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薛涛演讲实录: PPP万余大数据揭秘PFI影响下水务市场大变局

2017-04-09 郭慧 E20水网固废网

文章导读

“水十条”的发布,水环境项目的出现,让整个水务行业一直处在一个“最好的年代”;而跨界者的“野蛮”进入,水环境项目绩效考核、企业参与的难度又让水务行业处在“最坏的年代”。狄更斯的这句经典名言,为我们深刻诠释了事物两面性的道理,现在读来仍触动心灵。而如何看待这个目前“忧喜参半”水务行业,解读2016年“千帆过尽”后的水务市场格局,PPP大数据将为您“拨云见日”进行深入解读。


以下正文编辑自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第十五届水业战略论坛的演讲(演讲时长35分钟,整理文字共约12000字,阅读完毕约需要15分钟),为适合阅读习惯,本文略有修订。


来源:中国水网  E20研究院

数据库建设、整理与分析:E20数据中心安志霞、张晓娟

产业研究与演讲材料制作:E20产业研究部 郭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88q68t0c&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850i08xa&width=500&height=375&auto=0


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


每次论坛报告,我都会尝试用一句名言作开场白和总结,但至今最贴切的,是前年固废论坛的“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点击→薛涛: 最好还是最坏的时代-数说固废产业趋势),一直都和我们环保产业所处的这个时代保持贴切,相信明年或者后年也还是一样。而回忆前年的水业战略论坛我的发言(点击→薛涛:预算新政下政企界面与环境产业价值链的迁徙路线图),是我加入E20后的第一次重要场合的演讲,在其中从几十年来的央地关系和财税体系变革轨迹分析了PPP2.0即将带来的巨大影响,并预告了水环境大市场的到来,预告了环境综合服务的到来,也预告“野蛮人”的到来。两年后“野蛮人”真的来了吗?如今大家已都有深刻的体会



一、To be or not to be? 可用性付费是否该捆绑运营绩效?


合本次论坛的主题设计,我曾就一年来水务行业的观察提出了八大问题,我相信这些问题也萦绕在在座每位关心环保行业未来发展的各位的心中。PPP分类中的c类项目(后文会有详细介绍),简单来说,大量的黑臭水体、海绵城市甚至包括景观项目等动辄10亿至30亿以上、通过可用性付费作为长期回报模式的PPP项目的出现,带来了整个市场的冲击和颠覆。


相关文章链接:

薛涛: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PPP相结合的双重探索中的七点印象

《城乡建设》约稿:薛涛谈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PPP探索



我们可以从以上八个问题当中,看到目前行业最关心的热点。而业内最大的争议点在于,这类项目能否实现上午王天义主任演讲中提到的——PPP的最根本目的(点击→王天义:建议国家层面直接操作一些大型PPP项目):公共服务绩效的提高(不是工程建设效率的提高,更不是融资目的实现)能否带来长期运营绩效的提升?我认为这是PPP的核心,也是环保行业健康成长的核心。如果没有稳定的运营需求和由此应该背负的绩效压力,则必然是一个工程化的短期逐利市场,以此为基所构筑的产业是没有稳定可预期的明天的。这样的产业格局演化趋势将有害于E20环境平台生存的土壤,而E20的十大影响力评选也一直是为了表彰凸现以运营绩效为提升的优秀企业而存在。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恰恰是c类项目所依赖的“可用性付费”这种PPP2.0下的支付规则和由此建构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工程型(或者叫建筑类)企业对这个行业的冲击。这背后的原因和带来的争议则是这种商业模式的BT内核,存在诱导BT见长的企业通过工程利润提前套现的可能性,也使“重建设轻运营”这个公建公营时代被诟病的问题,在PPP1.0的特许经营时代鲜有人谈起,在2.0时代却易装而来。


而这样的可能性就带来了一个争议:可用性付费到底应不应该捆绑运营绩效?


