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一位科研工作者创业的心路历程

在近日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主办、深圳市清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新型高效水处理技术论坛”中,深圳市清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淑杰分享了清研环境的发展历程。本文为刘淑杰演讲实录。


来源:中国水网



尊敬的任南琪院士,章林伟会长,贺臻院长,孙楠主席及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专家,同行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参加今天的论坛。刚才大家听了贺院长介绍研究院的产业化模式,又听了首席科学家陈福明教授对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所经历的初心、论道、初探、蜕变、升华五阶段发展历程的介绍,也许会对清研环境成立的背景和技术来源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由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清研环境公司的发展历程。


首先,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来自我上次听何继善院士的一个讲座,他说科学在于发现规律,技术在于发明专利或窍门,工程在于创造和改造自然,而管理在于优化上述过程以提高效率。我就想,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可能是会参与到上述发现规律,发明技术,工程实现和优化管理的各个部分,因此,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猜想可能正因为如此,产业化才显得比较困难,科技成果的转化的成功率也相对较低。



我有这样的感受完全是基于我在研究院体系内16年的工作经历。回想起我来到研究院接受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大学做顶天的事情,我们研究院做立地的事情,也就是说本部做科学研究,我们做技术研究,而技术研究的唯一价值就是技术被广泛采用。那时候,我跟着陈福明老师做一些应用技术的研究,都是一心想着可以被应用,所以每一步都按照以后可以大规模应用来设计,来实现,来验证。我们的试验基本都是在污水处理厂进行的,在现场实践中发现有不适合大规模应用的地方,我们就优化,改进,最后演变简化到了现在所用的模块化,标准化的装备。这个过程刚刚陈老师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我就不多说了。当有了模块化标准化的装备之后,我们信心满满的觉得应该可以产业化了。


可是,结果令我们非常沮丧。


关于产业化的方式,我们的第一种选择是做技术服务。这种方式基本等于卖方案,我们提供给工程公司技术方案,然后他们照着我们的方案去做,我们收取技术服务费。那时候我们尝试做了几个这样的咨询,耗时费力不说,合作的基本上还都是比较小的工业项目,业务没有可持续性,收款也是非常困难的。我记得有一个食品厂,我们帮他们做完了项目,为了收到最后一笔几万块钱,我还协助他们申请科研经费,但那个老板拿到科研经费后把公司卖掉了,至今也没有把那笔钱付给我们。


第二种方式是技术转让,相当于卖专利。我们曾经转让过一些技术,但是由于技术的成功使用和持续发展需要技术团队不断的投入时间精力去研究优化,实验室以非常低的价格卖掉了知识产权后,研发团队没有了参与研究与成果分享的机会,购买专利技术的企业往往又缺乏对技术快速消化和优化研究的能力,结果往往是两边都觉得亏,购买技术的没有赚到钱抱怨技术不够好,实验室好不容易培育出一个成果,却因为被买断了知识产权而不能继续深入研究,只能另外去寻求新的方向。


第三种就是技术参股成立公司,相当于卖技术的同时团队参与产业化,这种往往以投资方控股,研究院技术占小股,研究人员以项目技术团队参与产业化工作。我们以为这是一种好的方式,在清研环境成立之前我们曾经和两三批这样的投资者以这样的方式合作,甚至都已经建立了公司,运行中人家觉得研究院实验室没有什么价值被退股的有,签订合同之后资金不到位的有,投资方不愿意实验室技术人员参与产业化公司战略制定的有…….反正,结果都失败了。我现在想起来,其根本原因在于团队之间的互信度不够,成立公司的发心也不一致。比如对于我们来说技术被广泛采用是第一位的,对于他们来说快速赚钱放大投资回报才是第一位的,这两个目标的差异反映在公司战略上,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很难成功。 


