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21年1-11月成都房企销售排行榜TOP10
榜单解读
迈过2020高增长门槛,今年增长乏力
这本是件记录历史的事。但有意思的是,TOP10房企整体销售业绩表现却并不如去年同期。今年1-11月,TOP10房企累计业绩1268亿,相比去年同期少了67亿。
整体业绩下滑,而百亿房企增多,表明房企间的业绩差距在持续缩小。而这也意味着,房企排名的机动性更强、不确定性更高。
销售面积也是同理,今年1-11月TOP10房企累计销售757万方,较去年少了36万方。别小看这36万方,是许多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差不多一个月的销售量,如南宁11月才成交39万方,海口35万方,大连30万方,福州、贵阳22万方,哈尔滨20万方。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暴雷的恒大似乎对成都TOP10房企的销售面积“出了不少力”,这主要是源于其年初打折促销、暴雷前销量数据可观和存在一定的数据滞后性影响。
今年1-11月,TOP10房企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较去年同期降幅约5%。而TOP10房企的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也降了0.14%,相比去年,只能说是“望尘莫及”。
迈过2020年的高增长门槛后,2021年增长乏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成都“稳楼市”政策效果显著。
排名
全年“熟脸”霸榜,川企难进前五
往年的TOP10房企排行,多有“你上我下、你进我出”的百花争艳之势。而今年的TOP10,翻来覆去都是这几家房企,除川发展和万华因集中上数在年初上过一两次榜外,再无其他“生脸”。
川企基本稳定占据3个席位,即人居、城投和德商。前二者资金实力雄厚,后者产品实力强劲。即便如此,这三家在TOP10房企中也多占据“下五位”,难以冲进并保持在前五。
而除此之外,很难想象还有哪些川企能有如此增长之势,是品质至上但“佛系”推盘的万华,还是同样为平台背景的川发展?
“前辈”蓝光暴雷和口碑型头部房企挤压,川企发展似乎陷入迷局。
市场
暂时遇冷无需悲观,市场需求存在
截至目前,集中供地的22城,除宁波尚未发布第三批土地清单以及长春明确表示第三批原则上不再供应普通宅地,余下20城均已发布相关信息。
推出“压箱底”的优质土地、减少政策性住房土地供应比例、加大普通商品住宅供应、下调参拍房企资质要求、下调土地保证金比例、下调首付款比例、延长付款时间、下调起拍楼面价、上调住宅限价等一系列放松政策,是第三轮集中供地的共识。(详情可戳☞年底火力全开!这一批的利润从前不敢想!)
而市场表现仍不及预期。
广州第三批17宗地,4宗流拍,13宗底价成交,零溢价收官;民企缺席,星河成“独子”;保利97亿拿下3宗地,余下多为广州地铁、广州城投、广州南投、知识城集团等"国家队”斩获。
深圳11宗地,7宗底价成交;南京15宗终止出让,1宗流拍,35宗底价成交,仅5宗触顶摇号,整体溢价率仅3.39%;苏州25宗地,九成底价成交;无锡20宗地17宗底价成交,仅3宗低溢价......
第三轮与第二轮相似,底价成交为主,央企国企拿地为主。
成都第三轮集中供地将于下周二至周四(12.7-12.9)拍卖。与前两轮相比,本次住宅清水限价有所提高,除天府新区和部分二圈层地块仍保留了装修限价外,其余地块未再明确装修限价,且配建要求明显减少,“竞自持”全面取消,土地较之前也更加优质。(详情可戳☞成都3批次供地有什么不同?)
能否拍出与第二轮不一样的效果,答案很快揭晓。
虽说今年全国市场有整体下行的态势,成都市场较上半年也有明显降温,但实际上并未到悲观局面。今年1-11月成都商品住宅供应量较之前确有下滑,为近四年最低,跌破两千万门槛;而成交量略高于2018年同期,为近四年最高;成交均价、套均总价、套均面积等数据均是一路上扬。
在房住不炒之风吹得尤其猛烈的今年,成都全面改善的市场还有如此表现,证明市场需求真实存在,无需过度悲观。
顺境而生,逆境而为
克而瑞,成立于2006年,行业领先的中国房地产大数据应用服务商,现信息覆盖387个城市。依托强大的专业研究力量和咨询顾问团队,克而瑞服务于TOP100强中90%的房地产企业,并为政府、企业和购房者提供房地产线上线下信息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
经过十余年淬炼,克而瑞从行业数据到客户数据,实现了房地产大数据闭环。依托大数据和大研究两大核心平台,克而瑞的服务业务覆盖一手住宅、二手租赁、资产管理、建筑建材、证券研究、物业管理研究等。创新研发产品CRIC系统、投资决策系统、数据营销系统、场景化大屏、CAIC中国房地产资管信息服务平台等,为大量房企提供了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