去年大部分c类PFI项目的可用性付费,也就是整个的建设投资十几年的还款仅仅捆绑建设绩效,也就是说,项目竣工验收完毕,PPP社会资本方可以通过十到十五年时间,根据协议约定理论上可以安全稳定地拿回垫资的工程建设款(尤其是通过联合体将运营转嫁其他企业的话,运营绩效与建设更是完全割裂)。这种商业模式确实带来了普遍的争议,因为脱离运营绩效的考核,它确实像BT的拉长版(而市政道路、广场景观这类运营维护要求很低的项目则更像)。


近期,在国家发改委的全国PPP典型项目评审中,评委会统一决定将没有捆绑运营绩效的项目基本排除在外,突出了对运营绩效能否提升的高度重视。而最近跟财政部的反复交流中他们也在考虑和讨论是否需要再发一个文件将运营绩效强制捆绑可用性付费。可见这类争议有关部委已经高度重视。


但是在跟企业家交流中也听到了另一种焦虑的声音,即如果用运营性绩效捆绑了可用性付费,由于地方政府普遍欠缺契约精神,同时PPP相关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在后续长达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在特许经营时代本就有强烈延期支付倾向的地方政府,就更会有各种理由对社会资本方扣款,而且比例会相当高,这就影响社会资本的投资安全,也大大影响落地率。(此处更还未考虑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复杂、界面不清、责任归属难以明确的客观因素,导致绩效处罚落在社会资本未必公允。)所以捆绑或不捆绑,至少我个人在认识上陷入两难。


二、坐而论道不如让数据说话


除此之外,八个问题的其余部分也同样重要,包括在现在的市场格局下,传统的投资运营商(E20研究院称之为A方阵)是否能够保持在PPP1.0时代或是特许经营时代已经积累的优势。在过去的一年中,在PPP方面我们大多是坐而论道,而今天,E20研究院以及数据中心,希望通过两个月对一万多个项目的数据整理,给大家揭示上述问题更深入的内核。(也许还不能终局的回答上述的问题,但至少可以由此看到市场格局的演进和启发有益的思考。)


PPP除了给我们带来各种争议之外,也确实带来了至少一个好处,即从来没有广大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活动可以像今天这样清楚的在各种数据库中查到,无论是垫资或是贷款建设的项目信息,以及各地政府资金的使用流向。所以PPP对于促进政府在经济行为上的数据公开、信息公开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角度PPP有着极其正面的意义。



上图体现了我们选取分析的各种PPP数据库之间的逻辑关系:目前我们有财政部的PPP的数据库(我们这次暂时没有选择发改委PPP项目库,未来会进行补充),来展示较为完整的PPP项目全貌,以及财政部PPP示范项目库、中国招投标网、中国政府采购网的标讯,以及各家上市公司的公告来揭示社会资本所获得的PPP项目,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示范案例库以及E20的水业评选库。但光有这么多的数据库和海量的数据是不够的,数据不进行整理挖掘,那么越多反而越没用。因此结合我们自己对环保PPP的认识和工具箱,我们对这一万多项PPP项目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根据E20数据中心的整理和发掘,发现财政的11260个入库项目中,E20环境平台旗下会员企业能够或者已经参与的项目类型共有4001个,我们简称为环保项目(其实准确而言是“泛”环保类项目)。而其中三批环保PPP示范项目615个可以在财政部PPP中心的网站上拿到更详细的信息,甚至连合同都已经公开。我们整理的还包括中国政府采购网上的中标公示,环保项目100个,其信息包含了中标单位和股权比例。此外,还有环保上市公司的1600个公告,及E20积累了15年的四十二家水业评选库中的3000多个项目。以上的所有数据我们都进行了重新整理。