我把上面几种不成功的尝试叫做技术产业化前夜夭折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的几种方式。好在我们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找到了第四种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建立自己的组织,也就是由我们发明人自己创办企业,直接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这时常让我想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早期蔡和森等无产阶级革命者认为:无产阶级要革命,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和作战部。我们科研技术人员也是一无所有,有的就是我们日思夜想的技术,有的就是我们为技术优化不断思考的脑袋,有的是为自己研发的技术被产业广泛采用的目标和追求。而这些,恰恰是那几种组织方式中都无法实现的。恰逢2014年研究院响应国家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的政策,我们院里也想做一种尝试,由实验室技术发明人直接创业成立产业化公司,研究院占小股,发明人占大股,激发科研人员创业的热情,也解决实验室科研经费紧张的局面。我们这项技术当时正遇到各种尝试失败,山穷水尽之时,我觉得一个技术的发明到可以应用已经耗费了我十年青春,如果不去做这个尝试,我可能要再去想新课题再做十年技术研发,又出来一堆过几年就被遗忘的立项和结题报告,又有什么意义呢?!既然我们认为这项技术在水处理行业还是有前途的,不如就背水一战,接受了生态与环境保护实验室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同时联合研究院和其他团队成员创办深圳市清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决定,也开始思考实行实验室与企业深度融合,同步发展的创新模式。


我个人非常清楚创业是一条不归路,虽然当时刘伟强副院长鼓励我说:刘淑杰,你去尝试,重要的是把这种模式走通,走通了以后实验室就活了,走不通,咱再回来,我给你留三年的时间。我苦笑:不成哪还能回来呢?其他的路都尝试过,这条路再不通回来又有什么出路呢?!所以,我非常认真的思考,我为什么创业,我拥有什么,没有什么?我希望创办的企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分析之后我发现,我绝不可以做把清研环境做成一个工程公司,因为我们不擅长工程实施更不擅长在市场上抢项目,我们更不能去做重资产投资,因为我们没有钱。我们有的仅仅是技术创新的优势,所以我们必须把长板做长,扬长避短。因此我给清研环境的第一个目标叫做:做有机污水处理行业的第一和唯一,所谓第一是高度的先进性,唯一是高度的差异化。我认为仅仅是技术优势不足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盈利模式,所以我要求我们的所有研发成果要装备化,产品化,标准化。我们的使命就成了:做国际领先的高端环保装备的研发推广服务平台。我希望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吸纳一帮有使命感和责任心的环境人,去追求环境更美好,生命更健康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和实践方式,并在实现这个追求的过程中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个人价值、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这就是我们的愿景,最后形成了《清研环境卓越文化纲领》的核心部分。一直以来,我们以这个使命愿景为核心,追求创新卓越,知行合一,去实现以技术服务产业,以产业服务社会的追求。


理想再美好,也要一步一步去实现。说到现实,我就想起了2014年的5月开始到10月的那段让我焦虑的时光。2014年的5月1日开始,根据我和研究院达成的协议,研究院开始对生态环保实验室全面断粮,不再给予任何的人员费、场地费、配套等各种支持,我们账上的科研经费还有100多万,大部分是设备费。公司在7月份注册成立,因为我带的六个人除陈老师以外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我们拿不出钱来,认缴资金1000万我们实缴只有100万,加上我们买断我们原有的关于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职务研发的专利权用去了33万,剩下了67万。我的第一个目标是生存,那时候前景迷茫,我为了轻装上阵,不愿意贸然融资,也不想让大家的收入下降影响我们前行的信心,只想快速接到项目,赚到解决我们生存问题的资金。本来我们的RPIR技术是针对市政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成果,但是当时往市政推广真是太难了!我和陈教授联络了很多设计院,几乎没有什么人理会我们,最好的反馈也就是:原理没问题,有案例吗?我们没有大规模的案例,只有在工业有机废水上的少量应用。没办法,我们分析局势,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曲线救国,只要有机会展示出技术的优势,就要去争取。最后我定出来的阶段性目标市场是:国企,央企,上市公司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那时候民企一般还没有那么重视效果,他们更关注拿到排污许可证,很多没有技术的关系户就是他们的选择,而国企央企和上市公司一般是比较重视效果,要求真正达标,并且付款比较有保障。在这个战略方向下,我们先是在华润的屠宰废水处理上取得突破,然后在深投环保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上赢得支持。真的要感谢他们的专业和信赖,没有他们的这个起步支持,真不知道清研环境会不会再一次弹尽粮绝之后夭折在产业化的路口。(相关阅读→ 【一线环保企业家分享】刘淑杰:我所理解的创新之路


