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手中的小众宝藏书,都有一群“海胆人”在接力传递丨编辑说005

安素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22-12-31


“图书编辑”,是一本书得以和读者见面的重要桥梁,但你在买书、看书时,是否在图书的一角留意过他们的名字呢?


也许一本书直到面世,也没有留下编辑的名字。他们愿意不计利益地去发掘、传播那些也许并不符合大众商业潮流的作品,为的是一句我们凡人所能追求的神圣,无非是为了热爱奋不顾身”


有一群编辑,他们就像海胆在自己小小的领地里前行,只沉醉于自己热爱的事情。你也许不会记住他们的名字,但却能看到他们接力传递留下的作品,如同海胆坚硬的外壳一样,经得起时间的磨炼。

 

今天的“编辑说”就是这样一群“海胆人”的故事。我们邀请到《幻想博物志》的责任编辑刘玮带你看看,一本有灵魂的书是怎样在编辑手中接力打磨出来的。



-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值班编辑刘玮,想跟大家说说一部小众但充满魅力的作品,是怎样经过我们编辑的接力打磨成书的。


上一份工作辞职后,我去了一趟意大利。从西西里岛一直往南到罗马,最后到达了维苏威火山。

 

我想去维苏威火山看看的原因是高村光太郎在妻子智惠子死后做过一个梦,梦见和智惠子一起去爬维苏威火山,“智惠子把富士山麓采来的秋七草花环/抛下维苏威火山深深的喷火口/智惠子微微发亮,美丽清静,令人着迷”。

 

想象中的维苏威火山如诗中一般充满梦幻与美丽,实际去一看,谈不上美丽可人,倒有一副肃杀之气。

 


此时我还想不到,接下来我马上要遇到另一个跟维苏威火山有关的人,那就是老普林尼。


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又称老普林尼,古代罗马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以其所著《博物志》(又译作《自然史》)一书著称。


 



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在科学史、技术史上有重要价值,同时是古罗马艺术和美术史上的重要文献。全书37卷内容,包含地理学、天文学、动植物、矿物、药草、雕刻、绘画、建筑等全方位的知识,老普林尼参考了2000多部已有文献,全书记述了2万多种事和物。

 

《博物志》中洋洋洒洒记载的事物,并非都是老普林尼亲眼所见,其中记述了怪兽、巨人、狼人等种种传说中的动物,因此也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幻想文学。

 

普林尼终生未娶,《博物志》在公元七十七年完成,两年后维苏威火山爆发,普林尼为了了解火山爆发,来到那不勒斯海湾,最终死于火山爆发的有毒气体。

 

这就是普林尼和维苏威火山的渊源。



 涩泽龙彦,一枚“只沉醉于自己世界的海胆” 

 


把我引向普林尼的是涩泽龙彦。后面,我进入广西师大出版社上海分公司,接手的第一本书就是涩泽龙彦的“普林尼读书笔记”《幻想博物志》。

 

普林尼的《博物志》以拉丁文写成,体量庞大,到现在中文也只有节译本。在邻国日本,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仅仅译出了1到5卷及“植物”、“药草”篇。

 

涩泽龙彦是普林尼在日本的热心推荐者。在他获得泉镜花文学奖的短篇小说集《唐草物语》中,他写了一篇《死于火山》的短篇,在这部短篇里,涩泽龙彦笔下的普林尼把海胆当作自己的人生哲学老师:

 

“看上去,它只是一种待在昏暗的海底、完全被动、没有活力、活得像做梦一样的生物。仔细观察它就会知道,它会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在自己的小小领地里旅行……它不停地在旅行,不停地在捕食,但几乎完全不关心周围的世界。它只沉醉于自己的事情。”

 

这完全是他自己的写照。1959年,现代思潮社出版了涩泽龙彦翻译的萨德著作《美德的不幸(续)》。当时文学界并不承认萨德是一位重要作家,萨德的相关研究也很少,涩泽龙彦曾经认为自己是日本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写关于萨德的论文的人。次年这本书因为露骨的性描写被禁,出版社和涩泽龙彦也被以出版“黄色书籍”的罪名告上法庭。他本人也因此成为萨德等另翼文学在日本的代言人。

 

从涩泽龙彦的创作来看,他一直对非主流的奇人怪事倾注了非凡的兴趣,从萨德开始,到“黑魔术”“秘密结社”“异端”,兴趣扩展到物,有人偶、贝壳、头盖骨,无不体现出他偏畸的兴趣和爱好。




这样的涩泽龙彦热爱包罗万象的《博物志》似乎是一个必然。《幻想博物志》写作于1978年,引用了《博物志》卷8到卷10的二十四种动物。

 

三岛曾经说涩泽龙彦“在他那堆满珍奇书籍的书斋里,讨论杀人,讨论颓废艺术,他的博学令人难以望其项背”。《幻想博物志》是一部典型的书斋里驰骋幻想的产物。你甚至可以想象涩泽龙彦埋首在故纸堆里,时而吞云吐雾,时而闭目驰骋幻想,写下这部信笔由缰又色彩斑斓的“幻想博物志”。

 


在某些人眼里,书斋是狭小的封闭空间,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书斋是一个无限制的自由世界。在书斋里创造了另一个广阔天地的涩泽龙彦,不正是一枚“只沉醉于自己世界的海胆”?