三、数据要说话依赖分类再分类



傅涛老师去年年初曾有一句名言,想在环保行业拿到机会需要进行分类再分类,我们正在尝试将环保市场切分成500个细分领域,我们发现60%的市场没有被识别,20%的市场是供大于求的,另外20%的市场是被扭曲的。(点击→:傅涛:为什么万金油式的环境企业没有前途)。我们研究院也一直强调将分类思维运用到研究中。PPP圈里他们都叫我分类狂,但确实只有通过不断的分类才能发现每一个细分领域暗藏的不同逻辑。我们认为财政部对于PPP项目的分类并没有揭示环保企业的机会。大家曾一直认为环保领域只占20%左右的份额,而在这众多的项目中,按财政部分类直接称之为环保领域的只占663个,占比仅仅约6%。根据我们的整理,在市政工程,甚至在水利建设的PPP项目中都有我们环保企业参与的机会。通过我们详细整理后可以发现,可以让在座的环保企业参与的“泛”环保领域PPP市场机会分布在19个行业中的13个行业,占其中的4001项目,占比高达近40%。


从投资规模分布来看,所有PPP项目的总规模13.5万亿,而环保领域项目规模是为3万亿左右,占比约22%左右,原因是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交通类项目单体规模巨大,除此之外环保单体规模也还是比较大的。总的来说环保依然占到相当的份额,在项目数上排第一,在总规模排第二,排在交通之后。



很不幸的是大家知道虽然政府环境治理需求高,但企业担心政府没足够钱治理环境,导致环保项目不好做,财政部公布的一万多个项目的落地率是31.6%,我们环保的落地率却仅为总项目落地率的一半。十八大以来央地关系在调整中,强化了对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要求,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高度压力下释放了大量的环境治理需求,但是推出的很多项目没人接盘,因为PPP跟一般的政府购买项目是不一样的。右侧饼图还有一些详细数据。


我们再进一步把这些(泛)环保项目进行分类,简称分为水、固、管、混四大类。第一类是水的项目,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主题,第二大类是固体废物的项目,我们将在年底的第十一届固废战略论坛上进行具体的分析展示,第三类是管的项目,实际上就是管廊及配合着市政道路所铺设的管网,与水处理没有直接关系,第四类是上述三类项目的混合型的项目,主要是水和固废的打捆项目,所占比例较少。



我们重点谈水的项目,我们将其分成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特许经营的PPP1.0时代,也是我们传统水务公司最擅长的市政给排水领域,包括到“镇”级,镇级供排水,虽然规模较小,只有1000-2000吨的处理能力,但其以固定设施加配套厂网建设的模式依然与城市的类似,只是规模偏小。第二大类是水环境领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黑臭水体、海绵城市,包括农村到村级的污水分散处理方式,还包括很大一批是景观类项目,水环境项目类型中包括大量的景观项目,大部分项目中水质条件比较好维护压力低。第三大类是水利项目。我们知道北控在洛阳已经做了原水供应的项目,还有粤海等也参与了原水供应的PPP项目(骆马湖示范项目),考虑水利项目中还包含了许多灌溉等环保类公司参与少的项目,为了减少干扰因素,我们在今天主要讨论的是市政给排水和水环境的项目,并把它们定义为“大水务”。



从上图右侧的数量和规模排行中可以看到,数量上污水项目占比最多,其后依次是水利、供水和黑臭水体。但值得注意的是,规模上黑臭水体一马当先,这与“水十条”之下的压力息息相关。可以说,“水十条”与PPP的叠加带来了c类项目和水环境项目的大量的迸发。


四、简述环保PPP的abcd分类


在前一部分分析中,环保项目按照领域分类后有利于我们快速识别出目前各领域市场的潜在机遇。但这样的分类尚不能足以分析各类PPP项目的内在逻辑,而正如我们不满足财政部对PPP领域的简单分类一样,我们也不满足于发改委推行的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和财政部的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等这类简单的分类,这些分类方式都没有揭示PPP的项目的核心逻辑以及企业去参加PPP当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的问题,所以我们结合我的PPP的abcd分类理论对上述4001个项目数据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分类。