看到有一些投资人在现场,我也毫无保留地分享一个非常私密的细节。当时接到华润五丰屠宰废水处理项目的时候,条件是非常苛刻的,没有预付款,我们的资金我前面已经讲了,根本不足以垫付启动款,我当时也想找人融资过,觉得我的公司那时候虽然才成立那么短时间,但是我思考清楚了模式,平台支持也很大,我觉得翻一倍按照2000万来融资,拿出10%融200万应该可以的,事实上,大家可能都猜得到了,我没有成功。因为我那时候也不知道用怎样的承诺来支撑这个估值,我更无法容忍投资人对我们的稍微质疑,最后我决定借钱,以我个人名义以12%的年息在朋友同事间借到了130万,把这个项目启动了起来,一年后我们还清了借款并实现了盈利。这之后一直到了2016年10月,清研环境进行了唯一一次融资,也就是力合科创集团对清研环境的一次增资扩股,当时力合科创集团决定对清研环境增资1000万持有10%的股权(注:实际投资主体是力合科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在此,感谢研究院和力合科创集团领导们的支持,感谢他们带领着我们去认识资本并走向快速发展之路。


2014到2016年,我们在屠宰、养殖、食品、危废、电镀工业园等行业建立了一系列的大大小小的案例。那时候,我参加E20的行业论坛,大家都在谈污水厂的提标改造,优化升级,我觉得重返市政的机会来了。因为我们的RPIR模块太适合污水厂提标改造了,加上MBR在市政污水厂提标改造中被大量采用,更加强了我们对RPIR的信心。


2016年的9月,E20在上海召开的水处理技术论坛上,我第一次在全国性会议上向大家介绍了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相关阅读→ 清研环境刘淑杰: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  开启污水厂节能降耗新方向),那次推介非常成功,引起了行业很多专家的关注,最大的收获是,响水县一个3万吨/天的市政污水处理厂正在寻求不增加征地原位提标改造的技术,业主方通过微信群找到了我,经过多轮艰苦的论证,我们争取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建立了第一个万吨级应用案例!在此对当时参与我们这个项目评审的杨殿海教授,刘新超院长,熊建英总工等评审专家致以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新技术推广做出的大力支持!(相关阅读→ 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在厂(站)扩容/原位提标中的应用


刘淑杰在2016(第八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中发言


RPIR在响水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成功应用让重返市政市场的决心进一步加强,看到当时很多论坛和行业研究的都在说生态合作,我也做了一些尝试,都不是很成功。特别是尝试与一些大型国企央企的合作,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的做法,费时费力,非常失败。痛定思痛,我悟出了一个道理:独立才能自主,自强才能不息,合作才能共赢,共赢才能生态。也就是说,我们作为技术型公司,还是要首先自强不息,独立发展,而不是去企图依附于大的平台求生存。这就是至今清研环境没有怎么融资,也不强求与大国企央企合作的原因,我一直相信,创新的价值是客户的进步,只要我能为客户提供更进步的解决方案,让大家有利可图,我们就有生存的空间。


我要特别感谢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公司的张伟先生,2017年,深圳黑臭河道治理急需占地小,工期短,效果好的生化处理技术,我抓住这个机会找到他寻求合作,由于他良好的专业判断力,大胆地采用了我们的RPIR技术,在深圳的四联河源头控源截污项目上建立了第一个RPIR的应用案例。这个案例虽然只有1万吨的日处理量,但在深圳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效果,项目在建设速度、调试时间、出水标准,补水后的河道景观改变上都标志着黑臭河道的治理步入了一个新阶段。(相关阅读→ “RPIR快速生化+加磁高效沉淀”在调蓄池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随后,我们抓住了河道源头控源截污的机会,与深圳市广汇源环境水务有限公司,深圳天健集团,深圳碧园,广州华浩,深圳瀚洋等不同企业合作,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此类项目。到目前为止,深圳绝大部分此类项目都采用了RPIR快速生化工艺。可以说,这项技术为深圳的黑臭河道控源截污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清研环境的发展赢得了机会。感谢在场的和不在场的客户代表们,是你们的大力支持和紧密的合作给了清研环境新技术展示优化的机会,清研环境将不懈努力持续为你们带来更好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相关阅读→ RPIR技术在流域排口溢流污染分散处理中的应用


