育孩子,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我们无法用牛顿力学的确定性,以及线性思维的因果,去解决上述复杂问题。教育的困境之一是,人们从教育方式上试图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游乐场,从教育目的上却又无法隔离成人世界的功利。
我们为孩子的教育设置,像一个知识上的过家家游戏,我们仿佛在教会孩子一些为真实世界做准备的东西,但其实只是些过分简化的模型,比乐高好不了太多。成人教婴儿说话,喜欢说:吃糖糖。也许由易到难是对的,但是一直刻意回避现实世界的复杂、艰难、混乱,对教育而言未必正确。童年是人类的发明。这一发明是为了让孩子在一个相对被保护的环境里,更高效地通过探索、犯错、学习,来理解真实的世界,而不是把孩子保护在真空箱里。教育体系的过家家,令大多数从业者和父母,都把精力放在细节上,放在教孩子在大米上雕更多的字。他们把教育孩子当做了插花游戏,浪费时间在那些没完没了的造型、角度,在萝卜上雕花,在植物的早晚会换掉的幼叶上精益求精,纠结于彼此之间毫无意义的比拼,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成长是个复杂系统,忽视了科学原理与常识。教师值得尊敬,但大多数教师的生涯过于平静,过于有秩序,过于安稳,从幼儿园老师到大学教授都是如此。他们许多人从读书到教书,从未离开校园。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但许多教师并未亲历现实世界里更混乱、更残酷的那部分,于是他们也无法向孩子们传授这部分知识。然而,我们又用另外的方式,让成人世界的名利过早穿透到这个貌似被保护起来的系统里:- 在好奇心、价值观这方面,我们又鼓励孩子成为“小大人”。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造一辆车,重点是让他自己跑起来,哪怕开始的时候跌跌撞撞。所以,基础教育需要为一个人在成年之前提供全部社会生活的体验。提前“预活”了一遍了,知道社会是怎么回事了,然后放飞。 判断一个孩子教育是否成功,不在于学习分数和特长数量,而是他们能不能在面对未来不可预测的变化时,具有强健的韧性和高适应性来解决各种问题,得以生存和发展。
让孩子在走上社会前“先活一遍”,让孩子在安全的童年体验人生的所有可能,不止是说未来的生存力,与当下孩子的学习也密切相关。我们知道,只有“穿过身体”的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真正学习好的人,绝不会是死记硬背的。这些孩子同样是将每个学科、每次学习,都作为一个有反馈的完整闭环,这样才能做到对新知识有高适应性。进化算法启发自生物的演化机制,是一种模拟繁殖、突变、遗传重组、自然选择等演化过程的算法。 教育的理论家和研究者,不仅应该是“面对孩子世界难题”的专家,更应该是“面向成人世界难题”的专家。童年的设计,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在被保护的环境下,有机会直面整个世界的难题,全体人类的难题。- 他懂得孩子的心理,又知道AI如何运用贝叶斯公式计算;
- 他对孩子充满了爱和耐心,可是他也深刻理解达尔文的理论和大自然的选择;
- 他会给孩子讲童话故事里的“相信”,也会教他们关于休谟的“怀疑”;
- 他和孩子们一起用电脑来写诗,也会和他们一起来写下自己的喜悦和伤感;
但愿每个与众不同的孩子,都有机会遇到能够发现自己的好老师。我曾有幸向孙清亚校长请教,并为他所讲述的学生们的成长故事而感动。临别时,我送了孙校长一本自己的书《人生算法》,并在扉页上写下:作为休谟的爱好者,以及贝叶斯主义者, 我会先于他人去拷问自己:你究竟能为教育做些什么?在到处都是的教育机构里还需要多一个吗?- 这不该是个爱好。“孤独大脑”这个公众号已经是个很完美的爱好了。
- 这也不该是一次再创业。创业不该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是从本质去解决某个问题。
假如有人给我一百个亿,让我做一件对中国教育最有价值的事,应该是什么事? 我之前是从事房地产业,可能是国内首个和以色列上市公司合作的房地产公司。我有很多以色列朋友,我发现中国人和犹太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非常聪明,非常勤劳,非常有忍耐力,中国人和犹太人特别容易处到一块。所以我经常在思考一件事,为什么对比而言我们在某些成就上还是有差距。犹太人在教育上到底有什么秘诀?1、犹太人像创业一样做教育。他们不惧混乱,在项目中学习,在学校演练人生;