上图就是我根据各类项目的特征和核心逻辑所进行的重新分类,详细解释需要一个小时,详细的大家可以参见去年年底财政部向我约的稿件(点击→薛涛:环保PPP年度盘点,分类后的顶层思考与产业变局)。总体来看,PPP项目分析中首先应该排除掉一般的轻资产的项目,也就是图上所示的d类的项目。比如说垃圾清扫、环境监测、河道保洁,把这些不涉及基础设施,不需要大量的融资投资的项目,其实是以前PPP之前就存在的政府购买服务,可以先排除在外。而目前财政部、发改委发布各种条文来推动和约束狭义的PPP项目主要是a、b、c这三类。


a类项目非常容易理解,就是供水以及燃气等项目。我认为它们是最纯粹的特许经营,或者称之为狭义的特许经营,是在政府高度监管下直接向非政府类用户收费的政府监管型特许经营。这类项目的社会资本直接面对用户,包括居民进行收费,同时具有几个特点:第一、这类项目有真正的垄断权。比如特许经营企业做供水项目,政府一般都会明确授予一个区域性的独家垄断权,其他企业不能参与。第二、这类项目的价格调整是听证会决定的,由民众参与。第三、政府在上监管,社会资本直接面向用户服务,是一个正三角形的三元关系。


b类项目和a类项目一起,在2004年住建部启动特许经营改革后成功推广,并都被成为特许经营项目。但两者内涵有本质区别,这个区别曾一直被忽视,这也是我当年曾呼吁将环保踢出特许经营的原因。(点击:薛涛:DUANG! 为了纯洁队伍,该把环保踢出特许经营范围了!)b类项目我们定义为政府购买服务型特许经营,常见的包括污水、垃圾、餐厨等。这类项目与a类(狭义的特许经营)的共同特点是都可以以量计价,或者基于供水量、污水量,我们都以吨水价格计费,这是他的典型特点。但是,b类项目由政府直接付费给社会资本(无论政府是否另有收费来源,实际上都是财政兜底),BOT是这类项目常常采用的方式,包含着对最低保底供应量照付不议的承诺,以及清晰的项目边界,带来了这类项目很稳定的收益预期。


b 类项目相对最稳定的收益预期还来自一个因素,我称之为“产权属性”。a、b类项目区别于c类项目的核心特点是他们都有很强的产权属性——简言之即为“关闭权”。也就是说,这两类项目如果地方政府出现恶意违约,社会资本理论上可以关停所运营项目的基础设施,即污水处理厂,供水厂,也可以关闭垃圾焚烧厂,这样的案例我们曾经有过报道。由于这些基础设施影响城市运转,使得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相对安全。我和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于龍曾经一起在中金证券的策略会上发言,他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候也说到:“我在水环境项目当中特别强调适度配比运营性资产。”这个就是分类表里切割所用的运营属性。a类、b类项目都具有可运营性,而a类项目更具有直接经营型,可以用经营属性将a、b类项目进行区分。


于龍(左一)和薛涛在中金策略会


除a、b类项目之外,伴随着水十条、黑臭水体治理和PPP革命而产生的大量项目是c类PFI项目。c类项目即不具备经营性和“可关闭性”,因而他不具有“安全性”。也就是说,黑臭水体以及海绵城市项目,支付信用必须依赖政府承诺和协议,社会资本方无法关闭“黑臭水体”,也无法关闭一个“海绵城市”,以此类推也不能关闭其他类似的c类项目,这类项目社会资本会要求其PPP程序特别严谨,不入库的社会资本就不敢参与。这类项目是PPP2.0时代最显著的特征,而这类项目的其他属性又引申出了更复杂的问题。


此前提到过,c类项目跟a、b类项目的最大区别是无法以量计价,难以在项目边界以量及其对应的质为基础简单进行绩效考核。鉴于此,对于c类项目,财政部从西方引进了“可用性付费”,本质上是工程竣工以后,达到工程的可用性为要求,在十到十五年之内支付社会资本费用,所以c类项目长得就会有点象拉长的BT项目。


PPP2.0时代,c类项目的大量产生,带来了建筑类央企(并非所有的国企和央企)的“野蛮”(非贬义)进入,对整个环保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建筑类央企及园林上市公司在其中参与得非常活跃,拿到大量订单,也与这类项目的还款模式所建立的商业模式有直接相关性,后面会有数据证明。