目前,清研环境和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在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市场也不仅仅局限在深圳,合作伙伴也遍布全国各地,已建成以RPIR为核心生化工艺的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已经超过100万吨。由于清研环境有了一定的收益,也便可以支撑公司围绕RPIR开展了一些新的研究和探索,后面陈福明教授也会发布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我这里就不再多讲。(根据清研环境首席科学家陈福明教授的介绍,清研环境研发团队认为更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应该具备如下特点:第一,少用时。也就是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水力停留时间短、设施投资省。第二,少耗能。包括工艺节电、回收能源,带来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三,少加化学品。包括絮凝剂、除磷剂、碳源、清洗剂、消毒剂等,以避免增加环境成本。第四,少剩余污泥。剩余污泥处置成本高昂,污泥问题不解决也影响着污水厂的正常运行。清研环境现在和未来的技术和工艺研发均是围绕此等方向展开)。


我想说的是,清研环境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公司,我们也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科研人员,能有今天的发展,还是有一些经验可以总结,有一些启示可以思考的。特别是,上次听了何继善院士的讲话,我更加觉得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特别是工程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虽然从技术研究开始,以工程应用结束,但过程却涉及科学原理的探索、技术产品的发明、工程建设实践乃至管理优化和资本支撑,最终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和资本殊途同归,一起齐心协力,才能实现以技术服务产业,以产业服务社会的理想。这也就是我们召集学术界、技术界、产业界和投资管理界各位专家学者到这里交流的主要原因。


我也特别想趁各位专家学者和产业界朋友欢聚一堂的机会,和大家一起思考探索,像清研环境这样的技术型企业,未来的快速发展的出路在哪里?清研环境截止到目前取得的发展是一种偶然的机会呈现,还是必然的趋势?为了避免像很多技术创新型企业那样轰轰烈烈的开始,又凄凄惨惨的死亡,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在技术的研发储备上,在团队建设上,在管理上,在客户合作上,我们更应该识于微时,预见未来我们要持续挖掘客户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急于解决而没有被完美解决的需求,不断创新,拿出更优的解决方案。我们要围绕客户价值构建自己的团队,完善内部控制,改善技术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


也希望各位在坐的产业界同行朋友多多的提出需求,在座的专家学者们,能够给我们出谋划策,帮助我们一起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在未来的技术探求中走在正确的路上,寻求一种长期高效发展之道,为行业贡献更多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优质的服务。


感谢五年来对清研环境的发展给予支持、帮助、鼓励和关注的各位领导前辈专家客户朋友们,清研环境才刚刚走过五个年头,五岁的孩子还需要精心的培养,五岁的清研环境也刚刚扬帆起航,我们深深知道,单靠我们自己做不了什么事情,我们需要联合业界的各位前辈专家同行朋友们一起,从一件件小事开始,去为水环境治理这项伟大的事业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刘淑杰(2019.8.02)


相关阅读


刘淑杰儿童节专稿:指出皇帝新衣--村镇污水处理急需要回归本真

企业家物语:我不是在绘画,而是想换个角度看世界

2017年度中国水网金牌专栏作家揭晓

清研环境刘淑杰:高筑台必起垒土,真治水需用利器,RPIR走进治水新时代

清研环境刘淑杰:RPIR技术创新之路


刘淑杰获2017年度中国水网金牌专栏作家


由E20环境平台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9(第十一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将于8月16-17(周五、周六)在上海建工浦江皇冠假日酒店浦江宴会厅举办,论坛以“聚焦污水提质增效  探讨系统技术应用”为主题,河长制如何有效推进?如何通过提标改造提高出水质量且降本增效?污泥的资源化如何发展?城镇污水处理的提质增效应如何达成?管网如何做到有效运营维护?环境治理体系下的监测系统将如何发挥其功效?等一系列水务行业热点话题将在论坛现场给出答案。报名请扫描如下二维码↓↓↓,或拨打:黄先生:010-88480403、13141454809




近期热文






又来!六大“中”字头企业竞夺吉林10亿水环境治理PPP项目

【小盘点】最近经历废标、更换中标方的几个水务领域项目

印建安讲述陕鼓故事:用不同造就不凡

首次中标总投15亿!河南卢氏县水生态PPP项目重启招标

818中信环境技术的环保战略布局

再揽3.5亿 光大国际今年入手垃圾焚烧项目总额已近150亿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17610899796


编辑 | 刘影、刘影

统筹 | 谷林





2019年,E20研究院重磅发布——年度报告、细分领域及总裁专属报告,明确政策趋势和产业形式,为把握市场机会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报告名称如下:





E20商学院CEO特训班十二期高质量开启,E20商学院CEO特训班用“商道”重新认识我们的商业模式,链接着环境产业生态圈,寻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