 


 策划人张晓晖,另一枚沉醉的“海胆” 



从普林尼到涩泽龙彦,已经跨越了国籍,跨越了语言,跨越了几千年的时间。把他们连接在一起的,仅仅是一点点共同的爱好,和沉迷于自己爱好的痴心。

 

谁知道没多久,我发现在中文版涩泽龙彦的出版中,还有另一枚“海胆”的存在。那就是这套书最早的策划人张晓晖老师。

 

我在上一家出版社曾经责编过三岛由纪夫的《萨德侯爵夫人》,那部戏剧的后记正是涩泽龙彦写的。所以对于涩泽龙彦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在河出书房新社看到一整套涩泽龙彦的著作,也曾起过心思。不过对于这样的小众作家,可以预想受众有限。在豆瓣上看到那套黑色的涩泽龙彦时相当惊奇,惊讶竟然会有人有如此魄力来做这样一个作家的书。

 

没想到在新公司居然遇到了涩泽龙彦。我甚至还责编过涩泽龙彦在河出书房的担当编辑平出隆的一本小书《猫客》(这位编辑在长年的编辑生涯后,目睹一位诗人朋友的死,中年时开始写作,他的人生参见《猫客》),算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缘分。

 

跟这本书的译者一接触,又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译者告诉我,从立项到现在,这本书已经五年了,之前的策划人都已经去世了。

 

她说的策划人,就是张晓晖老师,他在2019年初因病去世了。

 

算算那时候,我正犹豫要不要结束上一份工作,重启下半段人生。中年开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死亡,也算是跟维苏威火山一样的“不可抗力”吧。

 

我带着好奇心去搜索了张晓晖在网络上留下的痕迹。他在豆瓣上留下的痕迹显示,他喜欢涩泽龙彦、三岛由纪夫、日本推理小说,不过他的主要精力放在西方思想学术著作上,涩泽龙彦是他口味另类的小众爱好的一部分。

 

编辑和作者不一样,我认识的编辑大多不擅长说场面话,甚至常常对断定性的表达方式诚惶诚恐。因为站在一个修补和纠正者的角度,所以他们习惯用一种曲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比如做哪本书不做哪本书,比如封面要透露什么信息,文案选哪一句,这些看似“怎样都可以”的地方,可能正是一个编辑苦心孤诣之处。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这位出版人选书的标准不符合大众商业潮流。当张晓辉决定做涩泽龙彦的选题的时候,他当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作家卖个十万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做这件工作,成书上都不会出现他的名字。那他为什么一定要大费周章来做这件事呢?

 

作为同行,我理解他。我翻译的一本小说上,另一位编辑写的腰封文字很精炼地概括了他的动机:

 

我们凡人所能追求的神圣,无非是为了热爱奋不顾身。

 

这一点,他和普林尼、涩泽龙彦一模一样。

 


 编辑的背后,是一群“海胆”的接力 



如果再早十年,对于这类“海胆人”,我不会有这样的共鸣与理解。

 

年轻时我曾经认为比起出版我更适合做传媒,面对一些“刺猬型”的朋友,我也自认我更接近“狐狸型”。但将近不惑之年,我开始飞快对速朽的东西失去了兴趣。

 

十几年的编辑生涯,我经手过的书至少有上百册。其中有些可以每年重印,有些在上市三个月后就会无人问津。每年中国图书市场要出版几十万种新书,但真正十年后,甚至是一年后,我们还在读的有多少呢?

 

如果把眼光放长,时间的淘汰是一件十分残酷的事,并不亚于维苏威火山的一场即兴爆发。它同样是“不可抗力”。

 

再回过头来想,为什么《博物志》在两千年后仍然跨越语言的屏障,找到知音?为什么似乎应该深藏在地下室里的涩泽龙彦的作品,仍然可以在一个相互之间并不算买账的邻国,有人愿意不计利益去传播?

 

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还能是什么呢?

 

只有“海胆”在昏暗海底默默打造出来的作品,才具有灵魂,足够坚硬,可以抵挡类似火山爆发的自然淘汰,若干年后,仍然有人把它从尘埃底下挖出来,为它着迷。

 

人类的精神遗产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递下来的。所有有野心的创作者都应该以这个标准来打造自己的作品,所有有野心的编辑也应该以这个标准来帮助作者完成这样的作品。

 

好了,这就是《幻想博物志》中文简体版背后的故事。这是一群“海胆”接力传递的故事,也是这一道微弱但是异样的光线怎样照到你眼前的故事。

 



 我们出版过的涩泽龙彦作品 

1.《黑魔法手帖》《梦的宇宙志》由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出版

2.《幻想博物志》《华丽食物志》《高丘亲王航海图》《三岛由纪夫追记》《虚舟》《唐草物语》由广西师大出版社上海贝贝特出品




 阅读更多编辑们的故事 


“编辑说”是我们开设的一档原创专栏,在这里你会读到编辑们自己的文字,收获每本书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END-
文丨刘玮
编辑丨廖茹画、刘鑫林(实习)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735次推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