五、abcd分类对应水项目的分类


在了解a、b、c分类后,将其与之前四类泛环保PPP项目类型中的水领域项目进行对应,这个需要对水项目作进一步的细分:一级菜单如前所述;二级菜单,包括供水、污水,供排水,以及水环境所包含的四大类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同为c类项目之间的不同细分类型项目的性质仍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第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绩效,是不是对十到十五年水质的改善、维护和保持有严格约束?这也给企业参与带来技术方面的难度和压力。能否形成类似于污水处理厂等b类项目清晰可见的运营绩效考核模式,也是对参与企业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能力要求的差别所在。如果没有长期运营绩效约束,以施工擅长的公司进入压力就更小,在传统格局打破中更容易获得“平等”的竞争地位。如果有较强的复杂性,有硬性的十到十五年持续的环境改善的要求,传统的水务运营公司更容易找到他的位置。



为了能够分析出上述的差别,在此又把水环境的项目分成两种,第一种绩效压力比较大的,包括农村污水、黑臭水体和海绵城市。与之对应第二种是绩效压力相对小的,例如景观,比如做一个引水渠边的绿化,修建一个简单的公园或广场,这些都被包装成环保项目,实际上这类项目对于企业技术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环保技术能力要求越低,BT时代活跃的建筑类公司越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表格的最右侧可以看到与之对应的PPP项目a、b、c分类,有时会存在两种PPP类型。



回溯上一章对不同类型环保PPP的性质分析,后面都重点讨论“大水务”部分,上图可以显示这些细分领域的常规规模和项目的PPP性质:在PPP分类中,横坐标概念所含性质往左方向兼容的,也就是说项目的经营属性包括运营性,也包括维护绩效性,但反之则不成立。运营性项目中是管网、污水厂、厂网一体化项目带有的运营性,但是目前条件下,管网本身运营色彩其实很弱。我认为维护绩效性(压力)是项目值得采用PPP的最底线的要求(如果连这个要求都没有,个人认为没有PPP的必要),横向坐标轴的正向表示对于运营维护或是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从图中可以看到各类项目中,景观对于维护绩效压力小,而海绵城市、黑臭水体维护绩效相对较高。


六、分类后看项目分布、规模和落地率差别


回到数据本身,针对入库的4000多个环保项目中的大水务类,通过这样的整理以后,我们会得到怎样的分析结果呢?在去掉了水利项目的干扰之后,在项目数量尺度上大水务中a、b、c类项目基本上是均分,a类项目最少,占比17%,b类项目占比26%,最多的c类项目占比33%左右,之中也有一些混合性的项目也占到一定比例,如b+c、a+b+c等。但是可以看到在规模尺度上,c类项目占了绝对大比重,a类、b类相对有一定的位置,这部分在后面还会看到更详细的分析。



分类后可以看到四类项目落地率是明显差异。a类项目落地率反而低,因为直接经营性项目并没有政府财政托底的保障,它需要社会资本对项目本身盈利可能性进行判断和承担风险,很多供水项目,尤其园区的项目没有人敢接盘,所以a类项目落地率最低。b类落地率是最高的,原因前面已经充分分析了,清晰边界加政府财政托底加“产权属性”带来的支付保障,现在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厂都炙手可热,受到资本市场竞相追逐。c类项目倒数第二,也比较低。而带有b的其他项目,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带有运营性资产的水环境项目落地率略高,从落地率中也可以看四类项目内在性质带来的对于社会资本的吸引力的差别。



在各类项目投资分段,总体来说,不管是a、b、c类项目,规模在1到5亿的项目数量最多。



而规模分布上,带b的项目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简单解释一下,带b的项目往往是黑臭水体或者海绵城市捆绑污水处理厂这样的项目,大家注意到末端,他们的总金额出现了变化,而c类项目的总金额在30亿上的区段出现了翘尾——这个是个很明显的特征。