2、犹太人的教育场景无处不在。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孩子们的课堂。
假如在中国教育的场景主要有学校、社会(双减前主要是补习)、家庭,那么想象中的100个亿,最佳作用点应该是在家庭教育。
假如这一百个亿分到中国两三亿家庭,每家分的钱也就三五十块钱,还不够上一个课外班,可能只能买一本书。这时候技术发挥作用了,我们做的春藤家长APP,是希望借助于云,借助于我们的智能手机,借助于已经看起来非常有效成熟的技术手段,能够为中国家庭构筑出“家庭教育云”。对于教育来说,第一责任人到底是谁?通常我们会觉得是老师,我认为尤其在中国这样教育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的国家,教育第一责任人应该是父母。
父母在养育一个孩子过程中,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像做一个初创公司一样。作为初创公司的创始人,我们都知道做一个初创公司非常不容易,有很多需要去学的,好在大家可以去试错,对家庭教育来说,父母却很难去大胆试错。最大的问题是,每个父母在教自己孩子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孤岛,前面父母犯过的错,后面的家长继续踩里边。我们完全可以用数据化、智能化的方式把它做成一个大家可以共享的体系,让每个中国孩子都有机会分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非常幸运的是,上面这个思想实验,提醒了“春藤家长”要去做正确的事情,要回归教育的初心。
坚持这一点并不容易,过去数年间我一直要费力去解释春藤家长和各类补习班有什么区别。传统的家庭教育,大多是给家长讲课,试图教会家长一些教育常识。春藤做得要复杂得多。家长很难被教育,家长也不需要更多道理,家长需要的是遇到问题该怎么办。- 从教育上,春藤希望做更站在家长这一侧的产品和服务;
- 从技术上,春藤运用数字化、云计算、智能化,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每个家庭;
- 从商业上,春藤认为教育能便宜就不要贵,能免费就不要收费,商业上的收益应该是一种奖励,而不该作为目标。对于用户的利益与公司的成本之间的对立,我认为订阅制是一种特别好的解决方案。
值得自豪的是,倚靠一个出色的团队,以及如同大家庭般的春藤全国渠道网络,春藤一步一步地实现了上述规划。无论从公司定位,商业模式,产品开发,我们几乎都没有可以模仿的对象。最近的教育新政,似乎是对春藤的愿景的鼓励。有朋友满怀鼓励地说:你们几年前很有先见之明啊。
- 我们梦想某个山村的孩子,在用一样的PBL课件,做着与马斯克的孩子们一样的学习项目;
- 我们梦想那些杰出的校长和老师的智慧,能借助于技术被复制到每一个温暖的社区;
- 我们梦想本文开头那个从心底认为自己是个猴子的孩子,可以实现他与众不同的梦想。
在一本德国出版的《数学指南》的前言里,我再次看到了那个关于忒修斯的神话,只是这一次感触有些不同。克里特岛的迷宫里,有一个人头牛身的怪兽弥诺陶洛斯。希腊人每九年都必须用7名年轻的姑娘和小伙祭祀它。雅典王子忒修斯自愿前往,成为献祭者之一。
他得到了克里特国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的青睐,公主交给忒修斯一个线团。进入迷宫的勇士将线团一路展开。最终,忒修斯不仅杀死了怪兽,还借助展开的线团从迷宫中顺利返回。
如果我们能够在80%的通用知识层面共享最优解,一定会令每个孩子在自己那20%的随机性上更好地实现与众不同。线团还是一个关于“以终为始”和“以始为终”的故事。- 以始为终,是指要从教育的初心出发,与每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一起探寻自我,如此才不至于迷路;
- 以终为始,是指我们要有大局观,帮助注定要继承世界的孩子们从未来看现在。
教育是一件需要勇气和智慧的事情。忒修斯告诉我们,想要解决一个问题,你必须走进迷宫的深处,必须直面可能的危险和挑战,并一路展开线团。
要做到这些,你需要相信某些比自身更宏大的东西,公司也应有超越利润之上的追求。这般选择起初并不容易,此后则会如解谜般随着时间明朗开来。也许,与众不同的人,与众不同的事情,正是建立在那些与众不同的选择之上的。
王育琨:在浮躁“躺平”的时代,打下「活法」这根桩
最新震撼演讲,充满领悟力和智慧!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 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 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