出现上述走势的原因是纯c类项目不单数目大,而且单体规模非常大,总共7000多亿的入库项目,地方政府推出了数量众多且巨大规模的此类项目,希望有社会资本来接盘。


七、神奇的bc比(已落地项目为样本的深度分析)


在污水处理中,bc比(可生化性)是评判污水能否被生物降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此借用这个经典的概念,用b/c比来作为PPP分析中运营性资产占比的不同,带来a、b、c类或混合型项目的价值判断,也包括企业的投资逻辑判断。



我们用614个已落地的样本进行分析,由于这些项目都已经落地,所以可以获得社会资本的类型、所占比例、参与的程度等更多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看到,落地项目中c类项目的单体规模最大,达到13.04亿,而通常情况下a类和b类项目规模相对较低,此为其一。



此外,可以看到b/c比的值,即一个项目的可运营性资产类投资/项目总投资,该值即代表了PPP项目中可运行资产的配比,这个值越低,对于传统水务公司来说项目的安全性越低,存在的风险也就越高。也就是污水处理厂部分,或是说b类或a类这部分的资产投资额比上项目的总投资。从所示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厂网一体化落地PPP项目当中,可运行资产配比达到了40%,而黑臭水体只有14%,海绵城市12.3%,b+c类项目目前b/c总体比率是31%。



我们将目前参与水务PPP项目的企业进行分类,可以发现有7类不同的公司参与其中。包括传统的A、B方阵的投资运营类企业,强势进入的建筑型央企,其他工程公司,以园林景观见长的园林类企业,传统的C、D方阵的环保公司,和小部分钢铁企业等从其他领域转型的国企。不同类型的企业各有优势,在现在水类PPP项目竞争中对项目的选择也不尽相同,由此形成新的格局。AB方阵算是传统水务投资运营公司,而建筑类央企、园林公司和其他工程公司则本是BT时代的弄潮儿在PPP2.0时代转型发挥了第二春。(此处特别说明,企业转型程度也会改变出身属性,比如根据我们的观察,葛洲坝虽然曾属于建筑性央企,却通过收购凯丹后一系列深度转型已经成为A方阵一员。)



通过对落地项目社会资本方的分析,可以明显发现下图所显示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对项目类型偏好的不同。在纯b类当中我们的水务传统的投运类企业A方阵(深蓝色表示)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B方阵(浅蓝色)市场化后也拿到了一部分份额,C、D方阵也拿到一部分的份额。而在b+c的项目,有一定的运营资产,但已经出现了大比例的PFI模式的成分,在这类项目中A方阵依然能保持较大的领先优势。而最后这张图代表了纯c类项目的中标公司的分布,在纯c类项目当中各类企业基本上打个平手,而A方阵公司优势明显减弱,建筑类央企、园林公司异军突起,这就是我说的“野蛮人”已来,均分天下的局势已经显现。



但是进一步分析,不是所有的央企或者园林类的公司、BT类的公司在c类环保项目大量推出的时候都能获得同等的机会呢?其实也不尽然。下图统计了目前PPP的领域份额最大的几家公司的项目信息,可以看到前6家都是央企占据天下,包括中国中铁、中交、中冶、中国铁建、中建、中电建



从数据上可以看到,为环保圈业内庆幸的是,上述这些央企实际上来玩水的真不太多,中国电建、中国建筑占有一定的比例,跟他们的布局有关。最引人瞩目的是东方园林,作为民企的东方园林在央企激烈角逐的PPP市场上占领了一个位置,大大提高了民企的参与PPP比例,政治上得到了加分,何巧女总裁也为此荣登中央电视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东方园林的特点与其他央企项目成分不一样,他们水环境项目非常多,其中包括大量景观类项目,在接下来的数据展示中我们会进一步分析。


八、又见bc比——深入企业端看不同类型企业的项目配置


前面从项目端分析b/c比对我们的环保领域的影响,后面我们逐渐转到企业端来看不同企业PPP项目的类型并重点关注水环境项目在这之中所占的份额,以及绩效类水环境项目在水环境中所占的比例,所以叫又见b/c,而这里的b/c主要是讲企业的不同类型的PPP项目的配置比例关系。



这张图中我们分析了两个b/c比例:第一个比例(黄色柱子表示),是水环境全收入(所有其参与的水环境项目的年度预计可用性付费和维护费收入的合计,包括绩效类水环境收入和景观园林类水环境收入)比上大水务营运总规模(水环境全收入+供排水规模对应年运营收入——后者是社会资本所控制的供水和污水的总设计规模对应的预计年运营收入)。这个比例体现公司在“大水务”项目中,对水环境类(纯c类和带c类项目)的偏好程度。


第二个比例(蓝色柱子表示)是水环境领域(去除景观等弱绩效项目,主要是海绵城市、黑臭水体的有绩效的项目被计入)年运营收入收入(年度预计的可用性服务费加上运营维护费)--我们称之为绩效类水环境收入,比上这个收入和该企业的供排水总设计规模对应预计年运营收入的合计,这个合计在此用了一个新的名词,叫“控制性营运总规模”,这个来自我们E20自己的企业数据库,是在上市公司公告中是没有的,这个规模将成为未来我们评价水务十大影响里企业的重要指标。


这两个比例的绝对值都代表了企业在c类项目的投入和转型程度。而如果某一家公司在上述两个比例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那么说明他们所参与的绩效约束较弱的景观项目较多,投资偏好上更偏向建设关注度高的c类项目,发挥自身的工程建设能力,而对运营绩效压力相对会选择回避。


由此,可以看到中电建、铁汉生态这两家公司,两个比例都是100%,也就意味着,这两家公司没有刻意配置我们所说的运行性资产,做的全部都是纯c类的项目。由于东方园林所做的纯景观项目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黄色柱子所示的比例很高,而水环境项目中,绩效项目的占比为接近50%,因为东方园林手中掌握了一部分的b类项目。此外中国建筑也是类似的情况,但绩效类水环境项目占比仅为20%左右。而传统的水务公司对于参与c类项目的态度则相对比较谨慎,一些老牌水务投资公司黄色柱子显示的比例为零。而北控、中国水环境等企业在水环境PPP项目上则参与积极。由此可以看到,这种图所显示的,本质上是每家企业参与新的c类PFI项目的程度。俗话说得好: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虽然在c类项目作为新兴领域配套条件依然不完善风险较大,但错失发展机会同样也是一些企业不敢承担的风险。本质上,在项目类型的布局上,其实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要看在新商业模式出现时各家与其配套的核心能力的适合程度及由此执行的应对调整策略的效果。


九、国进民退还是国进民退?真相不简单


说完了新兴的c类水环境PPP项目,再回到传统的水务市场,也就是纯a类(供水)和纯b类(污水处理)项目中企业的表现情况。如果没有PPP的2.0和c类的大量出现,原有的市场格局应该是相当稳定的。延续去年水业论坛上发布的数据(点击→【薛涛】13家水务巨头十三年评选大数据解析A方阵渡口战局),2016年一年的发展中,马太效应愈加显著,国企继续领先,我们外企继续保持稳定,略有增长。我们的民企在2016年应该说略有改善。



这是a类项目即传统供水特许经营领域,各类企业规模的变化。其中,规模排名前四的四家掌握了4600多万的份额。



在纯b项目,这就是特许经营污水处理厂项目中,马太效应显现更为严重。延续去年的发展趋势,今年的数据显示依然是这样的状况:北控首创为首吃掉了传统运营污水处理的“大蛋糕”的绝大份额,其他的公司只能分到极少的部分。


而说到目前的水环境领域(包括绩效类和非绩效类的所有水环境c类PFI项目),呈现三足鼎立的局势。饼图中的水环境项目是包括景观类项目在内。央企(特质的是建筑类的央企)拿到了其中15%的份额,而这里所指的国企,只是将尚未彻底转型到偏重运营的建筑类央企另归一类,将其他带有国有成分控股的都称为国企,所以包括光大水务、中环保和葛洲坝等中央企业。国企拿到了40%的份额,其中前四家的份额是后面23家的1.28倍,马太效应在此也是比较明显的。前四家包括北控水务、葛洲坝、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清控/华控赛格/同方系等。民企占到了46%,这个数据图是不是可以表功,说明PPP吸引了特别多的民资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因为其中排名最靠前的两家,也就是东方园林和中国水环境,几乎占据了民企所有的市场份额,而实际上其他的中小的民企在PPP的水环境领域成功参与的程度仍然比较低,对于它们,这些巨额项目参与的困难度还是比较大,包括博天的比例都不高。



十、封神榜看细节


进入企业排名,下图左边是有运营绩效约束和压力的水环境业绩的投资规模的排名。根据我们对600多个中标项目的筛选,北控水务牵头中标的项目排名第一,达到325.9亿投资规模。第二家中国水环境。第三葛洲坝。大家知道最近有很多联合体的形式来参与的,虽然没有作为牵头方的,业绩也不能被磨灭,在右边我们有一些联合体的非牵头方式参与的一些企业,北京建工集团参与了大量的项目,与其建筑性的属性有很大关系。



又回到我们的评选,也来自于今年评选的发布,我们再看一下其他方面的业绩。下图是企业新闻关注度的排名。



这是四十二家入围十大影响力企业的水务(供排水)总规模,这是a、b类项目的总和。北控是3694万吨总的控制规模,首创是2200万吨,大家看一下下面这张图。



在新增规模上,北控水务821万吨,碧水源310万吨,粤海188万吨,东方园林147万吨等等,下图所示的是去年各企业拿到我们的黄金项目a、b类项目的一个成绩榜。



在之前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新的名词叫做水务的控制性营运总规模,以亿元来做计量,我们可以看到达到一百亿以上的只有一家北控,其次是深圳水务等等。从数据上显示,目前仅仅通过水环境的PPP项目增量还不能对这个领域格局排名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但是未必在明年、后年不会有所变化。



根据几个月的评选,结合多个评价指标,我们评选出2016年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在此正式发布,第一名北控水务,第二首创股份,第三苏伊士,除此之外,还有碧水源、中环水务、桑德集团、粤海、博天环境、威立雅、天津创业环保集团。



最后是一个热点预报。根据我们数据中心长时间积累,我们会在PPP领域形成《环保PPP大数据观察报告》,这个产品基于多类环保大数据库建立和梳理,借助专业PPP分类分析理论工具并结合相关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万余PPP大数据梳理,为业界传递最新项目数据信息和企业发展动态,PPP区域分布、细分领域分布、投资额差异以及数据揭秘不同企业战略路径选择、市场走向等。5000元一份对外出售,并且免费提供给我们的会员。大数据的发布是每半年一次书面报告,每三个月我们在微信上出一期短讯的季报。期待大家的关注。

如您有意了解《环保PPP大数据观察报告》详情,


欢迎致电:黄金发 010-88480403/18910294419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也期待明年水业战略论坛与大家再见,谢谢各位。


相关热文链接:


最好还是最坏的时代-数说固废产业趋势

预算新政下政企界面与环境产业价值链的迁徙路线图

薛涛: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PPP相结合的双重探索中的七点印象

《城乡建设》约稿:薛涛谈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PPP探索

王天义:建议国家层面直接操作一些大型PPP项目

傅涛:为什么万金油式的环境企业没有前途

薛涛:环保PPP年度盘点,分类后的顶层思考与产业变局

薛涛:DUANG! 为了纯洁队伍,该把环保踢出特许经营范围了!

【薛涛】13家水务巨头十三年评选大数据解析A方阵渡口战局


数据整理与分析

E20数据中心

安志霞


数据整理与分析

E20数据中心

张晓娟


产业研究与稿件整理

E20产业研究部

郭慧


71 44406 71 31921 0 0 6037 0 0:00:07 0:00:05 0:00:02 6276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